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嬉戏头条︱聊聊“样板戏”

 公司总裁 2018-12-29

各位晚上好

今天是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

农历戊戌狗年冬月廿二

欢迎收看嬉戏头条

“李奶奶”高玉倩老师的逝世,令虎豆哥察觉到一些平日不曾浮出水面的怀旧情感。“样板戏”是特殊年代的政治产物,一直以来,很多人想给它下一个相对客观的定论。

但往往所见更多的还是一些主观上的争议。有人将“样板戏”看作是京剧艺术的灭顶之灾,听不得“现代京剧”这几个字;在另一些人眼中,它可能是弥足珍贵的青春记忆,自然长相想念。

大家切入角度不同,各取所需,不必争那个唯一对错。我们就来聊一聊“样板戏”的小花絮吧。

红灯记》的经典造型

“样板戏”是不是八部京剧呢?

“八个革命样板戏”的叫法,是1967年提的,当时这八部中,只包括五部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还有两部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一个交响乐的《沙家浜》。

要是这么算,那么《杜鹃山》《龙江颂》等几个戏就算被逐出大名单了。有的说法把后来出现的叫“样板作品”而不叫“样板戏”。但多数人并不严格区别八个与八个以外,一并统称“样板戏”。

《智取威虎山》的经典造型

“样板戏”故事分得清哪出是哪出吗?

虽然都是“革命故事”,但故事背景是各个不同的。比如《红灯记》讲三十年代末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智取威虎山》也在东北作战,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卧底剿匪行动;《沙家浜》是新四军与地下党在江南抗日;《奇袭白虎团》是志愿军在朝鲜抗美;《杜鹃山》讲党领导农民起义军的故事;工人题材有《海港》,农民题材则有《龙江颂》……

《海港》的经典造型

“样板戏”的叫法是怎么来的?

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1965年媒体给《红灯记》点赞时首次使用(“这是京剧革命化的一个出色样板”),还有一种说法,称来自于周总理批复《红色娘子军》修改时的用语(“祝贺江青同志抓的样板取得成功”)。

不管哪个为准,“样板”有范本、榜样的意思。也就是说,样板戏是要成为一种标准模式的。每台戏印发一本“演出说明书”,各地需要照本原样搬演,不可以“添油加醋”,自行发挥。

奇袭白虎团》的经典造型

“样板戏”中一些作品如《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原本是地方院团自己创作的作品,被“钦点”后才进入“样板打磨”阶段。

大家都听说过,“样板戏”的创作讲究一个“三突出”:所有的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至于这个主要英雄人物——一号人物是谁,需由“上头”定夺。《沙家浜》的主角原本是阿庆嫂,改为郭建光,这是“总导演”江青的意思。

沙家浜》的经典造型

汪曾祺在《“样板戏”谈往》里说,江青创造出一个“三结合”创作法,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者出技巧(有编剧自诩“创作秘书”)。

样板戏”号称“十年磨一戏”,幕后故事有时比舞台上演出的东西还精彩。因为从大方向到小细节,“总导演”的“质量把控”,堪称极限。编剧、选角、导演、舞美、唱腔、音乐、服化各个方面,布满了她巨细靡遗的“指导意见”。

龙江颂》的经典造型

上期我们谈到了艺术家的讲究之道,关于“总导演”的艺术水平如何,我们不做评断,她“讲究”起来可算是够折腾人的。

她对颜色很看重,有个著名的梗,是关于影片的“出绿”,也就是片子里要多有绿色。为此电影导演都被迫要费一番脑筋,专门研究怎么添加绿色。为什么不在李奶奶家的门帘上加一块绿色的补丁呢?为什么不在李家的窗台上摆上一盆绿色的蒜苗?《红灯记》剧组面临“出绿”不足的境况,望一眼自己的片名,默默把字幕改成了绿色。

杜鹃山》的经典造型

别的地方也盯:李铁梅扎辫子的红头绳要换鲜艳的,杨子荣围巾要换浅驼色浅咖啡色够亮的,杜鹃花要更红。

颜色以外的也盯:沙奶奶门前的柳树,要江南垂柳,不要北方的(于是舞美赴杭州画江南的柳);杨子荣的帽子得是貂皮的,风一吹,毛毛抖动;李铁梅衣服上的补丁,该补在哪里,这是必须要明确指导的。

今时今日舞台仍上演“红色经典”

如此这般被“打磨”出来的现代京剧究竟好不好看?其实你可以找一部老电影来看上一遍,或者找场近期的演出观赏一回。虎豆哥比较想了解,这种特殊的“古早味”作品,对你个人而言,你怎么看呢?留言说一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