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书法艺术审美

 摄影姥 2019-01-08

内容和形式是哲学的两个范畴,这两个范畴包括了处于辩证统一中的两个相互渗透的方面。艺术内容乃是在物质艺术对象中体现的、作品作者认识和评价现实的结果;艺术形式乃是这一生活内容的以及使艺术内容得到物质体现的那些艺术作品表现的意义成份的组织。

米芾书法

书法艺术美既然是一种存在,就必然有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形式是有内容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形式中每一个点、线、色、形、音、韵,都表现着内容的意义、感情、价值。美就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问题,一般说,仍是内容决定形式。所谓“意在笔先”。首先是写什么,然后才是如何写的问题.孙过庭说:“趋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幅,真乃居先”(唐孙过庭《书谱》)。

《书谱》《授笔要说》

“夫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相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然意在笔先,笔居心后.皆须存用笔法”(唐韩方明《授笔要说》)。

三国魏钟繇就擅长三种书体:铭石之文,用隶法写;公文,用楷法写;朋友信札用行草法写,这样安排的结果,真可谓是各尽所能,各当所用。

钟繇书法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直接涉及到创作的成败问题。艺术家对形式美的探索,也是一种创造,书法艺术美只能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基础上强调形式,单靠形式不能激发人的思想感情。

从内容出发追求形式。古人论书云:“意在笔先”,就强调了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在诗、书、画的创作中,立意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东晋王羲之说:“夫欲书者先乾研其墨,凝神静思,豫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

王羲之

卫夫人也说:“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这里所谓的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意象,即“胸中之竹”,虽然意象中包含有形式,但侧重的仍然是思想感情的内容。“意”是提炼选择形式的依据。

卫夫人画像

首先做到“意在笔先”,然后才能做到意在笔中,把意溶化到形式、笔墨中去,故黄庭坚有“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的说法。

张旭草书作品

清沈德潜也说:“写竹者必先有成竹在胸,谓意在笔先.然后着墨也。”这都说明在构思中对形象的整体要作充分的酝酿。因为只有意在笔先,才能意在笔中,达到意在笔外,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意”并非一成不变.书家在书写时还在升华,随着情感的波涛,还在进行着微妙的变化。鲁迅说:“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前者是精神上受到很强的感染,后者是形式美给人的美感。

书法审美分品列等: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