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个难以处理和化解的危机

 goldolive 2019-01-08



要分析微观经济,先看清宏观经济;要看清宏观经济,先看懂货币体系;要看懂货币体系,则一定要十分清晰地看透准货币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分析宏观经济与分析货币,必须要首先搞清楚一些基本的金融逻辑,尤其是我国准货币体系的本质与运行规律。

 

首先搞定第一个要点。

国家所有的基础货币,只能由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其实就是一种对央行的债权凭证。基础货币虽然由央行发行,但是却不属于央行,不属于商行,而是属于社会上的个人或者机构,或者进入国家财政体系内。

基础货币只存在于二个地方。一、在社会流通。以纸币形式的流通中的现金方式存在,也叫做M0。二、在整个金融银行体系内。以纸币的方式存在叫做库存现金(也是超额准备金,更是准备金),以电子货币的形式存在叫做准备金(存在于央行的电子清算系统中,位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项目下)。两者合称为准备金。

 

接着搞懂第二个要点。

所有的基础货币,存入银行形成初始存款的同时,必然增加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准备金,首先是必须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在的。

假如银行执行100%的准备金率,则银行存款会始终等于准备金规模,而且银行不会有正利率协议,可以是0利率,或者负利率。这样的银行,是100%安全且无任何挤兑风险的。

 

第三个要点。

我国是执行部分准备金制度,且发扬到最最极限效果的国家,没有之一,只有唯一。所以,我称我国的货币体系,也就做准货币体系,因为这个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会产生大量的准货币,而准货币的产生,是通过银行信贷派生存款或派生货币并伴生准货币导致的。

所谓的部分准备金制度的本质,就是强制银行上交一定份额的超额准备金变为法定准备金,以应对挤兑现象,剩下的,可以用来对社会释放信贷获取利益。

因此,这个部分准备金制度,本质上是银行挪用储户的资金用来对外放贷图利的行为。这个制度本质上是有个巨大的核心法理漏洞的,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上所有的各种物资产品,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分离的,即使将其出借也不会导致所有权默认或者强制转移。

世界上大千万物,我们会发现,恰恰货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是不能分离的,几乎只有这唯一的一个东西——货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无法分离。

为什么?

因为货币的使用过程,就是一个经济交易的支付转移过程,会合法强制转移货币的所有权,导致出现对同一货币出现多重所有权的法理难题。

这是部分准备金制度设计之初也没有想到的,那就是银行信贷,会导致货币派生现象,也就是信贷可以派生存款。出现了社会中的货币供应量M2远远多于社会中基础货币规模的现象,这就是货币的多重所有权在银行体系内的体现,这是一个法理和逻辑上的缺陷和漏洞,这就导致银行应对挤兑风险的难度大大增加了。

 

最后还有一个要搞懂的最最核心的要点。

随着银行的信贷增加,会同时派生存款,是一定(100%)肯定会导致商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的。

这里有三个途径,通过商行信贷导致派生存款增加并导致超额准备金减少的方式。

1.派生存款增加,这些存款取现,这个途径,不会导致本银行存款增加,但是一定会导致超额准备金通过取现的途径流出该银行,会导致该行超额准备金减少,社会中的流通货币M0增加。

2.派生存款增加,这些存款发生跨行转账,这样也不会导致本银行存款增加,但是也一定会导致本行超额准备金减少,因为本行的准备金转出流入了资金的转入行,因此,本行的超准减少,转入行的超准增加(这里相当于基础货币存入其他行导致其他行存款和准备金同时增加)。但是,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内看,银行存款和准备金总规模并不改变。

 (即使在前面两个因素下,假如不取现,或者不跨行转账的前提下,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即使不减少,至少也是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但是肯定不会增加的。 )

接着第3个途径出现。

3.派生存款增加,月末央行清算时,需要对派生存款上缴法定准备金,因此,本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而相应的法准增加,本行的准备金总规模不变。

(以上,不考虑购汇及资本外流因素,这个因素同样会导致商行超准减少,是未来引发系统性挤兑风险最需要重点防范的唯一因素。)


 

因此,根据以上逻辑和规则。很容易得出:社会信贷越多,则商行的超额准备金必然减少,直到枯竭,也就是部分准备金制度一旦极限化释放后,则商行的超额准备金也就是商行的流动性,必然紧张,从而在高额负债的经济体反而抑制信贷的投放,是一个十分难以处理和化解的危机。

这个时候,即使社会经济发展减速,资金收益率降低,所有债务的实际债息提高抑制了部分的信贷需求,但是大量的债务人为了维持资金链的运作,也有大量的信贷需求产生,某些高额负债的企业,为了维护资金链甚至连社会高利贷都敢借,怎么不会产生极强的融资需求来维护资金链的持续运作呢? 

这样就出现了社会信贷需求的继续增长与银行流动性紧张的矛盾了。因此,这个时候央行必然全面对商行进行救助。

央行的应对其实只有2个方法。

1.正常的应对就是降准,将本就属于商行的法定准备金释放出来变为超额准备金,应对流动性紧张问题。这个方式,央行不会扩表,因为这里商行的超额准备金来源于存放在央行,本来就属于商行的法定准备金,这里释放给商行的基础货币,也就是超额准备金是来源于央行法准这样的存量基础货币。 

2.非正常的应对,就是通过MLF,逆回购等方式增加对存款性公司债权,向商行提供再贷款的方式,补充基础货币,这样操作,会导致央行扩表,国家总的基础货币规模会增量,因为这里商行的超额准备金来源于央行的增量基础货币。

 

只有搞懂了以上运行规则,才能十分容易看懂我国央行最近的货币政策,都在围绕补充商行的流动性,也就是释放基础货币给商行这个唯一的问题上反复做文章。不管是降准还是SLF,MLF,TMLF,TLF,CRA,逆回购等等。都跟银行体系内部的基础货币也就是超额准备金高度关联在一起。 

假如明白了这些基本逻辑,那么正确分析宏观经济才会变得可能,否则,只会离分析宏观经济与分析货币体系越来越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