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你听过的职场箴言 这一次全部讲完——一位领导的谈心谈话

 小黄小王 2019-01-05

那些年你听过的职场箴言 这一次全部讲完——一位领导的谈心谈话

写在前面的话:网络上充斥着太多好为人师的上级和教育年轻人的文章,比如,要做“几种人”,要有“几个心”,总之是要如何如何?没有逻辑,没有因果,没有感染,没有启发。下文是一个领导和下属新年谈心谈话,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在各路媒体新年献词的烘托推助下,2019年已经到来并头也不回的一路向前。在这样一个岁末年初的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2018年,谋划一下2019年的工作,可以成为一种我们自己的仪式。

做大事的冲动与做小事的耐性

一天要做一件实事,一个月要做一件新事,一年要做一件大事。具体到工作上面,每一年也要做几件拎得起来,拿的出手的事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年一年循环往复,如果每年都做成一两件重要的事情,就能为一生做大事储备能量,或者聚合起来就是一件大事,这是一种生命的冲动,也是获得社会尊重和认可的条件,更是一种自我实现。

如果说,我们还只是下属,没有机会和能力做大事的话,那不妨每年定一个研究课题,思考解决某个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提升某个需要具有而不具有的的能力。这里边,去深入做一项研究就特别有用,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大事。课题研究对人的锻炼是全方面的。要搞好一个研究,要经历思考选题,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开展实地调查,形成分析框架,撰写研究报告。这样一个过程下来,对研究的课题就非常清晰,再遇到这个方面的问题,就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并且这个认识和见解是有充分资料支撑的,说服力,深刻性自然是泛泛而谈不能比拟的。

那些年你听过的职场箴言 这一次全部讲完——一位领导的谈心谈话

角色扮演的适应与相互管理的平衡

人一生会有很多身份,扮演很多角色,轮换很多位置,每个阶段又都有不同和侧重。人生的发展就是寻找自己位置的过程,不同的生命阶段我们有不同的使命,扮演不同的角色。小时候,重点就是当个小孩,做好了就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上学之后,重点就是当个学生,做好了就是成为“好学生”;进入职场,重点就是员工或者下属,做好了就是“业务骨干”。

越是年龄增长,人的身份也就越多,需要扮演的角色也就越多,比如现在,可能既是“领导”,又是“下属”,既是“父亲”,又是“儿子”,每一个角色的被期待都不同,这是一个去按照一定规范去适应的过程,也是与规范碰撞或者调和的过程,比如作为下属,你的角色期待是完成领导交办的任何,这就要求适应领导风格和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去和领导互相适应,找到一个相处模式,这样才是平衡的,双方都能互相匹配的状态。

那些年你听过的职场箴言 这一次全部讲完——一位领导的谈心谈话

思考认识的表演与能力素质的变现

不少人学历高,阅读多,思考深,这都是很好的潜力和品质。有的干部讲思路一套又一套,又有想法,又有说法,但是具体到工作上就不那么的能展现出来。这就要求学会一种能力,就是转化的能力,即是找到一种方式或者途径,将思考认识和观点见解转化成能力素质,转化成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也就是说知识要能够输出,可以变现。

一个人的才华和思想固然重要,但是将才华和思想输出为具体的工作能力,变现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思想和才华才是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胸中百万兵的思考谋划要转化成指挥千军万马的实践能力,才不枉负那个才情和思想。不然,就像烧水壶的饺子一样,倒不出来,别人自然不知道你几斤几两;你是一个良驹,不出来溜溜,没人会相信你是千里马。

那些年你听过的职场箴言 这一次全部讲完——一位领导的谈心谈话

能力素质的不够与岗位状态的相凑

一个人的能力素质固然重要,却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训练的。“一万小时定律”说的就是任何技能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刻板的训练就能被掌握。比如,打篮球,拉小提琴,写书法,那些成名成家的无不都是一遍遍的练习,通过练习成为一种身体自觉,认识自觉,思考自觉。打篮球的手感,写文章的语感都是这样一个训练的过程。浅尝辄止是不可能成为一种固化的身体和认识自觉的。也正是因为能力素质是可以通过大量练习而获得,所以即使能力暂时不够适应工作需要,也不要害怕。这个需要精神状态去支撑。就像我们经常说的,能力不行,态度倒是挺端正。

工作中精神状态的层次类似王国维的三个境界。精神状态也有三个层次,分别是在岗位、在现场、在状态。最浅的层次,就是在岗位,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个人上班坐在那里,这就是在岗位,但是他在玩游戏,还是磨洋工,都不能影响单位评价他在岗位。再者就是在现场,这就是初步投入了,工作就是一个个现场组成的,比如开会时候,这是一个现场,是否认真在听,在做记录,再参与研讨。如果是,那就初步完成了在现场的要求。最高的层次是在状态,也是要求最高的,是全身心的参与到工作中,带着全部的精神力量聚焦到所做的工作中去,心无旁骛,边工作,边思考,三步一计,边总结提升。就像学生听课那样,最简单的状态就是到了课堂上坐在那里,但是心却在浮想联翩;再好一点的学生,就是也在听老师讲课,但是纯碎的听,偶然做个笔记。而最高层次就是不光认真听讲,还主动的发散思维,联系其他知识,思考相应的问题,和老师积极互动,辩论。

那些年你听过的职场箴言 这一次全部讲完——一位领导的谈心谈话

做业务的固定与核心算法的驱动

做业务工作和谋划开展工作是不同的,业务工作是死的,按照固定的模式套路不断重复,而谋划开展工作则是需要有计划有计谋,有方案有对策。这就涉及谋划、形成步骤,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更重要。

刚刚过去的罗振宇的演讲,里边引用了一句话,说的是“人生成就等于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如果我们按照自己一如既往的工作方式,就好比是大量重复动作,但没有核心算法,成就依然很小;如果我们有核心算法,没有大量重复动作,成就依然会很小。而我们平常工作一直在重复,所以重复动作这一个数值已经很大了。

那些年你听过的职场箴言 这一次全部讲完——一位领导的谈心谈话

要想获得等式左边的成就增大,就需要提升我们的核心算法。核心算法的定义一直莫衷一是,但是有一点确实可以明确的,那就是核心算法基本等同于我们的思维模型,比如当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思考、分析、找寻办法并去实施的过程。这就和开展工作的谋划、推动相关了,我们的核心算法就是面对一项工作,明确目标,分解步骤,推动落实的过程。只有这个核心算法比较有用,在通过大量重复动作,就能产生良好的成就,具体一点就是把工作做好。我们不缺重复动作,缺的就是核心算法,简单来说就是工作方法,办事风格。

职场中有很多机会,关键就在于能力匹配不匹配。一个人能力的核心就是有一套有效的谋划、分解、推动落实的方式方法,或者时髦点就是个人的核心算法,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高度在状态的投入反复训练,就一定能够成为岗位需要的人,机会自然会垂青匹配机会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