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鸣、乳癖、筋伤... 一个穴位就能治

 紫苏333 2018-12-29

支沟穴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本经本穴,属火,即火经中火穴

可调气、理气、清热,使三焦气机畅通


其穴名最早见于《灵枢·本输》

“支沟,上腕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也,为经”


古时穿地为沟

因其穴在腕上三寸,两骨之间凹陷处

其枝脉直透手厥阴之间使穴

谓其脉之所行,犹如水之注入沟中

故名支沟,别名飞虎



对于支沟穴的主治病证,古代早有详细记载。



《针灸甲乙经》云:“咳面赤热,支沟主之”,“马刀肿,目痛,肩不举,心痛楮满,逆气,汗出,口噤不可开,支沟主之”及“热病汗不出,互引,颈嗌外肿,肩臂酸重,胁腋急痛,不举,痂疥,项不可顾,支沟主之”。


《标幽赋》云:“胁疼肋痛针飞虎。”


《千金翼方》曰:支沟,主胁腋急痛。


《类经图翼》曰:“主治热病汗不出,肩臂酸重。”



可见,支沟主治广泛。




带状疱疹



患者,女,60岁。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1周前出现右前臂尺侧烧灼感伴疼痛,2天后出现疱疹,未予治疗。症见:右上肢尺侧疼痛,伴麻木,手掌为甚,纳可,寐差,二便调,舌淡、苔白腻,脉弦细。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中医诊断:蛇窜疮(湿毒火盛型)。


治则:利湿解毒,通络止痛。

取穴:双侧支沟、颈5~7夹脊穴、阿是穴、后溪穴。


操作:支沟穴直刺0.8~1.0寸,泻法;颈5~7夹脊直刺0.6~0.8寸,平补平泻,令局部酸;阿是穴围刺;后溪穴刺0.8寸,平补平泻,使局部有针感。留针30分钟,隔天治疗1次。


治疗3次后,疼痛明显改善,再治疗5次后,疱疹结痂脱落,疼痛完全消失。


 按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内伤,饮食失调,肝胆不和,气滞湿郁,化热化火,湿热火毒郁阻经络外攻所致


肝胆不和,气滞湿郁,化热阻于经络肌肤而引起成簇水疱,火为热之盛,湿热之邪化火化毒,壅阻经络,不通则痛,火毒内盛甚至痛如火燎。本证因气机郁滞,火毒之邪阻于肌肤经络所致。


治则“郁而化之”,治疗当取三焦经火穴支沟,支沟穴不仅通调气机,又可泻火,可达调气理气、清热泻火之功。同时,三焦为原气之别使,用支沟重在激发原气,气旺血充以调气理气,气机调畅则疼痛止。


带状疱疹治疗一般取疱疹相应部位的向上一两个节段夹脊穴针刺,本例患者病在上肢,支配上肢的神经根由颈5~7夹脊穴处发出,故取相应节段夹脊穴针刺。阿是穴可使局部气血畅通,行气活血,通则不痛。后溪穴为手太阳经穴,且通督脉,针刺之可通调手太阳及督脉的经气,气机调畅,通则不痛。针灸治疗本病效果明显,一般经1~2次治疗后,症状即会有显著的改善。对老年人,在疱疹结痂后还要继续治疗1个疗程(15次),可缩短病程、缓解疼痛、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胁肋痛



患者,女,48岁。1周前与家人争吵后出现左胁肋疼痛,当时未予治疗。症见:左胁肋疼痛,疼痛呈刺痛样,咳嗽、深呼吸及生气时疼痛加重,难以忍受,夜间影响睡眠,纳一般,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西医诊断:肋间神经痛。

中医诊断:胁痛(肝郁气滞型)。


治则:疏调气机。

取穴:右支沟穴。


操作:直刺支沟穴1.2~1.4寸,行提插泻法,配合呼吸补泻之泻法,针刺5分钟后好转,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


治疗1次即愈。


 按 

胁肋痛,原因有肝郁化火、肝经湿热、肝阴亏虚等。本证因肝郁化火所致,病在气分,一针疗法,气至而速效。


正如《标幽赋》所云“胁疼肋痛针飞虎”。《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亦云“支沟大便不通胁肋疼。”胁肋痛取支沟穴要深刺,并使局部酸胀感明显,气至乃效。



耳鸣



患者,女,29岁。患者于8个月前突然出现双耳耳鸣,伴听力下降,夜间嗡嗡响,近2月加重。症见:纳眠均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检查:骨传导>声传导。




西医诊断:感音神经性耳鸣。

中医诊断:耳鸣。


治则:疏通经络,通调气机。

取穴:支沟穴、耳和髎、听会、翳风、中渚。


操作:支沟穴直刺1.0~1.2寸,使局部酸胀感;听会穴张口取穴,直刺1.0~1.2寸,使酸胀感放射至耳周;翳风穴直刺0.8~1.0寸,使耳周有针感;耳和髎平刺0.8~1.0寸,使局部酸胀感明显;中渚穴针0.6~0.8寸,使酸麻感向上传;同时配合鼓膜按摩术、鸣天鼓等按摩手法。每周治疗3次。


治疗2次后耳鸣改善,听力好转;后因感冒,右耳鸣加重,继针刺3周,耳鸣消失,听力恢复。


 按 

耳鸣,有虚实之分,虚证多从肾论治,实证多从三焦论治


三焦经,“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可见三焦经与耳关系密切。而且,三焦经治疗耳疾作用突出,马王堆帛书称之为“耳脉”,故取三焦经原穴支沟穴通调三焦经气《百症赋》曰:“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同时,配耳和髎通利耳部经脉。《千金方》谓:“中渚,主耳聋,嘈嘈若蝉鸣”,中渚亦为三焦经穴,可加强通调三焦经之功效,耳窍通利,故耳鸣可止。


针刺治疗耳鸣疗效确佳,耳鸣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取效快,对于虚证治疗疗程则应适当延长,对久治无效的,应作进一步的检查,排除颅内病变所致的耳鸣。饮食忌辛辣,并劳逸结合,同时,病程长的患者可因疲劳、感冒等引起听力减退,随着治疗时间相应延长,听力多趋于稳定。



乳腺增生



患者,女,33岁。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双乳胀痛,后逐渐加重。B超提示双侧乳腺增生。曾服中西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遂来本院针灸治疗。症见:双乳胀痛,右侧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移动度可,大小约1cm×1.5cm,左侧外上象限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移动度可,大者约0.5cm×0.8cm,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西医诊断:乳腺增生。

中医诊断:乳癖(肝郁气滞型)。


治则:通调气机,疏肝解郁。

取穴:双侧支沟穴,配期门、膻中、太冲。


操作:支沟穴直刺0.8~1.0寸,平补平泻,使针感向上扩散;双侧期门穴均向外平刺0.6~0.8寸,平补平泻,令局部酸麻;膻中穴向下平刺0.4~0.6寸,平补平泻,令局部有针感;太冲穴向上斜刺1.0寸,针用泻法,令局部酸胀。留针30分钟,隔天治疗1次。

 

针治1次后,患者诉心情开朗,愿意与人交谈。治疗3次后,症状明显改善。治疗6次后复查B超:乳腺增生基本消失。


 按 

乳腺增生的病因多为肝郁气滞,痰湿阻络,冲任失调。


本例患者证因肝郁气滞,气机失调所致。治当通调气机,疏肝解郁。故取三焦经经穴、本经本穴支沟穴调理气机;配取肝经募穴期门及原穴太冲以疏肝泄热;膻中乃手厥阴经之募穴,与足厥阴肝经同气相求,调理气机,同时亦为局部取穴,通调局部气机,气机通则乳腺增生愈。


针刺治疗本病病程越短,效果越好。一般患者需在症状改善后,巩固针治一段时间,同时患者要保持心情开朗,多与人沟通交流。



伤筋



患者,男,35岁。患者2周前打网球时突然自觉左小腿疼痛,尚可忍,未予治疗。4天前再次打球时自觉左小腿疼痛甚。诊症见:左小腿疼痛,伴肿胀疼痛,难以落地,步行困难、拖步,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西医诊断:腓肠肌拉伤。

中医诊断:伤筋。


治则:通调少阳,理气止痛。

取穴:左支沟。


操作:直刺1.2寸左右,局部酸麻胀感明显,配合活动左小腿,疼痛即明显减轻,并能着地行走;边行走边活动左手手指,每5分钟捻转行针1次,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治疗1次即愈。


 按 

本例运动扭伤属中医学伤筋范畴,是三焦气机不畅而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疗取支沟穴,支沟为三焦经的火穴,三焦属于相火,有导引原气,出纳运化一身之气的功能,体内的水谷精微、气血津液均有赖三焦之气的导引而输布于全身。针刺支沟穴可达调气、理气之功,使三焦气机畅行通调,导引原气出纳运化归常,气血精微得布,针到病除。


运动损伤是针灸科常见病,临床多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轻者可自愈,症状重者绵延痛久不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在针刺方法上,运动损伤是经筋、经脉拘急的病证,支沟穴远道针刺得气后并配合痛处局部针对性的运动,有很好的疏通经脉、散瘀止痛的功能,本法有疗程短、取穴少、疗效佳等优点。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  冬至到了,回家吃顿糯米饭吧

◆  小儿咳嗽反复多见,经方论治有其道

◆  是疼痛扰了神,又是神不安增加了痛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