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105条,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调胃承气汤,你知道吗?

 chopfscplytfve 2019-01-04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五十五‘用前第三十三方’

上面的这一段经文是说;伤寒第十三天,太阳经阳气郁滞已经结束,转而出现阳明经阳气郁滞,患者出现谵语,这是因为阳明经有热的缘故,应当用汤药来攻下治疗。如果小便顺畅,那么大便就应该干硬,现在反而出现腹泻,脉博却很调和,这就说明医生已经给患者用了泻下作用柔和的攻下丸剂,这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自行腹泻,脉博就应该比较微弱,甚至摸不到脉博的跳动,现在的脉博反而调和平顺,这是大腸腑内有积滞的表现,要用调胃承气汤来治疗。

这里的重点是说;阳明证误下,胃实仍在的证治。伤寒十三日过经,是说明邪已离太阳,表证已罢。谵语者,以有热也,是邪传阳明,当以汤下之。是以承气类掘通地道。这是属于正确的治疗方法。

如果被丸药误下后,若小便利者,是水津偏走前阴,大便当硬是大腸津枯,而反下利,知医以丸药下之故也,脉调和者是脉与里实证相合。

若自下利者,这里指的是非丸药误治而下利,应该是由于脾胃虚寒的缘故。脉当微,这是阳气不足,厥是阳气不布。

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以调和泻下的方法以荡实热。

注意事项;

以丸药下之,因为其药性缓,往往只能通其便而不能泻其热,反留中不去而伤正,故下利不已。本条经丸药下之虽然内实未去,但是脾胃的中气已伤,并且燥实而痞满不甚,故用调胃承气汤较宜。

病案;

姚xx,男,16岁,患者体质素弱,发病后,每日午后或者夜间发热,体温39度左右,稍恶寒,时心烦,恶心而无呕吐,五天不大便,腹无胀痛,小便正常。西医经过各种方法治疗20天无效才找中医。病人形体消瘦,精神困倦,纳少,发热时精神萎靡不振,口渴喜飲,心烦无呕吐,舌质红,苔簿黄少津,脉象滑数。根据‘伤寒论’207条中‘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之理,投以原方;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甘草6克,水煎分二次服。一剂后,数次泻下稀粪兼燥屎黑块,在当天就热退,随后给予调补,诸证消除食纳大进而出院。

如果您对中医草药感兴趣,加《夏季健康生活小常识》私信,我们可以发电子中医书100本给您!

《夏季健康生活小常识>>正在征集刘寄奴图片和视频,欢迎投稿。

请看这里;中国风动漫本草故事:刘寄奴

每天来这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欢迎关注,收藏,转发,评论!

本文由”夏季健康生活小常识”账号发布,2019年1月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