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路志正治心绞痛案

 紫苏333 2018-12-2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

 


由于在临床上冠心病与心绞痛常常相互并见,故习称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所说的“胸痹”、“心痛”范畴。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主要有心脾两虚,痰瘀互结;胸阳不振,痰浊中阻;气阴两虚,胸阳不展;肾阳虚衰,心气不足等。总之病机以气虚、阳虚、阴虚为本,以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为标。


故治本病重在根据其病因病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实夹杂,则标本兼顾。又因本病重在阳虚,痰凝,血瘀,故用药重在温阳、散寒、祛瘀。现分享一则路老治疗本病的验案,冀以与同道弘扬仁术,共同提高


 验 案 


付某,女,62岁,1996年4月5日初诊。患者原有冠心病15年,针位型心绞痛4年余,失眠2年余。每年因心绞痛夜间发作而反复住院治疗。本年3月26日出院后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夜间心绞痛,发作时间延长达8~10min,服用硝酸甘油得到暂时缓解。

 

就诊时面色㿠白,少气懒言,胸痹刺痛,心痛如绞,烦躁不安,腰膝酸软,少腹发凉,四肢欠温,大便不成形,眼睑及双下肢均见轻度浮肿,舌质暗,边有散在瘀点,苔薄白,脉沉细略迟。

 

测血压:20/12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过缓(50次/min),V2、V3、V5导联ST段呈缺血型明显压低。四诊合参,诊为厥心痛之肾心痛,治宜温肾阳,益心气。予自拟肾心痛方


药 用

淡附子6g(先煎),仙灵脾15g,肉苁蓉10g,熟地黄12g(先煎),紫丹参15g,太子参12g,白术12g,茯苓20g,芍药12g,麦冬10g,五味子4g,生牡蛎20g(先煎)


每日1剂,水煎取。


每日1剂,水煎服。一煎与二煎药汁混合,频频温服,晚临睡前加服一次,发作时即刻温服。忌食辛辣,肥腻、不易消化之食物,若感冒、发热暂停服用。经二月余调服,心痛症状消失,守原方继调服半月余,诸症悉平。

 


综观路老调治此病,组方用药有三大特点:


一、心阳衰微 取之于肾

本病虽病位在心,实则根源于肾。乃心阳亏虚于上,肾阳衰败于下。故路老根据患者脉证,认为其病机根在命门火衰,不能上济于心,致心阳衰微,阴盛阳虚,气血滞涩,痹而不通而为肾心痛之重症。


因此,方中用附子味辛大热,去走命门,以纯阳之味补先天命门真火,并配以仙灵脾、肉苁蓉温补肾阳。使肾阳能上济心阳,共同温煦心阴,使心的阴阳协调平衡,则心阳得展,寒邪得散,瘀血得化


二、阳损及阴 阴阳同调

由于阴阳互根,阳虚日久,必损其阴。故路老在方中又用生脉饮(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加芍药、熟地黄滋阴养血,并可制附子之燥,使补而不伤正


三、阳虚湿滞 祛湿逐瘀

心肾之阳衰微,脾阳必虚,健运失司,气化不利,水湿不布,水湿内停,可聚湿为痰。故路老在方中又用太子参、白术、茯苓以益气健脾祛湿,以治痰阻脉络。痰瘀互结,故用丹参、牡蛎以活血散结,宁心安神。



诸药合用,使肾阳旺而心阳复,阴血充则心脉盈,脾气健而湿邪除。阳气温和,阴血充盈,湿去络通,瘀去血行,诸症自平。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京城小儿王”王应麟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失眠案

《伤寒论》学用:从“按图索骥”到“辩证知机”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