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可辅助治疗4类疾病,但效果不一,哪些因素在“作祟”?

 见素抱朴780 2018-12-31

在电影《推手》中,导演李安借太极拳的故事描绘了东西方文化的种种冲突……

回首影片上映后20多年后的今天,现代文明已经更加深入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物质极大丰富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便利,还有“五体不勤”的不良生活习惯。

因此,很多人因为疾病被迫关注健身,开始习练太极拳。

公司高管:“太极拳给了我很多。”


老姚:老朽五十多了,身体在走下坡路。去年,老伴说要学太极拳,便跟了去。原本没寄予太高期望,毕竟一把年纪了,可学上就觉得不一样了。

老师用浅显的语言阐释深奥的传统经典,让人渴望了解、掌握、实践。我练拳时异常兴奋,心情愉悦,直练到大汗淋漓。我会为自己没记清楚要领而着急,怕练偏了,总是盼着周六见到老师。年龄大了,就得笨鸟先飞。为了跟上进度,我每天做很多功课,近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练拳一年来,我的精神头和身体越来越好,以前的一些症状都消失了,早上连续打拳两小时都不累。而且,还经常收获到旁人的赞许,说我是“练家子”,真让人乐在心底。太极拳给了我很多。


某记者:“太极很好,但没治好我的病。”

小月:10年前因为身体不好,我开始学习太极拳。一开始,年轻气盛,就比其他年纪大的学员更加刻苦,在没有任何基本功的前提下追求架子低,却伤了膝关节,走路都不能弯腿。后来就站着打拳,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改变错误练习方法,膝盖恢复了而且再也没疼。

以前,我也练过舞蹈,感觉跳舞是把气往上提,太极却要往下沉,练完会非常舒服。3年中,我勤学苦练,每天几个小时,经常参加比赛,感觉精神、体力、身体灵活性都越来越好。正当感觉自己如鱼得水之时,没想到原发的病灶还是发展了,不得不采取手术治疗。我的太极之路也就此暂停。

同是练习太极,同是身体各方面感受都在加分,为何结果却完全不同?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练习太极拳治病的原理。


促进阴阳、经络、气血平衡

太极拳将中医经络学说应用于其拳理之中。

如练太极拳时,需舌尖上卷轻抵上颚,目的是为了交通督任二脉,而且可以刺激舌系带双侧的金津穴、玉液穴,使其分泌足够的津液,以滋润口腔。头部的姿势要求“虚领顶劲”,即要求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如同头顶上有绳索悬着,百会穴与会阴穴要保持垂直的姿势,使督任二脉之气相贯通。同时通过腹式呼吸,做到“气沉丹田”。


太极拳强调身躯犹如一张弓,身弓(躯干)以腰为弓把,始终以意贯注于命门穴,大椎穴与长强穴为弓梢,上下对称。这些例证足以证实经络在太极拳拳理中的重要性和调理作用。


太极拳可辅助治疗4类疾病,但效果不一,哪些因素在“作祟”?


从养生学角度说,气被视为生命之本源,是构成、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的指挥调节下,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随着深长的呼吸,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腰脊和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于丹田的元气,运送到全身,此时末梢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即所说的“气感”。


太极拳可辅助治疗4类疾病,但效果不一,哪些因素在“作祟”?


而且,太极拳运动主张:“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一切动作都要与呼吸协调配合,并在意念导引下进行,通过姿势、呼吸、意念的调整,使动作与行气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来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在练习的过程中,强调心静、神聚,只有全神贯注、持之以恒地练习,才能做到身灵、劲整,从而产生气感。

起吸落呼,通过调吸吐纳和肢体运动相结合,加速气血在体内的运行,使营养物质通过气血传送到各个部位,起到通络活血,瘀滞散去,百病皆除的良好效果。


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张聪说:近年来研究证明,太极拳的医疗保健作用是多方面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许多急性病和慢性病的康复治疗中。


01 心血管系统疾病

坚持太极拳锻炼,可使心气旺盛、血脉充盈、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光泽。临床上常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恢复期,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和肺原性心脏病Ⅰ、Ⅱ度心功能不全者。

上述病人在得到专科医师评估安全后,可以练全套简化24式太极拳,也可以视病情和体力进行部分动作的选练,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云手等。其运动量应以运动时心率170(次/分)减去年龄为宜。练拳最好在早晨,选择空气新鲜,较为温暖、干燥的地方。

02神经系统疾病

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以调畅气机、调理阴阳、宁神定志、潜阳降逆。因此,可用于轻、中度神经衰弱、各种类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患者每日可坚持活动1小时左右(包括练拳前准备活动和之后的放松),体弱者适当减量。运动中要特别注意放松和入静。

03消化系统疾病

打太极拳可使脾气健运、肝气条达,从而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可用于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迁延性肝炎、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无并发症者。运动中要注意腰的转动,以加强对内脏的按摩。

04呼吸系统疾病

打太极拳可使练习者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具有补气益肺的作用。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肺气肿、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病的康复治疗。初练太极拳一般采用自然呼吸,力求做到深、长、细、匀。这对于呼吸系统是不错的锻炼。练习最好选择空气新鲜,周围有松柏的地方。(以上均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疗效受多因素影响

说了这么多,练拳治病的确好处多多。但同是练习太极拳,抗病保健的效果为啥不一样?

中医认为,脏腑气化升降功能正常,出入有序,方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故气机失常是导致疾病的首要原因之一。

而疾病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 一是单纯的气机异常,这有些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功能性疾病。
  • 二是脏腑本身出现器质上的改变,比如肿瘤,发病机制很复杂,已经不单纯是气机上的问题了。而且,两个层次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掺杂。


太极拳可辅助治疗4类疾病,但效果不一,哪些因素在“作祟”?


有传统太极拳习练者认为,太极拳的基本原理与生命结构是一致的,可以气形同调,但要求较高;个人练习太极拳祛病的效果,会因具体病情、个人修为、练习方法、时间长短等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不同。

且个人的生活习惯是疾病的温床,如发病根源不解决,再练拳也没用。所以,一些练拳的人在气机逐渐顺畅而未能改变器质疾病状态的前提下,身体上的某些症状可能会缓解,但原发病灶仍无好转。

所以,把太极拳作为祛病强身的一种辅助方法没有问题,但同时还要注意监测、积极治疗,不能练了拳就对疾病放任不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