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形制演变——璧形器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1-01


璧形器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常见的器类之一,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便一直延用,形制样态亦随时代的更迭而不断演进变化。

一、新石器时代晚期璧形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良渚、齐家等文化即已出现璧形器。然而,由于区域文化的不同,各地璧形器形制并不完全一致。

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所出璧形器见有单体者,也存在上下相连的双联璧及三联璧,外廓多不圆整,有时还呈方圆形,内外缘皆琢磨作薄刃边且璧面微隆。 图1 红山文化 玉璧 图2 红山文化 双联璧东南地区的良渚文化,璧形器主要呈单体形态,体量大,内孔小,器形略显厚重,由于采用去方成圆及管具钻孔制作,外缘通常不甚圆整,内孔也常留有管具旋磨痕迹及喇叭孔现象。 图3 良渚文化 玉璧地处西北的齐家文化则以单体圆璧与多璜联璧较为常见,单体圆璧有两类,一类造形与良渚文化近似,另一类内孔大、璧面窄,二者器表通常皆留有片具切割痕迹,而由多件璜形器缀连而成的圆璧,则是这一区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璧形器。 图4 齐家文化 玉璧 图5 齐家文化 三联璧
二、商周璧形器

商代采用旋转切割法,以环状玉料制作璧形器,可分为凸唇璧和片状璧两种类型。凸唇璧呈圆环形,孔壁向上下延伸,于内孔两端形成立体凸缘,因此又被称为“凸缘环”,是商代特有璧形器造形。片状璧由凸唇璧上下两端分剖而出,外廓与内孔皆为圆状,造形承袭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并延续至各代,器表与凸唇璧一样具有旋转切割产生的环状弦纹,而“内圆外圆”的样态作为璧形器的基本特征,成为后世璧形器形制发展的基础。 图6 商代 凸唇璧西周璧形器均为片状圆璧,造形与商代片状璧相同,唯在璧面之上着意雕琢当时的流行纹样,形成不同于商代的玉器风格。 图7 西周时期 龙纹玉璧
三、春秋战国璧形器

春秋战国璧形器继承了商周的基础,一方面维持片状璧“内圆外圆”的传统样态,另一方面又在璧缘增添若干附饰,使璧形器造形出现更多变化。

由于这一时期藉由大型管具切割外廓,因此传统璧形器的形状极为圆整,器表会因应各时代纹饰喜好雕琢纹样。而新产生的出廓样式则通常以圆璧为主体,保留璧孔芯料者,多将芯料透雕,制成镂芯璧;保留部分外缘者,会将边料透雕为单一或对称的动物形态。 图8 战国时期 镂空龙凤纹璧 图9 战国时期 出廓双龙璧值得注意的是,战国晚期随着厚葬之风大盛,专门用于殓葬的璧形器大量出现,这些丧葬用璧多由青碧色玉料制作,形体较大,表面雕琢谷纹、蒲纹或多组兽形纹饰,在同期璧形器中自成一格。 图10 战国晚期 蒲榖相叠纹璧
四、战国晚期至汉代璧形器

战国晚期至汉代传统圆璧形制变化愈加丰富。春秋战国时透雕单一角度动物纹的镂芯璧与出廓璧,在此时逐渐改以平面立体化动物纹为饰,更有甚者直接摒弃规律性纹样,将圆璧通体透雕作螭龙、凤鸟等造形,形成新的镂空璧样式。同时,部分璧形器开始以附属姿态出现于其他玉饰之上,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透雕凤纹牌形玉佩、玉兽首衔璧及龙虎并体玉带钩皆属此类。 图11 汉代 龙凤纹璧除此之外,带有美好寓意的“吉祥”、“延年”、“宜子孙”等文字在东汉时也融入璧形器的造形设计之中,这类璧形器一般形体大、玉质佳,吉祥词语多透雕于出廓处或圆璧面,成为这一时期特有器类。 图11 汉代 “益寿”璧不间断的制璧历史,使璧形器丰富多样,在显示其之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重要性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不同时期制玉工艺及形制风格的发展演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