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载经络的气血多少各有不同,以何者为合理?

 文渊阁326 2018-12-31

十二经脉主运行血气,而各经血气的分布则有多有少。血多的适宜出血,气多的适宜出气,血气少则不宜出血、出气。

记载经络的气血多少各有不同,以何者为合理?

《灵枢·九针论》说:“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故曰: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血、恶气;刺厥阴,出血、恶气;刺少阴,出气、恶血也。”这段文字在《素问·血气形志》篇重见,只个别字句有出入,太阴作“多气少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在《太素·知形气所宜》中则记作“太阴多血气”,“刺太阴,出血气”。

现据《灵枢·九针论》所载对列如下:

记载经络的气血多少各有不同,以何者为合理?

此外,《灵枢·五音五味》也有血气多少的记载,文字较简,没有讲到刺法的“出”或“恶”,所不同者,又将厥阴说成“少血多气”。《太素·任脉》载此,又将厥阴说成“多气少血”,少阴说成“多血少气”,与前者相异。

对这些差异应作如何解释呢?血气的多或少,照《灵枢,经水》的说法可分“多血少气”、“少血多气”、“多血多气”、“少血少气”四项,最后一项在生活体中不应存在,那就只有前三项了。三项与三阳经正好相配: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少血多气。表里相关的三阴经又将如何呢?有两种可能:一是与三阳经表里一致;一是与三阳经表里相反。《灵枢·九针论》所载可说是表里相反——只是太阴不能作“少血少气”,而与厥阴一致作“多血少气”。《太素·任脉》是采取表里一致的说法,而《太素·知形志所宜》载,除了太阴作“多血气”之外,其余各经仍与《灵枢·九针论》一致。《太素·任脉》文字原本来自《灵枢·五音五味》,于太阴、少阴的记载有所改变。有人赞同表里经一致说(刘衡如,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年第8期)。看来各篇的先后关系,应推《灵枢·九针论》为首,《素问·血气形志》篇出于其后,《太素》所据是《灵枢》《素问》的不同传本。

三阴经的血气多少,据《内经》三篇的记载多数是表里相反。即少阴与太阳相反,厥阴与少阳相反,太阴不能作“少血少气”,就只能在“多血少气”或“少血多气”中取其一。从后世“脾统血”、“肝藏血”的理论看,似仍以“多血少气”为是结合穴位来论,足三阳经的三里、内庭、冲阳等穴可说是多血多气,阳陵泉等穴可说是少血多气,委中等穴可说是多血少气:足三阴经的三阴交、血海、太冲、行间等穴也是多血少气,复溜、太溪等穴可说是少血多气。这种多或少只是大致而言,故称为“大数”或“常数”。《标幽赋》:“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说明了解各经的血气多少概况,对于掌握针下候气和出血与否是有参考意义的(李鼎.中医杂志,1983年第10期)。

记载经络的气血多少各有不同,以何者为合理?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多年以来在各大中医论坛上都有争论,对于太阴脾多血少气大多都认同,其主要原因就是与阳明相表里,只是对于太阴肺争论挺大,我个人觉得不要过于把它分类那么明显牵强,免得影响我们治疗时的判断。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