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唐代宗不得不爱的男人

 岂不罹凝寒lia 2019-01-03

原创: 卢比 姜鹏历史沙龙 

《三字经》各位都读过,

大家还记着这一段吗?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彼身幼,身已仕。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刘晏

佛系青年在线折腾

刘晏在当时也算的上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了,这个人没什么别的特点,就是智商高,7岁的时候就因为过人的智商而被封禅泰山的玄宗知道了。

玄宗把他从山东带回长安授“太子正字”,放到现在那可是科级干部,进入了储备干部的行列。据说,小刘晏深受玄宗夫妇喜爱,杨贵妃还经常抱着这个小干部一起看戏听音乐。

刘晏入席科级干部

神童归神童,刘晏后来的仕途倒是没那么顺利,成年以后,刘晏分别被外放去山西夏县、河南温县这些小地方当县令,那时候当县长最重要的任务就一个——给国家收税。

在当时这个工作可不好干,一般人都不太容易完成每年的指标,要是手段稍微狠一点,又容易逼得老百姓造反。刘晏倒是很有心得,在两届任上轻轻松松完成国家下达的税收任务,老百姓还在他离任的时候给他立德政碑,相当罕见。

《安史之乱》图

组织部得知消息了以后高兴坏了,正准备提拔重用,谁知道这个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刘晏只能跑去襄阳躲了一阵子。

回来以后,正好老朋友房綰在担任宰相,就被推荐去财政部当“度支郎中”,正打算一展身手的时候,房綰又倒台了,受牵连刘晏也被打发去偏远的地方继续当县令。

房綰画像

要不说是金子在哪都发光,没多久刘晏就又被调了回来当户部侍郎,也就是财政部副部长。

哪想到这次不知道怎么又得罪了人,屁股还没坐热就被人告发说刘晏经常泄露“禁中语”,嘴巴不严,总喜欢叭叭叭说小道消息,又被降职去了四川任通州(今四川达县)刺史,来来回回给刘晏折腾个够呛。

奏:粮草不够     旨:找刘晏呐

没完没了的瞎折腾之后,刘晏最终还是回到京城任“太子宾客”的闲职,此时关中的经济状况已经相当糟糕,长安米价达到了一斗一千钱,这个价格实在太夸张了,要知道玄宗时候一斗都还不到二十钱。

禁军的粮食得靠老百姓“爇穗以供之”,就是粮食还没成熟先弄下来吃着。这种情势下,朝廷再一次想起了这位老神童,重新起用担任度支使,工作就一个——找钱找粮食。

刘晏早就知道问题的关键是漕运,必须现场考察。广德二年(764年),老神童亲自沿漕运线走了一趟,回来立马拿出了解决方案。

首先,疏浚各地河道,其次改造船只,不同河段使用不同型号船只,且“每造一船,用钱百万”。

很多人当场就懵了,修一条船也就十几万,哪用得着那么多钱啊?刘晏的回答是:“

大国不可以小道理”

凡是创制东西,眼光得长远,你得把“贪污”的成本先放进去,政府小里小气的,中间几道程序下来,造出来的船用不了几年就散架了,更浪费钱。

古人造船像

以前漕运的民工都是靠征发徭役的方式,如今刘晏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别徭役了,政府全包下来吧,军队负责押运,民工一律雇佣,国家给钱。

又有人问了,这个钱从哪出啊?刘晏说得,你们甭管,我自己解决。不用国家额外支出也不搞摊派,而是从刘晏的另一个职务——盐铁使那里支出。

转运使模拟图

刘晏这个创举,使得之后唐朝所有的转运使和盐铁使,两个本来不太相干的职位照例互相兼任,于是出现了“盐铁转运使”这样的职务。

一番整顿,漕运效率大大提高,南方粮食一船接着一船运到长安,第一批船队到达长安的时候,代宗都要乐开花了,派人到渭水边迎接,还对刘晏说:哈哈,你真是我的萧何啊!

奏:钱不够花     旨:找刘晏呐

除了负责漕运,刘晏在另一个职位盐铁使上同样也是成绩斐然。

唐代前期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户口增长而增长,人多钱就多。可安史之乱以后的广德二年(764年),户部上报的全国户口统计数只有三百多万户,比天宝年间的九百多万户少了三分之二。当然不是说人都死光了,而是当时政府能掌握的户口数量只有三百多万户,这一下税收少了一大截。

盐煮灶场图

于是自然就有人就打起了盐业产业的主意来,最早主持这件事情的人叫第五琦。他的办法特别直接,在产盐区普遍设立“监院”,专门负责盐务工作,民产、官收、官运、官卖一条龙,国家垄断价格,获得垄断利润。

所以食盐的价格蹭蹭往上涨,从每斗十文铜钱卖到一百一十文。第五琦的办法还算有效,国家每年从盐业专卖中能赚六十万贯,但付出的代价是老百姓骂娘骂翻天了,而且说实话每年财政收入多出的那六十万贯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为了这么点钱要是闹得老百姓造反了可真是得不偿失了。

很快,代宗让刘晏去取代第五琦搞盐业。刘晏接手以后,马上弄了一些新玩法,生产和统购环节依然保持不变,但在运输和销售环节,就交给商人们了。

刘晏针对“盐业”的物价改革

也就是国家收购盐后,加价现场卖给盐商,盐商交了盐钱和税钱,自己琢磨运输和卖盐去。这样“统购统销模式”就变成“统购分销模式”。

刘晏盐业模式转变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虽然分割了一部分利润给盐商,但国家可以减少大量的盐务机构,经营成本就没那么高了。其次,有利于扩展食盐的销售网络,“食盐下乡”,老百姓买着也方便。

古时商业市场

原来的官营模式当中,盐的销售点是固定不变的,虽然也有网络,但绝对不可能细致深入,有的老百姓想买盐估计都得走好几里地,而商人逐利无所不往,这样,一个细致的多途径销售网络自然而然地建立了起来。

到了刘晏主持盐业的末年,每年经营利税达到六百万贯,是第五琦时代六十万贯的整整十倍,这对缓解唐政府的财政危机简直是意义巨大。

刘晏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让“规则”更公平了,以前按人头收税的时期,很多有权有势的人家往往通过各种方式来避税,从而让赋税分摊到下层百姓身上,如今只要你吃盐,就得给国家上税,虽然盐价有所上涨,但起码在盐价面前,大家都还算公平,所以史书上说“人无厌苦”。

刘晏能赚钱、会赚钱,但他的目标又不仅仅是赚钱,而是让社会处于多赢的状态,会照顾到所有的层面。

撰文 | 卢比

编辑 | 赵宇航 马春阳

图片 | 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