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刚经云:佛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可见这个我是本人为中心的体現,芸芸众生为财色名食睡所困,为贪瞋痴所缚。了不得脱,长久活在痛苦之中而自不知,以你争我夺,尔虞我诈我自以为乐趣,长此以往,乐此不疲。 古印度有大我,梵我之说,类似今天人说的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这些无数的小我组成了大我,即梵,认为天地众生都是由梵创造的,并认为有一个主宰人们身心的灵魂主体。认为在生死轮转过程中有一个永恒的主体贯穿始终。佛陀在世时是破斥这一种论点的。认为是无我的,即并无一个永恒的主宰者。 无我是佛家的一个专属名词,认为众生这个本体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身心构成的。认为这五蕴身心构成的'我'具有三个特征(称为三相)即苦、无常、无我。这三相又延申为佛家印证真伪佛法标准的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皆苦。” 之所以说'无我'。是因为这个五蕴身心假合成的我,无常,无主宰,无自性。五蕴身心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此时的我已非彼时的我,虽外部观察观没多大变化,内部机理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上面这些只是以理而说,尽管说的天花乱坠,但还是不能令人信服。有的认认为这些只是牵强附会,自圆其说。 那么如何才能更令人信服呢。 在缅甸有一个佛家禅法叫帕奥禅,是以《阿毗达磨》(佛教最早的论藏)及《清净道论》为理论基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阅读)。先修止禅证得禅那(这里就不缀述)即初禅以上的定力(佛家有四禅八定之说)。然后出定即刻转入观禅,行者在以论教的方法作观时,会发现(其中过程暂不叙述)我们这个色身是由许许多多的粒子构成,这些粒子称为色聚。粒子与粒子间的空间极为空旷的。只是我们肉眼观察,认为他们之间结很致密。其次他们的生灭速度异常迅速,据说每秒生灭速度在十亿次开外,这一个色聚从生到灭的时间段称为一个色法生灭剎那。而这一个剎那又分为生住灭三个小剎那。只是这些色法有三密集,即组合密集,相续密积,功用密积,从而令人们误为这个色身是个真实的本体。 说完色法再说名法(即心法),名法分为心法及心所法。心法有八十九种(或者是一二十一种),心所法有五十二种。这里不细陈述。我们只简单了解一下心法。论教认为心灭的生灭速度更为迅速,认为一个色法生灭剎那时间等于十七个心法生灭刹那的时间。而且行者在作观时发現所有的名法(即心法)也只不过是无常迅速的心法相续流,从中找不到一个不变的主体。即找不到一个作为能主宰这个传承的我。这些只有行者在定中作观,正真见到才能叫做证见了名色法。有这种能力的行者叫作证得了名色识别智。证得了名色识别智也可以说是证得了无我,亦即断我见(执五蕴身心为我)后行者須继续证得共十六种观智(就不详述了),即入圣流,更改种姓,脱离了凡夫位,永不退转。故经刚经云'凡夫之人以为有我'。这个我只是众生的一个错觉。 而那些没有证量的无我说,只是一些精神安慰和心灵鸡汤,谈不上任何境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