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与史

 汐钰文艺范 2019-01-06
殷夫是中国新诗的骄傲。在被称为“红色的三十年代”,作为左翼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不论是在思想层面,还是在艺术层面,都是最优秀的和最杰出的一位。他是中国文学天空一道彗星般的光芒。他的生命是过于短促了,短促得让人惋惜和伤感。他来不及充分展示他的才华,甚至也来不及展示他的生命的全部光辉。但只要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人都会承认,他的诗歌创作鲜明而强烈地体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诗歌精神以及在体现这种精神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他的时代。对于诗人而言,他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使命,是通过他卓越的作品展示属于他的特有的时代精神。也许除此之外,诗人也还有更为广阔的属于他自己的诗歌空间,但是对于忠实于时代的诗人来说,这种时代精神的诗意展示比什么都重要。对于今人如此,对于古人亦如此。不论是杜甫还是白居易,不论是陆游还是辛弃疾,不论他们的艺术已达到怎样的高度,作为伟大和杰出的诗人,人们对他们的评价,首先取决于:他们与他们所立身的时代和民众是否保持了紧密的关联。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诗人都是“当代诗人”。可以这么认为,要是一个诗人对现世的社稷安危、民生疾苦无动于衷,而只是一意构筑他远离尘世的象牙之塔,那么即使他造出了美轮美奂的诗歌,历史对这位诗人的定位也要大打折扣。正是在这一点上,历史确定了殷夫的位置。正如他的诗句说的,“我是一个叛乱的开始,我也是历史的长子,我是海燕,我是时代的尖刺。”他无疑站在了时代的前列,他的声音是时代的最强音。

  殷夫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后来的人很难体会那一代人曾经拥有的激情。但毫无疑问,作为后人,不论你对历史的是非功过持怎样的态度和看法,面对殷夫这样以诗为生命、又以生命为诗的殉道者,他的有限的诗篇以及更加有限的人生,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考和感动。我们仰望浩瀚的星空,总为那彗星划过天边的绚烂夺目的光焰所震撼。殷夫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他的光芒却是永远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歌。有的诗歌,因为以个体生命对于历史的投入和感悟,而保留了整整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氛围。例如杜甫之于安史之乱,陆游之于南迁之痛——他们对于时代可能以史诗的形式记录,也可能是截取断章,甚至只是只言片语的碎片映射。像殷夫,他的诗的断章和碎片,甚至还留着殷红的血痕!但是,因为以诗证史,他们在诗中、也在史中永存。

  每个时代的特殊际遇,都造就了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者。历史可能苛求甚至责难曾经有过的超越、甚至偏离,但是,所有为自己确定的理想而义无反顾的人,都值得后世的崇敬和缅怀。正是因此,我们要在黄花岗前,要在雨花台前,也要在南岳衡山的国军墓地前默立致敬!

  抱歉,殷夫是诗人,而我却未曾涉及他的诗。我前面用了“最优秀”和“最杰出”的赞语,这是慎重地抉择的用语。鲁迅先生的言说在前,这是一些拒绝了“圆熟简练,静穆幽远”的诗歌。它是海燕,掠过奔腾的海面,不,它更是火焰,点亮了暗夜的天空。的确,他的诗是属于另一世界的,是属于我们又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