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看《无名之辈》有感:剧本千万别拿给太多人看

 文心0007 2019-01-08

文丨玉茗


补看《无名之辈》时,我有三处落泪的地方。一是两个笨贼帮马嘉旗圆死前心愿,一是马嘉旗和哥哥隔着门说话,一是最后混战警察不管事,一群少年冲了过来。



在少年们冲出来时,弹幕上很多留言表示画风突变很减分,但我偏偏觉得成年人可以放着不管的时候让不知轻重的小孩子冲上去尤其现实,少年义气比成年人的正确更好看。被大家诟病的多线叙事、结构、人物动机、逻辑等,导演也无意做这方面的重点。在那个屋子里的时候,电影已经做了很充分的表达,有悲悯、有无奈,也有诗意。


影视作品的好坏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大部分的观看感受共识,和小部分的艺术审美差异。作品好不好,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判断,但这越来越不重要,越是大部分的共识越不重要。


评估就是预言加瞎蒙


以大众喜好和结果论来倒推影视制作理念,无疑是倒退。研究用户喜好只是为了让影视作品在表达艺术理念时让更多的人看到和接受,而不是用来指导和决策一部作品。从业者要从专业角度来创作,艺术水准上,从业者必须高于受众。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他们喜欢给剧本提意见,认为自己是从普通受众的角度来评价剧本好看不好看。术业有专攻,如果普通受众都能来看剧本提意见,那还要专业院校戏文系干什么?观众能决定电视台哪个剧好看,难道就让观众去写剧本吗?实际上,从剧本到成片,中间不知道隔着多少普通大众不懂的专业流程和操作。



评估这个工种简直就像神棍,其实根本没有规律可循的一件事,偏偏还要说出一二三四,不就是预言加瞎蒙嘛。我们团队曾评估过一部剧,虽然实际播出结果和我们的评估结果一致,没火没流量,但基本上属于瞎猫碰上死耗子。我找出两个团队写的评估意见,自己都看得汗颜。有一条意见说某某角色非常复杂,对演员表演有难度,这也能成为它不好的原因?角色塑造得不好说不行,塑造得太好了又担心演员演不出来。


好作品评估不出来


很少有人可以在文本阶段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评估需要大量的实战经验,每一次都需要拿出之前的意见和最后播出的成片来对比反思,年复一年才会练出评估的真本事。能做到这些的人在行业里很少,大部分人磨炼了几年,打个基本功就转行了。


这个岗位留不住人才,真正做得好的去做策划、责编,再好点就做编剧、制片人,评估岗位都是一茬一茬的新人。所以编剧也别抱怨总是新人给你们提意见,有经验的人留不住啊!只有这个岗位真正被尊重了,才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才会有工种自信心,想在这个岗位上走很远。



在我面试策划岗位的人里面,50%以后想做编剧,30%想做制片人,只有5%说自己做不了编剧也做不了制片人只想好好做策划责编,还有15%没想好要做啥呢!


对于评估这个岗位来说,可以存在,但不是决策依据。通过评估,可以快速筛选及格分以下的作品,但80分以上的好作品,就不是评估出来的了。真正的精品必须是个人意志的表达,且这个表达的编剧遇到了一帮和自己品味相投的导演、演员、制片,然后一起做出来一部集体共同想表达的东西,绝非外人对此指手画脚可以完成。


剧本千万别拿给太多人看,越看问题越多,自己做、自己懂、自己决策、自己执行,或者交给懂你剧本的人来执行比啥都重要。没有完美的剧本,只有你想要的剧本。


然而现实是:一切,又都是命。


责编 | 随芳芳

主编 | 刘江平


E N 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