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危不思生死,见利不忘道义

 昵称32229807 2018-12-30

徐灿灿

见危不思生死,见利不忘道义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意思是,子张说:“士在危机时不惜献出生命;遇到利益同时想到是否符合道义,不苛取;祭祀时以恭敬来致其诚;居丧时以无尽的哀思来寄托其情怀,能做到这样也就不错了。”由此可见,士遵循道义。

《鱼我所欲也》中写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对于道义而言,生和死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在别人遇到危险时,帮助别人,全力相助。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能摈弃道义,否则会被人所唾弃,为人所不齿。

见危不思生死,见利不忘道义。




张安东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担任典狱官,多次被罢免。有人对他说:“您不可以离开鲁国吗?”他说:“坚守正道而事奉人,到哪里不是屡被罢免?如果按照邪道事奉人,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的父母之国呢?”这一则孔子借助柳下惠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主张。他认为做官本就应该刚正不阿,但若如此必会得罪人无论在哪都会被屡次罢官;而要是搞歪门邪道,又何必离开祖国呢?通过柳下惠以及这与上一则中孔子对微子,箕子,比干三人的看法都表现出其对忠诚之士的赞赏。忠臣就是一心为了人民让他们能安居乐业,一心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人正直,令人敬佩。这与那些玩弄手段阿谀奉承以追求更高地位与财富的贪官污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也许获得了一时之利但他必然会受到惩罚,必然是令人所不齿的。当今社会有何不是如此?对那些贪污犯法之徒,何人不厌恶。我们知道我们需要的是清正廉洁的人,是刚正不阿的人,是充满正能量的人……只有这些人才会使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是我们的国家于强者之林,屹立不倒!

余世杰

孔子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思想的高度,也在于他将他的思想灌输给他的学生,再一代一代传到现在,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这才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的可贵之处,他不仅可以改变他那个时代,还能影响着未来。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父母常教育我们,敢做敢当!我们急于表现自己的荣耀,而丑事会绝口不提。这本无错,中国人是最好面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逃避自己的错误。错就是错,虽无法改正,但足以让我们引以为戒,下次注意,一味地逃避倒更可能因小失大。直面错误,吸取教训,尽力弥补,这才是大伙儿倡导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做不到不错,那就要追求少错。

    随着《论语》阅读临近尾声,我心中也有一丝不舍之情。我从中学到了许许多多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处事方法,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赢人生啊!我愈发敬畏、敬仰这位圣人了。


 读《论语》微子篇有感 

                                                  李嘉乐 

    微子篇共十一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等。主要内容记叙了孔子济世救国的志向和行为。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仁义主张,虽不得其志,且处境极为狼狈,但他仍矢志不移,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地为而汲汲奔走。然而,这些行为并不被人理解甚至还要受到嘲讽。孔子虽面临天下无道的世况,而却执着地求道成仁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也是孔子值得后人尊敬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篇中我欣赏的文句是: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这句话的译文是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冷落他的亲族,不使大臣怨恨自己没被任用。老臣故友没有严重的过错,就不要遗弃他。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这段话让我们体会到人无完人,用人应扬长避短,而不可求全责备;以敦厚之心待人,与人相处不要过分关注他人的小毛病,不能因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李一诺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夏在本章提出了一个“民”、“君子”以及“君主”三者间的关系模型问题,子夏认为,要维系好三者的关系,有个核心的东西就是“信”.所谓“民无信不立”,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信”的话,是无法正常运转的.而这个“信”的建立要靠“君子”的努力,要靠“君子”的修身进德.“信而后谏”,则是提出了“君子”与“君主”间的行政互信问题.作为“君子”要取得“君主”的信任,首先得“忠”人之事,对君主要“忠”,才能取得“君主”的信任.孔子也说过“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袁融田

在《论语》微子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微子去之,箕子为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纣王无道,)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纣王的奴隶,比干因为进谏而被杀害。孔子说:“商朝有三位仁人啊。”
这里的三个人都是纣王比较亲近之人,在家为父兄至亲,在国为君臣之义,见纣王无道,出于本分,都对纣王进行过劝谏。惜乎纣王不听,怎么办?三人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微子见劝谏不管用,于是“去之”;箕子见劝谏不管用,降为了奴隶;比干见劝谏不管用,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劝说,结果把纣王说烦了,以身殉国。
当时社会黑暗无理可讲,于是有人隐退,做了隐士。孔子呢?他是积极入世的人,他说:“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参与改革了。”这话透出的是孔子改革社会的决心。两者相比,应该说,孔子更值得我们学习。在现在社会中,遇到困难,很正常。如果我们一直回避,到头来恐怕是一无是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困难克服了,我们就进步了。

 

黄开元

《子张》篇共计25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君子之过,犹日月之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本篇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精神;孔子对殷纣王的批评,孔子关于学与仕的关系,君子与小人在有过失时的不同表现,以及孔子与其学生和他人之间的对话。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意思是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并不笼统反对博学强记,因为人类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认真记忆,不断巩固,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新的知识。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某种借鉴作用。对于需要理解的内容深刻理解,对于该死记硬背的内容要博闻强记。

石心怡

《论语》心得体会(16)

作为季氏篇第一则,这一则非常的长,当然,其中包含的道理,启示也很多。

第一个是关于分配,古往今来,有很多朝代因为税收太严重,剥削太猖狂导致严重贫富分化而崩溃。因此,孔子所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合理,所以,如何分配社会财富是任何国家和社会举足轻重的大问题。不过好在现如今中国的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不仅促进了国家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分配均匀。

第二个是社会关系的和睦,在人少的国家,全国上下能齐心协力,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就能战胜人少的缺陷。有的国家虽然人多,但由于人们各怀鬼胎,使整个国家成为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这样的国家不仅无法强大起来,还会迅速瓦解,这,就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第三个问题是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秩序是统治者的重要责任。维护社会秩序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详尽的法律制度,用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如果上层人士都能遵纪守法,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社会秩序就会稳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就能够安居乐业,而国家政权也会因此而更加巩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安无倾'了。

只有做到了“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三点,国家才能强大起来,治理国家如此,管理企业也如此,这三点对任何组织的管理来说都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夏雨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的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中间了。”

这是《论语》第十九篇中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章。子夏向我们提出要求:广泛学习,坚守志向,恳切发问,做一个仁德的人。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广泛学习。都说学海无涯,学问是做不完的。我们不能将眼界只局限于当前在学校中为了应对应试教育所学习的内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任何未知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内容。坚守志向,人总是在长大中逐渐变了模样,我们或许会因为痛苦而放弃理想,因为艰难而放弃目标。然而,墨守成规从不是成长的代名词。敢于拼搏,为了理想去奋斗,不要轻易改变初衷,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多考虑当前问题,多提问。不要不懂装懂,不要思想偏离现实,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向前迈进。

子夏认为,做到这样,仁德就在其中了。我们要敢于想,敢于做,不要将思想停留在脑中,去为之拼搏,结果,再说。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宽厚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勤敏就会有功绩,公平就会使百姓高兴。

自古以来,宽容仁厚的君主一直是受百姓拥护的,反之,暴政是一个王朝覆灭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社会也是这样,不管是在国家,社会,还是自己的小家庭中,宽容的,讲道理的,有仁道的人都是令其他人信服的。做一个有爱的人,宽容对待每一个人。

在学习中,在工作中,勤奋一直是成功的最大原因。俗话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不努力不可能成功。马云,俞敏洪等人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平公正的社会是使百姓幸福的,没有王权霸主地位,人人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这是令人高兴的。

做一个宽厚,勤敏的仁人,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这是再理想不过的状态了吧。

黄宸宇

  • 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 圣人所孜孜以求的目的在于养民,使民安居,始老百姓丰衣足食,换言之,政治的重点就是养生送死。也就是说,必须认真面对群众的疾苦,面对群众的生活。如此,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戴,得到上天的垂青。


  •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何晏亦曰:「小道謂異端。」

  • 老子曾說過:「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我們青年人要有理想,要有乾大事的雄心,但一定要從小是開始做起,把小事做好,做細,做精。「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所有的細節都是我們的「上帝」只有從小事做起,才能走進人生光輝的殿堂。就像是戴維·帕卡得說的那樣:「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因此,我們要努力的去做好自己人生中的每一件事,不分大小,輕重,該我們做的我們就一定要做好,做到極致。


  卫灵公篇

                                             ——汪卓然

每个人都会去想象,想了去努力奋斗那叫梦想;想了却不行动那叫空想。在《论语》中: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认为,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光去想,沒有什么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许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幻想一些美好、令人羡慕的情景。有些人可能就因此努力,朝着自己幻想的方向,不断地靠近,使自己的幻想成为现实。而有些人只是想想,想完以后就放在一边,这样子无论过多久,也都不会有什么改变。有些人能把幻想变成现实,而有些人让幻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幻想!付出行动才有可能获取回报,不付出那是一定不会有回报的!所以梦想贵在行动!

在荀子写的《劝学》中也有跟《论语》这句很相似的句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之所学也。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的大。我们现在许多同学,想象着未来美好的高校生活,可当他们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时,面对眼前的作业,他们却打了退堂鼓,算了吧,先放一下!。我们同学面对梦想,有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是话说的都很漂亮,但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时,自己的行为与当时自己的话有着很大的出入,甚至是相违背!同学们都羡慕成绩好的同学,要知道好成绩都是要付出努力的,不努力哪里会有成绩呢?

梦想贵在在行动!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自己的缺点。只有行动才有可能成功!所以,让所有有梦想的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季氏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在那时,孔子就提出了这些交友的原则。为什么交友是这么的重要么?以至于在古代和现在都如此地看重它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俗语我相信大家都听过。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长久下去就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不爱学习的跟爱学习的人呆时间长了反而渐渐变得爱学习了。所以好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跟好成绩的同学作同桌,希望好同学能给自己家的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带动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

朋友可以影响你周围的学习环境,从而改变一个人。所以为什么要上好的学校,要上好的班。《三字经》里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孟母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停地搬家,最终搬到了学宫之旁。当我们想要拥有某种精神或者是某种态度时,我们就可以去寻找这种人做朋友,来激发我们!

交一个好的朋友十分重要,切莫不可马虎!

论语“季氏篇”读后感

干天宇

本篇主要讲的是社会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章涉及鲁国国君与季氏矛盾不断激化,季氏将要攻打支持鲁君的附庸国颛臾的故事,反映了孔子的反战思想。他不愿意使用武力解决国内外的矛盾冲突,借助礼仪和道义解决问题是孔子的一贯主张。后两个篇目概括春秋之世天子权力不断下移,诸侯、大夫、家臣逐步越权专政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天命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本章里孔子对当时社会政治形势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他对中央权力逐渐分散的情况极为不满,希望能够通过传播“礼制”思想,回到天下有道的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会相安无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待于君子有三愆”,“君子有三戒”,“君子有三畏”,都是在讲述君子修养之道:结交有益的朋友,培养有益的爱好,警惕不当的行为,心中所有敬畏,言行经过思虑。“君子有九思”,孔子希望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思,体现儒家思想中“自省”在个人道德修养各种规范中的特殊地位。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书笔记之《论语·阳货》

崔菁悦

    《阳货》篇是《论语》的第十七篇,共二十六章,这一篇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则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就出自于此。孔子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也是这个意思。

    人的本性是差不多的,但因为后来不同的人接触到不同的环境,使人与人在性格,品质,价值取向上各不相同。环境给人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为什么许多人考大学都想往北京上海考?因为北京上海的环境不一样,国际化大都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会给我们不一样的眼界,让我们更有格局。这就是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相反,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不好的环境中,天天接触的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听到的是不文明的语句,渐渐的人也会被这个环境影响,成为和这个环境中其他人一样的人。这也就是古人发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感叹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