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童谣(图文本)》发博客86-后记 

 高山仙人掌 2019-01-06

 

 

《中国古代童谣》(原《中国古代童谣赏析》)1988年曾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印了三千多册。出版后,曾得到一些专家和一般读者的好评,认为是一种填补空白的有益的工作。

十多年来,此书没有重印,但关于童谣方面的新的著作仍不多见,因此,仍不时有读者提起我们这本小书,认为还有重新出版的价值。我们将这个情况向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陈保平同志作了反映,承蒙他的好意,一口答应重新予以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对此,我们非常感谢。

这次我们对此书的文字作了一些修订,并请盖国梁先生配了许多图。

《中国古代童谣(图文本)》发博客86-后记

《中国古代童谣(图文本)》发博客86-后记


这些童谣积满了历史的灰尘,有些还被人们有意无意地蒙上了各种迷人的烟雾,有些则简直像没嘴的葫芦,不知里面卖的什么药。要认识它们的真面目,是何其难啊。古人曾说过:“诗无达诂”比较起来,童谣恐怕更没有“达诂”了。在注释和赏析中,我们选择了自己认为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否妥当,尚祈达人予以指教。

为了使读者得睹中国古代童谣的全貌,在收入赏析的八十几首童谣中,尽量照顾了童谣的各种内容和形式。此外,将其余比较重要的大部分童谣作为附录收在后面,希望能给有志于童谣研究的同志提供一点方便,并藉此引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童谣资料的主要来源是清人杜文澜编的《古谣谚》、明人杨慎的《古今风谣》、清人史梦兰补注的《古今风谣拾遗》等书。列入赏析的尽量根据原书作了校订,限于条件,有些无法查对原书的便只好仍之如旧了。童谣的排列大体以时代先后为次,每首稍作简单注释,重点放在赏析部分,力求做到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结合,并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个性。“今译”一项,视具体情况,有的译成韵文,有的译成散文,目的只是帮助读者连贯地理解童谣的意思。意思比较清楚的或无法翻译的,便从略不译了。

古代童谣是我国一种特有的遗产,通过对它的研究,不但可以使我们了解我国独特的历史,而且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今天的民谣和童谣。

当年为本书作序的赵景深先生已作古,我们亦年逾花甲。抚今追昔,岁月不居、逝者如斯之叹油然而生。趁此书重新修订出版的机会,谨表示我们对他的深切怀念之情。本书的责任编辑秦静同志工作极为耐心细致,不仅帮助挑选了许多精美的插图,而且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美编王志伟同志为版面的美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对此,我们深表谢意。同时,我们也要向这次为本书配图的盖国梁先生以及其他一切为本书的出版作出过努力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本书可能存在的问题,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2年10月

 

 

封三的作者简介

雷群明


 (书中的照片一时找不到了,暂缺。)

    194010月生,湖南耒阳市人。1964年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考入复旦大学,为赵景深先生的元明清文学史专业研究生。长期在出版系统工作,曾先后任学林出版社副总编辑、社长、总编辑,现为韬奋纪念馆馆长。工作之余,从事写作,主要有《聊斋艺术谈》、《聊斋艺术通论》、《蒲松龄与聊斋志异》、《古代文言小说精华》、《明代散文》等。


王龙娣

  (书中的照片一时找不到了,暂缺。)

    194012月生,江苏泰县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7年起,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副编审。编辑有《中国食经》等一批双效益书。

 

      到此,本书全部内容发完,只是插图尚不全:有些是格式不对,有些是超大,还有几幅全页彩色插图我自己也没有电子稿,无法发到博客。需要的同志只好设法去找书了。抱歉。此书出版后,颇有一些朋友发表批评和评论,明后天打算选两篇发出,正好与2018年一起送走,了却我的一桩心愿。同时,衷心感谢博友一路的关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