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2019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发布(要点 全文下载)

 五花八门辑 2019-01-01

2019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终于在《Diabetes Care》期刊上发布啦!需要指南全文的小伙伴,赶紧去《Diabetes Care》的官网下载全文吧:

不方便下载的小伙伴,也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中附上邮箱,小咖将全文发给你!

挑选了与治疗相关的推荐要点,和大家分享:

血糖目标

糖化血红蛋白(A1C)测定

达到治疗目标(和稳定血糖控制)的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两次A1C测定。(E)

治疗方案改变或者血糖未达标的患者,应该每季度都测定A1C。(E)

A1C的即时测定为更及时的改变治疗方案提供了机会。(E)

糖化血红蛋白(A1C)目标

对于很多非妊娠的成人患者,合理的A1C目标是<7%(53mmol>

在不引起明显低血糖或其他治疗副作用的情况下,对一些患者推荐更为严格的A1C目标(如<6.5%>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预期寿命长;无明显心血管疾病。(C)

以下患者可能适合较为宽松的A1C目标(如<8%[64>教育、合适的血糖检测、并接受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有效剂量的降糖药物后,仍难以达标的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B)

基于图6.1的标准,老年人基于表12.1的标准,随着时间重新评估血糖目标。(E)

图6.1 决定最佳A1C目标的患者和疾病因素

低血糖

对于存在低血糖风险的患者,每次就诊时都应该询问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情况。(C)

清醒的低血糖患者(血糖<70mg/dL[3.9mmol/L]),尽管可接受任何形式的含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但葡萄糖(15~20g)是治疗首选。治疗15分钟后,如果自我血糖监测(SMBG)显示持续性低血糖,应该重复进行治疗。一旦SMBG显示正常,患者应进餐以预防低血糖复发。(E)

对2级低血糖(血糖<54mg l="">处方胰高血糖素。看护者、学校工作人员和家人应该知道存放地点,何时以及如何使用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给药不限于医护专业人员。(E)

患者如果有未察觉的低血糖症,或出现过至少一次3级低血糖,应该重新评估治疗方案。(E)

对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有未察觉的低血糖症或出现过2级低血糖,应建议放宽血糖目标,至少数周内避免再次发生低血糖,从而部分逆转未察觉的低血糖症,降低未来发生低血糖的风险。(A)

如发现患者认知功能较低或认知功能下降,建议持续评估其认知功能,同时要增加对低血糖的警惕。(B)

糖尿病治疗技术

胰岛素注射器和注射笔

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可使用胰岛素注射器或胰岛素笔来输送胰岛素,同时要考虑患者偏好,胰岛素类型和剂量方案,成本和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B)

对于存在灵活性问题或视力有障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胰岛素笔或胰岛素注射器,方便给予准确的胰岛素剂量。(C)

胰岛素泵

大多数1型糖尿病成人、儿童和青少年,应该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或者使用胰岛素泵。(A)

胰岛素泵或许可考虑为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的选择,特别是7岁以下儿童。(C)

自我血糖监测(SMBG)

大多数使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或者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在进餐前,在睡前,偶尔在餐后,在运动前,怀疑有低血糖时,治疗低血糖直到血糖正常后,在开车等关键事件前,都应使用SMBG(或连续血糖监测)来评估血糖水平。(B)

SMBG有可能指导治疗决策和/或不常注射胰岛素患者的自我管理。(B)

在让患者采用SMBG时,确保患者接受持续治疗并定期评估技术、结果及其使用SMBG的数据来调整治疗的能力。同样,连续血糖监测的使用,也需要健全和持续的糖尿病教育、培训和支持。(E)

血糖仪准确度

医务人员应了解可能影响血糖仪准确性的药物和其他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装置。(E)

连续血糖监测

对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或许可考虑使用传感器增强的胰岛素泵,以改善血糖控制,不会增加低血糖或严重低血糖。益处与持续使用设备的依从性相关。(A)

当让患者使用持续血糖监测时,需要进行有力的糖尿病教育、培训和支持,以达到最佳的持续血糖监测实施和持续使用。(E)

实时连续血糖监测仪在青少年中的应用

对于患有1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无论是使用每日多次注射还是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都应考虑实时连续血糖监测,作为帮助改善血糖控制和降低低血糖风险的额外工具。持续血糖监测的益处与持续使用该装置的依从性相关。(B)

实时连续血糖监测仪在成人中的应用

如果使用得当,实时连续血糖监测联合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是降低未达标的1型糖尿病患者A1C的有用工具。(A)

对于无意识低血糖和/或频繁低血糖发作的患者来说,实时连续血糖监测可能是一种有用的工具。(B)

尽可能每天都使用实时连续血糖监测,以获得最大获益。(A)

实时连续血糖监测可能会有效改善1型糖尿病孕妇的A1C水平和新生儿结局。(B)

对于有低血糖高风险的1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具有自动低葡萄糖泵中断的传感器增强泵治疗,以预防低血糖发作并降低低血糖的严重程度。

扫描式连续血糖监测仪的使用

需要频繁检测血糖的糖尿病成人患者,扫描式连续血糖监测仪或许可以成为SMBG的一种替代手段。

自动胰岛素输送

儿童(> 7岁)和1型糖尿病成人可以考虑使用自动胰岛素输送系统来改善血糖控制。(B)

2型糖尿病治疗的肥胖管理

评估

每次患者就诊时,应计算BMI并记录在病历中。(B)

饮食、锻炼和行为干预

对于准备减重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目标减重>5%,来设计相应的饮食、锻炼和行为干预措施。(A)

这些干预措施应是高强度的(6个月内≥16期),集中在饮食、锻炼和行为干预上,达到每天减少500~750kcal的目标。(A)

饮食应个体化,即使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不同,但只要提供相同的卡路里限制,在减轻体重方面的效果是相同的。(A)

对达到短期减重目标的患者,应该给予长期(≥1年)全面的体重维持计划。这些计划应该提供每月至少一次的交流,鼓励持续监测体重(每周或更频繁),和/或其他自我监测策略;持续摄入低卡路里饮食,进行高强度的锻炼(200~300分钟/周)。(A)

为达到减重>5%的目标,短期(3个月)接受极低卡路里饮食(≤800kcal/d)和全部代餐的干预措施应该谨慎挑选患者,并严格监测。为维持体重减轻,这些计划应该结合长期全面的体重维持咨询。(B)

药物治疗

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药物时,应考虑这些药物对体重的作用。(E)

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会增加体重的药物。(E)

对某些BMI≥27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锻炼和行为干预的基础上加减肥药,是有效的。减肥药潜在的益处需要超过其潜在风险。(A)

如果3个月后,减肥药减轻的体重<>

代谢手术

代谢手术推荐在以下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BMI≥40 kg/m2(亚裔美国人≥37.5 kg/m2);BMI 35.0-39.9 kg/m2(亚裔美国人32.5-37.4 kg/m2),通过生活方式和最佳药物治疗仍无法完全控制高血糖的成人。(A)

BMI 30.0-34.9 kg/m2(亚裔美国人27.5-32.4 kg/m2)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通过合理的非手术方法,没有达到持久的减重和改善共病(包括高血糖),应该考虑代谢手术。(A)

代谢手术应该在有多学科团队、有治疗糖尿病和胃肠外科经验的医院中进行。(C)

依据国家和国际学会制定的代谢手术术后管理指南,术后患者应该接受长期的生活方式支持,并定期监测微量营养素和营养水平。(C)

要进行代谢手术的患者,应该接受全面的心理健康评估。(B)

接受代谢手术的患者,应该评估其是否需要持续的精神卫生服务,以帮助他们适应手术后的身体和社会心理变化。(C)

控制血糖的药物治疗

1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用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MDI)(基础和餐时)或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案治疗。(A)

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以减少低血糖风险。(A)

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如何根据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餐前血糖水平和预期运动量来调整餐时胰岛素剂量。(E)

能成功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持续用到65岁。(E)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起始治疗的首选药物。(A)

一旦开始使用二甲双胍,只要耐受该药且无禁忌症,需要持续使用;其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该是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添加。(A)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与维生素B12缺乏有关。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该定期测定维生素B12的水平。(B)

对于持续有代谢症状(体重减轻)的患者,存在高血糖症状,或A1C >10% (86mmol/mol) 或血糖 ≥ 300mg/dL (16.7mmol/L),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E)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A1C超过其目标值≥1.5%,考虑起始用双药治疗。(E)

选择药物时应以患者为中心。要考虑:共病情况(ASCVD,心衰,慢性肾病),低血糖风险、对体重的作用、潜在副作用、费用、患者意愿。(E)

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有明确心血管疾病益处的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降糖方案的一部分。(A)

ASCVD患者若有心衰高风险或者同时伴有心衰,推荐SGLT2抑制剂。(C)

有慢性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有研究显示可降低肾病进展风险、心血管事件风险的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C)

对于需要注射药物来达到更大降糖效果的大多数患者,GLP1受体激动剂优于胰岛素。(B)

治疗没有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应推迟强化治疗。(B)

定期(每3-6个月)评估药物方案,整合新的患者因素调整方案。(E)

图. 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

更多阅读

-ykh

关注医咖会,轻松学习统计学~

),拉你进统计讨论群和众多热爱研究的小伙伴们一起交流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