分享

不谈是非,不谈黑白

 明远小筑 2018-12-29

连续下了两整天的雪,户外风景有了与前二日明显的反差,原来黑色的大地,积满了雪,变成干净的白。原来在阳光下发亮的湖水,被白色反衬,变成一片墨黑。

想在山里体会更多一点雪景的状态,取消了接下来山下的行程,到附近鴫之谷湖去绕湖踏雪。

鴫之谷湖是水鸟保育区,但是风狂雪骤,我没有看到一点禽鸟踪迹,倒是湖边无一人来,看到真正干干净净的初雪覆盖的大地山峦寒林。

雪沉淀了喧哗缤纷的色彩,像把彩色照片全部过滤成黑白。黑与白在视网膜上可以各自反映出无数种不同层次的色调,黑与白看似对立简单,但其实是人类视觉最难的挑战。张若虚的「汀上白沙看不见」正是道出「白」的细致微妙,「空里流霜不觉飞」也是把视觉的白的认知推到近于绝望的边缘。

水墨画里,宋元都有用墨反衬画雪景的。黄公望的<九峰雪霁>是最好的例子,用墨渲染天空和水域,留白的山峦就像被雪覆盖。

黑与白,像<齐物论>要提出的是与非,真与伪,可与不可,然与不然。

是与非,在儒、墨的争执里彷彿永无休止。

<齐物论>里略略谈到儒、墨的是与非。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在立场观点的纷扰争论中,<齐物论>里彷彿只想提醒「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像昨日的黑与白,反差成了今日的黑与白。

是、非、黑、白、真、伪,乃至于可与不可,如果不把各自立场的角度弄清楚,会是永远没有结论的争吵,各持己见。每个人固执自己的成见,以偏盖全,墨家的「兼爱」就可能成为儒家口中的「无父」、「无君」。

自以为是,则以彼为非矣。

庄子是非常擅长逻辑的,他也有一位喜欢玩逻辑的好朋友──惠子。在<逍遥游>里,庄子针对「大瓠」和「大树」,已经两次过招。庄子懂逻辑,却也透彻看穿了逻辑的陷阱。在一个大辩论的时代,庄子冷静超然于是非之外,看透彻儒、墨各自执着的「是」,也看透彻他们批判的「非」。

从人的角度立论,自有人间的真伪是非,自有人间的可与不可。

各自执着自己立场引起的是非论辩,最终并没有结果。正是他说的:「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

如果不能彻底看破逻辑的陷阱,当然是各说各话,没有交集,也没有结论,看似精密的逻辑却离真相越来越远,也离真理越来越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