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办好学校,教师为本 ——上海新优质项目学校教师品质提升的探索

 heitudi 2018-12-31

 近些年,我们越来越感到老百姓家门口普普通通的学校,如果单靠拼成绩和抓分数来实现学校的发展,路会越走越窄,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苦不堪言,教师压力重重,家长并不满意,社会也不认可,如此恶性循环。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学校需回归到教育本原,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与人格,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为每一位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2011年,上海市教委启动“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市教委明确界定了新优质学校的三个实践特征,即“不择生源、不垄断资源、不追求分数排名”,并依据这“三不”特征先后分两批吸纳了共93所中小学作为新优质学校探索的项目学校。2016年,市教委进一步提出“不靠生源,靠师资;不靠政策,靠创新;不靠负担,靠科学”的“三靠,三不靠”原则,为新优质项目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与重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在推进新优质项目学校中将教师品质的提升作为项目推进的重要一环,并把它作为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的重要抓手。


一、新时期需要怎样的教师品质?


 “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每一位教师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然要求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品质全面发展、能够以身垂范的大写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立德树人使命下教师品质的渐进提升就成为每一所新优质项目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明确坚持的目标和着力践行的重点。

 “教师即课程”,不仅是对教师应有的教育性的完美诠释,同时也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因而,在教师身上应体现的品质也就显得格外丰富和多元。教师集一个生命个体、一个社会公民和一个教育工作者等多种属性于一体,这就注定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是“道德品质”“专业品质”和“生命品质”的三位一体,它们共同融汇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有品质的全部内涵。

 首先,教师在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在铸就学生的灵魂。教师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人生导师和引路人,因此,崇高的教育职业客观上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身正为范,言传身教。其中,道德品质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其关键体现是“以德育德”和“为人师表”。

 其次,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专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就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品质。教师在拥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深入研究学生、学科和教育,准确把握学生成长的规律、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学科发展变化的脉搏,格物穷理,与时俱进,以过硬的专业品质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专业品质主要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的核心是“专业自觉”,其关键体现是“精益求精”和“终身学习”。

 再次,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存在,因为从事着教书育人这样特殊而高尚的职业,所以社会也期望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同样还应彰显出蕴含育人价值的、与众不同的生命品质。因此,教师在社会生活中要自觉注重仪表形象的端庄和言行举止的文明,以阳光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以良好的形象给社会增添美的风景,传播满满的正能量。生命品质的核心是“生命精彩”,其关键体现是“阳光心态”和“幸福生活”。

 新优质项目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旨在促进教师三维品质的整体提升,以有力支持广大教师模范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二、三位一体的教师品质如何培育?


 教师品质的培育,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也是立德树人使命下三维品质渐进养成的过程。学校的文化导引、制度助推以及实践历练,都是学校行之有效的实践智慧。

1文化导引

     为了促进教师品质的渐进养成,学校需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让教师浸润洗礼、感悟体验,从而使得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学校文化的基因,习得学校薪火相传的精神气质。优秀的学校文化,在滋润教师心灵的同时,也在深化教师教育的境界。

     建设学校文化需要确保理念本身的先进性、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以及构成要素的系统性。一种良好的学校文化所传递的理念及精神,不仅能够起到引领教师发展的作用,还能实现对教师方方面面工作的统领。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追求的名师,文化建设与教师发展相长。如上海市普陀区的洵阳路小学,在学校“寻阳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阳光教师文化”的理念,并以此来导引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多年的实践让教师面貌焕然一新。

2制度助推

     学校可以建立各种各样强而有力的制度来助推教师品质的提升。有些刚性的制度建设往往可以有效地规范教师不合规约的表现,从而促进学校对教师种种预期的达成。有些柔性的、富有弹性以及充满浓浓人文关怀的激励性制度的出台,又能很好地激发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远离职业倦怠,体验职业成功。有些保障性制度的出台,则可以为想发展的教师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使他们想做事,也能做成事。如上海市嘉定区的迎园中学,学校从教师专业质量标准建设的角度来推动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和效果,近年来教师取得的成绩斐然。

3实践历练

     教师品质的养成也有赖于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怡情益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教师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和感悟、习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生发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发展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养成高尚的情操和志趣。学校不单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也是教师发展和超越自我的阵地。如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就探索形成了“四单式循环”的教师研训模式,有力提高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如上海市杨浦区的平凉路第三小学,学校充分关照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兴趣特长各异的教师的发展需求,鼓励教师自主创生风格取向各异的教师社团,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有机团队群,很好地适应了学校教师发展的多元需求,教师的发展状态喜人。


三、促进教师品质提升有哪些范式可以尝试?


 参与新优质项目的学校要体现出“新”,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它们的发展要富有设计的质感,要有理性而冷静的思考,要有开放且博大的气度。对于教师品质的提升,学校的设计可以采取不同的范式,在富有设计感的教师品质提升方案的指引下,稳步深入地展开行动,从而持续渐进地促进教师品质的整体提高。这些范式概括起来主要分如下几种:

1前瞻范式

     在这种范式下,学校为了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品质,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方案时,主要依据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与教师政策的新导向,以及未来学校教育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未雨绸缪,富有前瞻性地预见未来挑战和适应未来情境,抢占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制高点。如上海市普陀区的洵阳路小学,学校紧紧围绕未来社会对一个人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人才需求,设计了学校阳光教师文化建设的蓝图。

2比较范式

     在这种范式下,学校为了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品质,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方案时,主要采取比较的方式,范围大至国际比较,小至区域内学校间比较,发现本校教师与他校或他国教师之间的明显差距,有的放矢地、富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力克短板的种种有力举措,奋起直追,赶超先进。如上海市嘉定区的迎园中学,学校在全国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与本校教师质量需求的比较分析基础上,建构起了以校本化的教师专业质量标准体系为引领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3响应范式

     在这种范式下,学校为了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品质,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方案时,主要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深入到教师中去,观察诊断现状与问题,倾听教师发展的愿望与需求,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拿出务实应对的方案,回应需求,切中肯綮。

     如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学校在充分调研教师需求的基础上,以积极回应的姿态来设计学校的校本培训方案。

4综合范式

     学校为了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品质,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方案时,可以不局限于某一种范式,而是集多种范式的长处于一体,协同作用,合力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品质。如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学校在分析本校师资的现状和借鉴了境内外有益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教师生态化发展的建设蓝图,各种有机教师团队相继形成,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发展态势。


四、新优质项目学校的教师品质有哪些突出表现?


 通过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先后两批次的项目学校实地调研发现,这些学校尽管分散在不同的区县,各自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尽相同,但是在这些学校教师品质提升的不同设计范式作用下,教师的三维品质相较于其他学校的教师而言,在如下方面体现得格外生动和尤为突出。

1视学生为己出的责任和担当

     新优质项目学校学生间的差异相较于其他学校而言更为明显,不少学生是真正的“零基础”入校,还有部分学生是从外地跟父母迁来上海就读,因而遭遇教材内容的不衔接,学习困难丛生,但是新优质项目的教师大都表现出了无私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尊重和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视学生为己出,为他们每一步的成长和点滴的进步负责,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成功派来的天使”,庄严承诺“家长送来一个孩子,学校给家长一个希望,给社会和国家一个栋梁”“把每一位老百姓的孩子都高高举起”“教孩子几年,要为孩子想几十年,为国家和民族想几百年”……这种责任和担当汇聚起来成为新优质项目学校教育的最强音。

2誓与学校共进退的决心和坚持

     新优质项目学校的教师大都很多年坚守在同一所学校,淡泊功与利,潜心做教育,始终满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同样能够做出不平凡成就”的决心,练就了不对眼前名牌学校和优厚待遇趋之若鹜的定力,并升华出了“教师挑选学校就是推卸教育责任”的觉悟,在成就学校的同时,也发展和成就了自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之道,贵以专”的更深层意涵。

3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智慧和耐心

     在浮躁心理和功利倾向时常侵扰学校教育的当下,新优质项目学校的教师大都满怀“陪着蜗牛去散步”的耐心,坚持做“慢教育”,合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地引导学生去经历查漏补缺的必备环节,坚定地保持住“因材施教”那份至真至简的教育智慧。

4深入教育和走近学生的钻研意识和情怀

     新优质项目学校就是普普通通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在不择生源的同时,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去选择教师,所以在这些学校执教的教师也大都是普普通通的教师。但就是这些普通学校的普通教师,大都表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本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把教育当作一种理想来追求,并把这种责任感和事业心转换成为研究教育和研究学生的源动力,不断在行动钻研中发展自我和提升自我。正是这份融入血液的专业自觉,促使他们不断克服入职起步阶段的短板和不足,一起构成了新优质项目学校一道成长型教师群体的亮丽风景,也托起了老百姓家门口普普通通学校教育质量的底线。

5以从事教育和学生点滴成长与进步为荣的阳光、快乐和自信


     新优质项目学校的教师,无论身处城区学校还是乡镇学校,他们大都满怀对教育的热爱,忘我地投入教育的过程。学生每一次点滴的进步和成长都能够拨动他们内心的情弦,他们由此而生的欣慰和自豪都会不加掩饰地“写”在脸上,这些幸福快乐的讯息也往往成为他们一天里津津乐道的谈资。他们总能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中发现和感受快乐,“累并快乐着”成为这个群体最流行的口头禅。

 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宝贵的人力资源,其品质与素养水准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和远景。上海市新优质项目学校教师品质提升的实践表明,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有创意的设计感,还要有得力的着力点。新优质项目学校的教师品质提升工程永远在路上!

(胡庆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研究员。)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