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童心教育的实践中表达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落地的基层探索

 heitudi 2018-12-31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第三小学(以下简称“北三小”)是荆州市城区一所规模较大的市级示范小学,省级课改名校,全国校园足球示范学校,经过50多年办学历史的孕育、滋养和成长,发展成今天的“童心教育”品牌。

 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特别是在国家提出教育要关注人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成为了我校近五年和未来的核心目标。

 在我校童心教育理论及实践的研究中,我们在研讨核心素养校本表达的同时,把核心素养的表达融入学校办学思想的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素养课堂的落实等办学实践之中,从方向、路径、策略等实践层面回答育什么人、为什么这样育人和怎么育人的问题。


在办学思想的创新中彰显核心素养


 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中阐述“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失童心,即失真心;失真心,即失真人。”

 在遵循立德树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现代公民等教育方针和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提出了“顺应童心,生动成长”的童心教育思想。

 顺应童心的关键就是教育要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尊重儿童的权利、尊重儿童的文化、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尊重儿童的心理自由、尊重儿童的生活环境、尊重每一个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生命价值,保护儿童良好的天性。教育应当特别注重尊重儿童的内心发展需求,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使其成为最好的自己。顺应童心就是要建立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把儿童看成是一个个的个体,而不是一个同年龄的群体。每个儿童都有不同于其他儿童的特点,每个儿童的成长有快慢之分,个性、学习风格和家庭背景也有差异性,因此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也就是因材施教。顺应童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教会儿童做人的道理和求知的方法,让儿童享受人生的快乐,提升生命的价值。

 生动成长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和谐地成长。我们培养的人,不仅要有各方面的知识积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动手,学会创造;不光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是个性地成长。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个体的潜能得到合理的开发,优势得到长足彰显,天赋得到价值认同。多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些优秀的学生。再次是可持续地成长。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既不要为了未来牺牲当下,也不能为了当下而漠视未来。

 顺应童心与生动成长,“顺应童心”是条件、是根本,“生动成长”是目标、是结果,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因果逻辑联系。

 在童心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先后提出了办学目标:办有童趣的学校,育有灵气的学生;办学愿景: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校训:见贤思齐;校风:敏而好学,慧而明理;教风:和而不同,乐而有为;学风:活而有常,乐而有志;办学策略:探索童心教育理论,营造童心生态校园,建构童心素养课程,培养童心文化班级,打造童心卓越教师。

 我们期盼,北三人能够将童心教育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童心教育”成为北三小师生成长的精神支柱,成为北三小内涵发展的不竭源泉。


在童心素养的研讨中明晰核心素养


 在全面建构“顺应童心,生动成长”办学思想体系的基础上,我们把握时代脉搏,聚焦核心素养,提出了“完善人格、智慧头脑、健康体魄,审美情趣”的校本童心素养目标。

 我们组织了“校长、师长、学长、家长教育思想研讨会”,围绕核心素养进行了讨论和解读,把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推向高潮。

 我们把我校提出的核心素养建设目标的内涵作了如下界定:完善人格的内涵是慎独、友善和担当;智慧头脑的内涵是勤思考、会表达、能创新;健康体魄的内涵是生活有序、运动有度、心态有衡;审美情趣的内涵是广泛、浓厚、高雅。

 校本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国家强调立德树人的呼应,更是核心素养在我校落地生根的有力抓手。


在童心课程的建构中践行核心素养


 我们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近三十门校本课程按照童心课程体系思想重新进行了逻辑分类,以常规班与走班制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按必修和选修的课程计划执行,建立了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童真课程、童智课程、童体课程和童艺课程。

 童真课程: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国家课程与我校隐形课程“魅力北三”、活动课程“二会三节四礼”(二会是指班会和周会,三节是指母亲节、家乡节和中华节,四礼是指入学礼、入队礼、成长礼和毕业礼)归类到童真课程,指向养德的目标。

      童智课程: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国家课程与多变七巧、主题阅读、奥妙数学、黑白世界等校本课程归类到童智课程,指向启智的目标。

 童体课程:将国家课程体育与校本课程小天足球、花式篮球、中国太极、童心课间操等归类到童体课程,指向健体的目标。

 童艺课程:将国家课程音乐、美术与校本课程美妙水彩、酷炫街舞、吉他声声、童心合唱等归类到童艺课程,指向怡情的目标。

 每类课程相对独立,直指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四类课程的育人功能相互交融,互为补充。

 如“童体课程”中的“童心操”是在遵循生态教育理念、童心教育理念,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儿童好运动、好游戏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遵循儿童团体运动的规律,融合踢球、跳绳、舞蹈、童谣、游戏等儿童的生活元素,配以相应的音乐,以集体操为形式,让学生在大型生态体验场中体悟以循道为目标的艺术创作。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或是单一的课间活动,还有强大的教育功能,那就是:养德、启智、健体、怡情。

 再如,我校的隐形课程——“魅力北三”。学校色彩:绿色代表敬畏生命,黄色代表不懈追求,白色代表无穷的可能;童心台上篆刻的“求索问道小舞台,势坤行健大平台”寓意小舞台大平台;童真石上篆刻的“源自本真世界,守护纯真校园,见证童真教育”寓意办真教育、求真知、做真人。还有以“童心”命名的童心路、童心屋、童心钟、童心书吧等,在每一处的环境文化建设中,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多个维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样,办学思想、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和办学愿景浑然一体,相互支撑,互为表里,共同作用。


在素养课堂的落实中提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落脚于课堂。基于沙市区域研究的素养课堂,为改变教师教的观念和学生学的方式,我们从包括教育观念等大处着眼,更从小问题、小现象、小习惯等小处着手,来促进课堂真实地走向核心素养。

1微问题,落实课堂目标从以知识为主走向以核心素养为主


 反思以知识为中心、教师为轴心的课堂,最突出的共同点就是问题小而碎,并且直接指向答案。学生在教师预设的诸多碎问题的引导下亦步亦趋,肤浅、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缺乏亲自参与的思维活动,没有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一个问题,逐层推进”是我校提出改变这种课堂样态的有效办法。“一个问题”指向的是解决现象背后的原因,指向的是事物的本质,指向的是核心素养。它建立在教师深度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源起于教师巧妙的引导和对学生质疑能力的诱发,产生于学生在课堂的讨论和课堂生发。“逐层推进”是问题解决的自然进程,更是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自然和必然之间,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培养。

2微拓展,落实教师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是为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精彩人生的一项活动。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生命相遇与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的活动中既要体现学科的特点,也要追求学科的意义。没有学科特点,不成为学科教学;没有学科意义,不成为学科教育。如此,从知识型学习走向意义型学习成为了必然(图1)。

3微习惯,落实学生从被动性学习走向主动性学习


 习惯成就人生。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另外,必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逻辑分类,有目标、有计划地培养,笼统和模糊解决不了习惯培养问题。

4微合作,落实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

 小组合作过程性评价是我校素养课堂建设中力推的一项措施。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每个班组建了二人小组和四人小组,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几个方面整体评价各小组。采取团体为主、个人为辅,加分为主、扣分为辅的评价方式。小组成员在愉快合作、荣辱与共中培植团队意识;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培植质量意识;在挑战自我、公平竞争中培植竞争意识;在崇尚一流、追求卓越中培植卓越意识。

 我们欣慰,多年的努力,使得课程目标走向核心素养,课程建设走向深度建构,课程评价走向多元评价。学生得到生动成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的同时,学校也走向了内涵发展的道路。

   我们期待,在探索核心素养在学校生根、开花、结果的教育的路上,能和师生共享美善机缘,共享生命时光,感受心灵震撼,享受生命成长。

(杨东山,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第三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吕顺清,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第三小学副校长,荆州市优秀教师。)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