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晋公子 本期话题 公元前 690年,七十高龄的楚武王第三次东征随国。出发之前,王妃邓曼对武王说:“大王的福寿怕是要到头了!但只要将士没有损失,哪怕大王不幸在途中与世长辞,国家还算是有福的。” 古稀之年的楚武王为什么带着沉重的心脏病执意伐随?三伐随国对楚国的崛起究竟有何意义呢? 1、三伐随国 2014年,央视制作的纪录片《楚国八百年》第二集《觉醒》以十分煽情的笔墨渲染了楚武王三次东征随国的悲壮历程。“三征随国”,本是《史记·楚世家》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在这个故事的一开篇,司马迁写道: 武王十七年,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 十九年,郑伯弟段作乱。 二十一年,郑侵天子之田。 二十三年,卫弑其君桓公。 二十九年,鲁弑其君隐公。三十一年,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史记·楚世家》 司马迁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罗列发生在中原诸侯间的乱象,无非是要说明到楚武王主政的时候,文、武、周公开创的周朝政治已经走入了礼崩乐坏的残局。 君权隳毁,王纲解体,诸侯纷纷逾礼犯禁,攻强兼弱,这为楚国的对外扩张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于是,从公元前706年开始,楚武王在此后十六年的时间里连续发动了三次伐随战争。司马迁讲三伐随国的故事,无疑有《左传》的文献记载作为依据。 但他的故事似乎没讲明白。因为谨慎的太史公仅仅告诉了我们东征随国是楚武王的毕生精力之所注,却没有向我们交代楚武王伐随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对这个至关重要的历史盲点,《楚国八百年》补充说: 混乱的局势让熊通看到了楚国崛起的希望,中原国家自相残杀,顾不上防范这个南方的小国,楚国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实现多年来对外扩张的梦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地小国,成长为一个大国。 不过,楚武王很清楚,要实现这个大国梦,他首先必须拥有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铜。那么随国就是他要征服的第一个目标。 ——《楚国八百年·觉醒》 《楚国八百年》说楚武王东征随国是为了掐断周王朝的金锡之路,控制湖北大冶铜绿山的矿藏。换言之,楚武王三伐随国,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青铜战争。 和《史记·楚世家》相比较,应该承认《楚国八百年》讲了一个更加动人的好故事。尤其是描写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第三次抱病征随、中道崩殂的悲壮场景让人非常震撼。 但故事毕竟是故事,它未必经得起严格的推敲。 随国虽是汉阳诸姬之首,是江汉金锡之路的守护者,但它距离长江沿线的铜矿产区实际上相当远。 如果楚武王东征的目的是攫取铜矿,那么他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控制铜源,也就是从楚都丹阳沿江东下,径直攻占湖北大冶,夺取铜绿山。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随国和大冶铜绿山根本是在两个不同的战略进攻方向上。因此攻随的目的不可能是攫取铜矿。 在西周,大冶属于鄂地,乃是扬越部族世居的领土。早在公元前九世纪,也就是西周夷王在位时期,楚君熊渠便已经攻占鄂地,并且将自己的儿子挚红封为鄂王了。 自那时起,大冶铜绿山已经实际落入了楚国的掌控之中。 也正是因为有了青铜的加持,楚国迅速壮大,到西周末年,中原的有识之士业已预测出楚国将会同齐、秦、晋并列成为主宰未来天下格局的四巨头之一(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旧文《从方圆50里到地方5000里,楚国暴富的第一桶金从哪挖来的?》)。 历史跨入春秋,楚武王治下的楚国不但不再是江汉流域的蛮夷小邦,它甚至已经初步显露出大国气象,开始向中原政坛争夺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2、东征还是北伐 分析《左传》的相关史实,不仅楚武王三伐随国的目的不是为了铜矿,甚至三伐随国这件事儿本身都不是楚武王一生征战的重点。 司马迁将楚武王对外扩张的核心目标描述为东征随国是不准确的。因为就在楚武王第一次伐随的四年以前,《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蔡侯、郑伯会于邓, 始惧楚也。——《左传·桓公二年传》 杨伯峻先生说,这条记录是中原诸侯感受到楚国威胁的开始。我们不妨看一看地图: 郑国当时的都城在今河南新郑,而蔡国的都城在今河南上蔡。位于江汉平原的楚国只有逆汉江而上,通过南阳盆地,经宛城、叶县突入中原,才有可能对这两个国家构成实际威胁。 而在这条进军路线上,楚国所遭遇到的最大的绊脚石将是——申国。 从历史渊源上说,申国被分封到南阳,本身就是西周王朝为防止楚国北进中原而建立的军事屏障。当年楚国在国君熊渠的带领下攻占扬越、鄂地,江汉基业初具规模。周宣王眼看楚国尾大不掉,遂将王舅申伯分封到了南阳,“往近王舅,南土是保”(《诗经·大雅·崧高》),派申国在南阳盆地的北口堵住楚国进入中原的通道。 到西周灭亡的时候,因为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袭杀周幽王,拥立了自己的外孙周平王宜臼为天子,申国凭借弒立攫取了更大的政治利益,一跃成为南方九国(楚、申、吕、应、邓、陈、蔡、随、唐)中仅次于楚国的强藩,其战斗力之剽悍远超随国。 ![]() 可就是这样一个被周王朝倚为南天柱石的诸侯姻戚,却在楚武王去世仅仅两年之后(即公元前688年)就被楚国吞灭。 参照楚武王三伐随国才终于成功的经历,楚国对申国的征服,耗时必然更长,牺牲必然更大,过程必然更艰难。 从时间上比较,楚武王第一次伐随迟至即位的第35年(公元前706年)。可根据《今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在上任的第3年(公元前738年)楚武王第一次帅军出征,攻伐的就是申国,足足比攻随早了32年! ![]() 到楚武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10年),郑伯和蔡侯感受到楚国北上的威胁,相约会盟于今湖北襄樊的邓国,共商御楚之计。 这显示出,由于楚国迅猛的北进势头和强大的军事压力,此时的申国已是岌岌可危,南阳盆地北口的这道锁匙就快关不住楚国这只出山猛虎了。 出于唇亡齿寒的忧惧,郑、蔡两国才不得不联兵南下,为申国撑腰打气。而此时,距离楚武王的第一次东征随国还有整整四年的时间。 上述事实足以证明,在楚武王登基的前三十年中,他苦心孤诣想要征服的对象是申国而非随国。 纵观春秋时期楚国的领土扩张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条规律,那就是:凡处于楚国战略规划要害地位的诸侯国,如权国、邓国、申国和息国,楚国一定会对其采取灭国行动。灭国之后,还可能进一步设县以加强对这些战略要地的管辖。 ![]() 楚国是春秋时期最早建立县制的国家,所谓“县”,义通于“悬”,也就是说治县的权力悬于国君之手,不能经分封下派给卿大夫们的。 鉴于县长不能像封君那样世袭,须由国君直接任命,对国君负责。因此相比于分封制,县制显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治权。 楚武王建立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县——权县,这是他在灭掉权国之后建立的。因为权国地处荆门,正好卡住了鄂东铜源运往楚都丹阳的大动脉。为了保障铜料运输的安全,楚国才不得不灭权设县。 ![]() 无独有偶的是,对地处南阳的申国,楚国消灭它之后也同样建立了申县。申县不仅控制着楚国前出中原的咽喉要道,同时也是抵御北方诸侯南下的当关锁匙,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因此楚国的申公(即申县县长)一职非宗族或王室公族成员一般不得出任。 楚共王七年(公元前584年),令尹子重曾经请求楚共王将申县赏赐给他作封邑,大夫申公巫臣因此对楚共王提出强烈警告: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吕也。晋、郑必至于汉!——《左传·成公七年传》 一旦申县脱离国君的直接掌控,楚国门户洞开,北方晋国的兵锋必然直指江汉。这番分析充分说明了申地对楚国的战略价值之重要。 ![]() 反观随国,虽然楚武王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曾经三次伐随,迫使随国附庸于楚,但这个国家却在楚国的势力范围之内长期存在,直到春秋时代结束也没有被消灭。 随国的骨头是不是真有那么硬,以致楚国始终啃它不动呢? 未必。公元前506年,吴王阖庐帅军攻破楚国郢都,楚昭王被迫出逃随国。阖庐派使者赴随国索要楚王,随人答复道: 以随之辟小而密迩于楚,楚实存之,世有盟誓,至于今不败。若难而弃之,何以事君?——《左传·定公四年传》 随人心知肚明,连偌大的申国都难逃被楚国灭亡的命运,如果不是楚国有意留手,伴虎而眠的随国绝不可能苟延残喘,历世而不绝。 至于楚国没有彻底吞并隋国的原因,只能解释作楚国将更多的战略力量投送到了北方的申国,因此对非战略主攻方向上的随国,就只好进行有限度的威服了。 ![]() 北伐申国才是楚武王的正着,东征随国只是楚武王的旁着。对他来说,威服随国仅仅是为了在北出襄樊之时,解除楚军侧背的隐患。 仔细分析《左传》的文本,这个北伐为主、东征为辅的战略格局是清晰可见的。 但《左传》对这一事实的记录却有一定的特殊性:伐申的文字记录非常简略,伐随的记载却相对详细,可能就是这一点给司马迁造成了错觉,以致《史记·楚世家》误将伐随当成了楚武王的主要目标。 楚武王伐申究竟是他自己的主张还是有旁人为他谋划,限于文献记载的简略,如今已是不得而知。但三伐随国的谋主却无疑就是若敖氏家族的斗伯比。 ![]() 对于伐随,斗伯比给楚武王的建议是: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闲也。 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左传·桓公六年传》 对随国在汉东的战略位置和地缘影响,斗伯比洞若观火: 随国乃是汉东一众小国的核心,它要对抗楚国,就必须将旗下的这些小兄弟聚成一个拳头。因此要迫使随国向楚国屈服,关键在于离间随国与其余汉东小国的邦交。一旦将随国从汉东诸国中孤立出来与楚国单挑,它绝不是对手。 ![]()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楚国以联姻的手段拉住汉东小国卢国、鄢国、邓国,撤掉了随国在汉水东岸的屏障,以致不能与汉东诸国抱团取暖的随国最终无奈地沦为了楚国的傀儡。 对楚国北进中原的宏图伟略来说,楚武王熊通实为最重要的奠基人。在他谢世之后,继位的楚文王再接再厉,迅速将邓国、申国纳入楚国的版图,牢牢地控制住了南阳盆地,并进而北伐蔡国,俘虏了蔡哀侯。 于是楚国第一次以天下强国的姿态出现在了中原诸侯的面前。 司马迁因此说:(楚文王)十一年,齐桓公始霸, 楚亦始大。——《史记·楚世家》 ![]() 经过了楚武王半个世纪的苦心经营,楚国终于撕开了进军中原的口子,它即将迎来与天下第一强国齐国正面交锋的时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