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王孟英治疗腹胀医案一则

 紫苏333 2018-12-29

王士雄,字孟英,晚清江浙名医,与叶桂、薛雪、吴瑭一起,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为中医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孟英十分重视临床研究,注意从实践中求得真知,并从广泛接触患者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一生著述颇丰,其医案理法方药俱全,症状描述详细,辨证用药颇具特色,且很多医案记载了治疗经过和预后情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疗资料。现从王孟英治何氏腹胀一案之辨证、立法、用药等方面,略陈鄙见,以学习其“ 临证轻奇,处方熨帖”之大家风范。

 



 医案 

何氏,女,未到 40 岁,庚戌年冬天出现腹胀、恶心症状,予吸食鸦片、蒜泥水灸治疗后,腹胀加重,月经渐断。后数位医生诊治多以温补固涩之剂,症状进一步加重,又加腹泻、不思饮食、消瘦之症,卧床不起。至第二年春天请王孟英诊治,症见:脉弦细数,尺脉紧而粗大,舌绛无津,饮而不食,两腿肿痛,挛不能伸,痰多善怒,腹部膨隆胀满,皮肤粗糙甲错,面容憔悴,形体消瘦,腹泻日十余次,小便淋涩热痛,但神清音朗,目光有神。

 


王孟英予沙参、竹茹、丝瓜络、银花、川楝子、枇杷叶、冬瓜皮、黄柏、当归、麦冬、枸杞子、白芍等药,以水露、苇茎、藕汤煎药,服 4 剂后,患者脉象柔和,小便畅,腹泻次数减少,食量加。又以西洋参、生地、黄连、花粉、薏苡仁、栀子之类,服用 6 剂,舌色渐转为淡红,腿肿渐消。服药 1 月后,患者周身汗出,腹胀、腿肿等症皆好转,舌淡有津,二便调。服药 2 月后,可拄拐行走。后以虎潜丸熬膏,用藕粉捣成药丸服用,至长夏,患者康复。

 

1. 辨证为要,体察入微

王孟英博采众长, 识见超群,常曰:辨证为医家第一要务,辨证不明,动手便错。强调临证必先辨其病属何因,继必察其体性何似,更当审其有何宿恙,然后权其先后之宜,才可用药自然,手到病除,无枘凿之不入矣。


王孟英在诊治何氏腹胀一案时,何氏病情复杂,病史较长,且多方求医,由发病时腹胀善呕,发展至两腿肿痛,挛不能伸,腹胀坚高,小溲短涩而如沸,大便日泻十余行,已万分棘手。王氏分析其经吸鸦片烟温运,提涩其气,令疏泄无权;蒜灸劫耗其阴,使郁热更盛;进以温补固涩之剂,使其壮火竖帜,而津液枯竭,反致运化无权而酿成泻。非但没有使气机调畅,反而使病情更重,更加难治,且形成恶性循环,病愈久,腹部愈胀,气机愈滞,则血愈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精微不布,津液不行,血无化源,气滞血瘀,瘀久化热,则见上述诸症。



王孟英脉证相参,认为其病机关键是气滞而血无以化生,并非血枯津亏而成胀。且伴有腿肿筋挛,就不仅仅是胀所致。细心观察,发现其肿处裂有血纹,坚如鳞甲,显然为热壅之象,不属虚寒,乃是因为气机郁滞,认为气行则热自泄。王孟英临证特别强调气机调畅,认为肝的疏泄、脾的运化、胃的出纳,肺的敷布都离不开一个“ 气”字,而肝的疏泄、脾的运化都有上升的趋势,胃的出纳、肺的敷布都有下降的趋势,调节升降乃王氏用药的一大特色。

 

2. 遣药轻灵,独具匠心

王氏继承和发扬了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诸医家的用药经验,临证投剂,必以轻灵取胜。十分注重护胃气以存阴,用药多平淡轻灵,慎用重浊腻滞之碍胃, 认为“重病有轻取之法”“无须重剂诛伐无辜,”认为“药惟对征,乃克愈病。”

 


2.1 立病轻取,淡中见奇

王孟英认为何氏之病,以调理枢机升降、疏通气机为首要之重,用药当以轻清泄热之品,佐以养血,热泄则液自生,忌投刚燥,须避滋腻。特别强调“勿以药太平淡,而疑其不足以去病也”。治疗何氏之病是以楝实疏肝理气、缓急止痛;白芍柔肝健脾、平肝止痛;沙参、麦冬滋养肝胃之阴;枸杞滋补肝肾之阴;黄柏清泻下焦之热;当归活血养血;竹茹和胃止呕;银花、枇杷叶清肺化痰;冬瓜皮、丝瓜络利水消肿;又以水露煮苇茎、藕汤煎药,引水下行、调中开胃、健脾止泻。服用 4剂后,脉象较前柔和,小便通利,腹泻减轻,饮食有加。又以西洋参益气养阴,生地清热凉血,黄连、栀子清热燥湿,薏苡仁健脾利水消肿,服 6 剂,舌色渐淡,腿肿渐消。看似平常之药,信手拈来, 每收奇效。

 

2.2 调整剂型,细致入微

金李东垣言“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病,舒缓而治之也”。王孟英用药亦注重剂型的调整。考虑何氏服药2 月后,逐渐好转,已可策杖而行,且天气越来越热,服药已久,根据病情需要应调整剂型,便以虎潜丸方熬为膏,用藕粉做成丸剂。因其认为丸剂为药之渣质,脾胃虚弱者很难运化吸收,只要是治疗阴虚须滋补者,就把药方熬成膏,取其精华,再以佐使药物和之为丸,不仅药力较优,且容易消化,便于服用。王氏每每以患者为先,体会病人疾苦,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从患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此细微处体现一代大家医德高尚、独具匠心。又有病人张养之在经王孟英治疗获愈后慨叹“孟英之手眼或可得而学也,孟英之心地不可得而及也”,是对其人品的肯定和颂扬。

 

3. 胸怀宽广,医德高尚

对其他医生的失误,王孟英并不苛责,而常怀宽容与理解之心。何氏腹胀医案,前医均率投补药,阻滞气机,使病更重,王氏虽叹曰“纵临证心粗,不询其泻出之热而且腻,岂有肾虚脾败之泻,可以久不安谷而延之至今乎?”乃体恤病人心切,心疼病人疾苦,实事求是,并未居功。《王氏医案》另有一处记载张柳吟的家人郑九患病,先经“越医陈六顺诊治,服药后汗出昏狂,精流欲脱”,王孟英诊后,说:“此证颇危,生机仅存一线,亦斯人之阴分素亏,不可竟谓附桂之罪也。”张柳吟赞其“不斥前手之非以自伐,不以见证之险而要誉”,由此可知王孟英勤于临证,且胸怀宽广,医德高尚。



 

4. 结语

王孟英中医理论、临证治疗的精深造诣,使得后世张山雷誉其“临证轻奇,处方熨帖,亘古几无敌手。”陆士谬亦认为“清贤医案,惟王孟英案最为善本。”诊治何氏腹胀医案中,也体现了其注重辨证施治、调畅气机、遣药轻灵、顾护脾胃的一贯原则。王孟英博大精深的临床知识和灵活多变的治疗法则,以及颇具特色的临证经验和用药方法,对当今临床仍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且其医德高尚,为人谦恭,不图名利,并能不毁谤前医之非,不妄用贵重冷背之药而哗众取宠,实乃吾辈之楷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