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世界上票幅面积最大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

 国民一员 2019-01-01

2012-11-10 吴君华

 

钱币收藏类纸币

 

                   

 

       

 


大明通用宝钞正面


 

                                                                                    大明通用宝钞背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元末起义的群雄之一。他在建立明朝后,为了在全国实行统一的货币制度,于洪武元年颁发了洪武通宝制,铸造了种类很多的“洪武通宝”方孔铜钱。但后来由于铜源紧张,铸钱受阻,加之贸易用钱量增大,不便携带的铜钱亦成为商品交易的弊端,商人们仍习惯于元朝纸币。在这种情况下,明大祖朱元璋决定改用纸钞,并于洪武七年(1374)设立宝钞提举司,颁布《钞法》,次年以中书省名义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不久改由户部发行。面额分为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以及后来加发的五十文、四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小钞。其中面额一贯的宝钞因其票幅特大而誉为世界之最,成为古今中外票幅尺寸最大的纸币。     
      笔者有幸珍藏了“大明通行宝钞一贯”纸币。那是九十年代初,浏阳一钱币收藏爱好者携一张票幅大且灰暗陈旧的纸币来找笔者,告之刚将纸币送到湘潭市博物馆,想以一千元出让给该馆,但该馆认为价高未予收购,问笔者是否要。这是一张非常开门的明代纸币,经过商量笔者以八百元将其收入囊中。   
      笔者收藏的这张大明通行宝钞,字迹清晰,保存较完好。纸质呈灰青色,纸币长34厘米,宽22.3厘米,其票幅相当于现在7张100元人民币拚在一起那么大。纸币正面上首横书钞名“大明通行宝钞”,钞名下四周绘以龙纹花栏,龙纹繁密细致,栏内上部正中印面额“壹贯”二字,面额下为十串贯钱图,十串铜钱正好符合一贯之数。贯钱两旁有九叠篆书,右为“大明宝钞”,左为“天下通行”,叠篆笔画曲叠繁多,文字复杂难认,犹如官府印鉴的权威(因受唐、宋影响,当时官府印鉴流行叠篆);下部楷书印有造文:“户部 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洪武 年 月 日”。此钞标注发行单位、发行时间、申明对伪造者的惩罚和对告捕者的奖赏,足以说明政府对发行纸钞的重视程度。正面还隐约可见有红色官印二方,上方印为“大明宝钞之印”,下方印为“宝钞提举司印”。钞面文饰古朴华丽,构图疏密有致,布局严谨。整体显得稳重丰满、富有层次。钱钞事关国家命脉,刻绘龙纹,配以叠篆,横标护以火焰,宝钞之神圣,何其煌煌,实为我国古钞设计一绝(图一)。宝钞背面上部有红印一方,为“印造宝钞局印”,下部有一长方形墨色印记,外为花栏,花栏内横书“壹贯”,壹贯二字下方是十串铜钱(图二)。此种设计安排,使纸钞在交易使用中一目了然,更显方便。               
       大明通行宝钞用材特殊。《明史.食货志》记:“以桑穰为料,其制方,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即取用桑皮中长纤维为主料,同时使用废弃的公文纸打浆做配料,使制造出的纸张呈青灰色,且厚敦。其做工粗糙,却难以仿制。                    
      大明通行宝钞大体沿袭了宋元钞制,与铜钱混合使用流通,并严禁使用金银和实物作货币,商税按比例兼用钱钞。每钞一贯,折钱一千文、当银一两,四贯当金一两。宝钞发行之初大约二十年的时间里,钞值稳定,市场繁荣。但随着纸币发行量的增加,大约到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前后,一些地方的宝钞开始贬值。特别是南方两湖、江西、闽、广一带,民间重钱轻钞,钞一贯,只能换铜元一百六十文。初行宝钞时,一贯纸钞可购米一石(明代一石重约153.5斤),到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已上涨到三十贯才能购米一石。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民间开始私用金银交易。大明通行宝钞在发行流通过程中不断贬值,虽然在从成祖到宣宗的二三十年间曾采取过措施来维持宝钞的购买力,但也未能挽留住它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脚步。到弘治(1488-1505年)、正德(1506-1521年)年间,民间只用银和钱进行交易,宝钞在商品货币经济中已实际上废止不行了大明通行宝钞之所以流通失败,主要原因是钞与纹银、铜币无法正常互换;其次是政府发行纸钞无准备金;三是没有有效地掌握发行量以及未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纸币回笼。反映了明朝政府轻视货币经济,对货币认识极为浅陋,导致失去信用,最终纸纱在社会经济中被视为“劣币”而被排斥。     据《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洪武十三年春正月戊戊,左王丞相胡惟庸谋反及其党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伏诛。癸卯,祀天地于南郊,罢中书省,废丞相等官,更定六部官秩”。又《明史.食货志》载:洪武十三年,“会中书废,乃以造钞属户部,铸钱属工部,而改宝钞文‘中书省’为‘户部’,与旧钞兼行”。这说明曾发行大明通行宝钞的中书省于洪武十三年被罢,继之是由户部掌管发行纸钞。根据宝钞发行时间、印制变更、面值不同等区别,大明通行宝钞分洪武八年中书省印制版、洪武十三年户部印制版和洪武二十二年小面值印制版几种。笔者所藏大明通行宝钞一贯纸币,属洪武十三年(1380年)户部印制发行。大明通行宝钞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明朝历代皇帝(从洪武到正德达140年左右)发行的宝钞都沿用了洪武年号;二是最大面额始终为一贯。   笔者在收集史料撰写本篇稿 时,发现在印制发行“大明通行宝钞”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还与明朝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有关,这个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 。         
      马皇后(1333--1382)是今安徽宿州人,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郭子兴的养女。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义军后,郭以她相嫁。战争期间,她组织妇女制作军衣、军鞋,支援前线。太祖称帝后,她被立为皇后。她曾劝说朱元璋:“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使李文忠、朱文正、宋濂等免于死罪。      
      马皇后一生虽未有过惊天动地之举,但她却以“贤德” 著称。这一点在“大明通行宝钞” 的印制过程中也得到了印证。         传说朱元璋 刚开始制造纸币时,屡次试制都不成功。一天,他梦见有人告诉他说,如果想制成纸币,必须取秀才的人心肝来才行。梦醒之后他想道:“这难道是让我去杀读书人吗?”马皇后听他说了这个梦,就对他说:“照我看来,秀才们所作的文章,就是他们的心肝了。” 朱元璋听了很高兴,立刻命主管的官署找来秀才们进呈的有关文章,采纳改用,纸币果然就制造成功了。   通过这个故事,使我们对马皇后更加肃然起敬。如果用“一代贤后”来评价她,当是恰如其份的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由于纸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过独特的作用,创造过灿烂的历史,因而历来为经济学家和钱币爱好者所瞻目。而要想收藏到古钞实物,更非易事。北宋“交子”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至今只发现其钞版,未见纸币实物。而元代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是我国至今见到的最早纸币,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钞票实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民间很难寻觅到。而成为世界票幅之最的明朝“大明通行宝钞壹贯”纸币,也属凤毛麟角,笔者曾在八十年代在上海博物馆一睹芳容,想不到后来自己能拥有,这真是收藏中的一大幸事。           
       大明通行宝钞纸币因以桑树皮纸制作,难以耐久,存世稀少。作为实物资料,见证了600多年前明朝的兴衰历史,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笔者收藏的这张出自湖南浏阳的“大明通行宝钞”,亦于2009年被编入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由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及著名考古专家熊传薪先生编辑的《民间藏珍》一书中,成为湖南民间收藏的珍品,为世人所欣赏。(作者:吴君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