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跑者李军:“温宿大峡谷”一个意外惊喜(2)

 好奇的行者 2022-06-20 发布于广东
这里还要让后人记住几个人,忘记他们,也就忘记了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个人认为对中国文化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人是西域龟兹国的鸠摩罗什


唐僧西天取经就要经西域去到天竺,西域就是现在的新疆,天竺就是佛教发源地印度。


西域就是桥梁,而且去天竺取回来的佛经都是梵文,如何将梵文译成汉语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西域这座桥梁正好可以把语言的障碍衔接起来,鸠摩罗什就是这样的一位杰出代表。


鸠摩罗什父鸠摩罗炎出身天竺望族,后至龟兹,生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后到罽宾、沙勒,遇到莎车国大乘名僧,改学大乘。
博读大小乘经论,名闻西域诸国,在汉地也有传闻。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吕光攻伐焉耆,继灭龟兹,将鸠摩罗什劫至凉州。
三年后姚苌杀苻坚,灭前秦,吕光割据凉州,罗什随吕光滞留凉州达十六、七年。
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攻伐后凉,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以国师礼待,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鸠摩罗什主持译经事业。
之后十余年间,鸠摩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


鸠摩罗什与弟子在弘始三年至十一年期间,译出《大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论,系统地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


译经总数说法不一,据《出三藏记集》,为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开元释教录》作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鸠摩罗什译经文义圆通、内容信实、字句流畅,在中国译经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还有两位汉人我们要永远记住不可遗忘。
一位是东汉的班超,另一位就是清末的左宗棠


滚滚胡尘压九州,书生投笔带吴钩。
黄沙百战穿金甲,千载靖边定远候。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


班超出身史学世家,但他的志向却是建功边塞。
73年,班超投笔从戎,以代理司马之职,随窦固大军,大败匈奴呼衍王,一直追击匈奴军队,到蒲类海,并占领了伊吾庐(今新疆哈密)。
在这次战役中,班超机智勇敢,深得窦固的赏识。同年,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窦固把出使西域的重任交给他。


班超一行首先到达塔里木盆地东部的鄯善。鄯善王开始礼敬有加,可是没过几天忽然冷淡了下来。经过了解,班超才知道原来匈奴使者带领百余人来到鄯善,鄯善王是受到匈奴使者的要挟,班超开始考虑对策。当时他只有三十六人。他把随从人员召集起来喝酒,酒酣之际班超故意借鄯善王之事激怒大家,众人都表示愿意听从他的吩咐,班超听了大家的表态,就斩钉截铁的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今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一举歼灭匈奴使者,威慑鄯善王,才能绝处逢生。


到了夜里,恰好刮起了大风,班超带领部下趁着夜色奔向匈奴使者的营地,利用火攻,使得匈奴人全军覆没。
第二天班超把匈奴使者的人头放在鄯善王面前,并劝他归附汉朝。鄯善王大惊,就答应归附汉朝,并把儿子送往汉朝做人质。


窦固将班超的事迹上报朝廷,汉明帝提升班超为司马,派他继续向西域腹地进发。班超西出玉门关,先后收复,于阗、疏勒、车师国以及其他一些西域小国,天山南路基本打通,北路的两端也被汉朝控制,汉朝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府和两校尉,并派兵驻守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交流重新频繁起来。


可是,75年,匈奴军队卷土重来,占领车师,西域诸国又纷纷背叛汉朝。班超和疏勒王死守橐城,坚持一年多,汉章帝下令放弃西域,重新关闭玉门关,撤销西域都护府和两校尉,命班超回朝。


但是班超为了西域人民和自己未竟的事业,毅然决然留在西域,他以疏勒为根据地,联合附近各国,攻占姑墨,重新打开了局面。


80年,汉章帝对班超的作为非常满意,同意他联合乌孙牵制匈奴,重新控制西域的主张,先后派两支队伍支援班超。


班超开始重新经营西域,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打通南路,最大障碍是大国莎车,班超用调虎离山之计,和大月氏重修旧好,从此,大月氏年年向汉朝贡献礼物,西域天山南路已经基本打通。


为了彻底消除边患,汉朝决定再度对匈奴用兵,89年到91年,汉朝多次对匈奴发动大规模进攻,匈奴被迫西迁,对汉朝和西域的威胁基本解除了。西域大局已定,汉朝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府,任命班超为都护,统辖西域各国。


班超的最后一个目标是征服曾经攻杀西域都护陈睦的焉耆、危须、尉离三国。班超借召集三国国王会面之机,杀死焉耆、尉离两王,危须王逃跑。班超为三国,重立国王,稳定了局势。


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大小国都归附了汉朝,完成了开通西域的大业。95年,汉和帝为了嘉奖班超,封班超为定远侯,后人遂称他为班定远。1028月,班超回到了洛阳,同年9月病逝。班超在西域征战经营长达31年之久,他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仅维护了东汉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汉族和西北少数民族的交流往来以及我国陆路交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而巨大的贡献。


西域归入中央管辖之下班超功不可没。

左宗棠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所经历的曲折坎坷也许不为大家所知。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又称“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晚清钦差大臣左宗棠统帅清军,消灭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争。

其实最难的不是收复失地的战争,最难的是当时的“海塞之争”。


中国海疆危机凸显。清廷在东西两面受敌的情况下,出现海防、塞防的争论。

李鸿章、鲍源深等人力主海防,主张暂时放弃塞防,“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醇亲王奕譞在承认“严备俄夷尤为不刊之论”的同时,称赞“李鸿章之请暂罢西征为最上之策”,河南巡抚钱鼎铭还在李鸿章支持下撤回了原在左宗棠西征军中的宋庆部。


湖南巡抚王文韶则主张塞防,认为:“目前之计,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北。”丁宝桢、吴元炳亦提出沙俄是清廷的心腹大患。


清廷廷议,初步得出海塞兼营的意见。在当年310日的谕旨中,清廷要左宗棠统筹全局、陈述己见,其中有“关外一撤,藩篱难保”,“闭关自守,势不可能”等语。


左宗棠受谕旨鼓舞,在1875年(光绪元年)4月的《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中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


当然,所谓“并重”并非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一个先后缓急之分。
他具体针对塞防论述道:西北塞防军费已经十分紧张,并无余裕可以划拨给海防;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而且是“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新疆并非不毛之地,而有妥善经营、长期固守的可能性;如果“剿抚兼施”、“粮、运并筹”,收复新疆是有可能取得胜利的。


从历史上来看,每当中央政府遇到重大困难之际,总有人主张放弃西域,但是天佑中华也总有人冒死捍卫领土完整,比如:班超和左宗棠。


如果凭一时之利放弃了西域,真不敢想象现在会是怎样,细思极恐。
来新疆不仅观绝世美景品美味佳肴,更要细品历史发展的渊源,警惕西方势力为什么要炒作分裂新疆的图谋,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