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钩沉|他比李白官大,比杜甫快活,比白居易能折腾,却把好牌打得稀烂

 思明居士 2019-01-08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砍柴书院(ID:kanchaishuyuan)

钩沉|他比李白官大,比杜甫快活,比白居易能折腾,却把好牌打得稀烂

现在的年轻人追求多元价值,不讲究对一份事业从一而终,而是享受一身斜杠的充实感。

不过你造吗,斜杠加身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人一样这么秀。

就拿大唐诗人们来说吧,用现在的眼光看,他们妥妥都是斜杠青年。

比如李白,个人简介八成是“少数民族/谪仙人/孟浩然粉丝/力士脱靴/贵妃研磨/深藏功与名”。

杜甫呢,大概会是“李白脑残粉/三吏三别/我恨安史之乱”。

白居易,简单了:老太太最爱的诗人/琵琶行/长恨歌/我不认识妖猫。

而与白居易同时的另一位中唐诗人,也有很亮眼的标签:皇室后裔/学霸/图书管理员/诗豪/我改革、我贬谪、我快乐。

他就是刘禹锡。

1

钩沉|他比李白官大,比杜甫快活,比白居易能折腾,却把好牌打得稀烂

刘禹锡有一部自传,开头就表明,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

可别小看这个头衔。中山靖王,是汉景帝第七子,他这一支虽然没当皇帝,但后世出了不少人才。卖草鞋起家的刘备,就是打着“中山靖王”的旗号,嚷嚷要兴复汉室的。

刘禹锡的起点,比刘备可不知要高到哪去了。他没卖过草鞋,二十一岁就考取进士。唐朝那会儿,考个进士可比现在考公务员难多了。据可靠数据,刘禹锡那一届,1000人里才考中32个。

瞅瞅,全国32强啊这是!

这还不算完,小刘又顺手考了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又考了吏部取士科,三科连中,学霸实锤了。

考了功名就可以做官。小刘的第一个官职是太子校书。这是个什么官呢?通俗来讲,就是图书管理员,每天整理整理图书,是个闲职。

但是地球人都知道,图书管理员,是个古往今来都莫名牛逼的岗位,你懂的。

2

钩沉|他比李白官大,比杜甫快活,比白居易能折腾,却把好牌打得稀烂

几年以后,小刘进入国家政治核心。

中唐经过安史之乱,国势开始走下坡路,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像两把小刀,一点一点割着唐王朝的气脉。

这两股势力嚣张到什么程度呢?拿地方政权藩镇来说吧。一个地方官死了,朝廷派人去继任,地方官儿子说,我不,我要自己当,然后把朝廷派来的人打跑了。

而宫里的宦官呢?他们不但可以干政,甚至可以指挥禁军。

这画面简直不能想像啊!完全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太监,怎么指挥打仗?人手一本葵花宝典吗?

这个,一般人只能忍气吞声,但读圣贤书长大的知识分子刘禹锡,忍不了。

“我是图书管理员啊,我不出手谁出手?”

钩沉|他比李白官大,比杜甫快活,比白居易能折腾,却把好牌打得稀烂

就这样,小刘卷起袖子,一头扎进了“永贞革新”。

在皇帝的支持下,对藩镇,小刘集团严辞拒绝了西川节度使扩大地盘的要求,还差点杀了他们的二把手。

对宦官,他们在宫内裁员,停发了几个太监的工资,还打击了替他们在街头扰民掠财的混混,带来了宦官创业的冬天。

不仅如此,对贪官污吏,他们罢职、贬官,谁横打谁。

简直是大唐亮剑精神。

3

新政一时间雷厉风行,有人拍手称快,自然就有人不自在。

哥几个想着把宦官手中的兵权夺回来,事没成,却跟宦官彻底对立了。再加上只顾埋头干事业,忘了团结同事,小集团没多久就颤颤悠悠起来。直到支持革新的顺宗被宦官赶下台,太子登基,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只维持了146天,就以失败告终。

新皇帝是被太监们扶上宝座的,知恩得图报啊,一上台就喊停改革,查办革命党。涉事的“二王八司马”全遭赐死或贬官。刘禹锡因此开始了他漫长的贬谪生涯。

一个33岁的大小伙子,就因为站错队了,哗地被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

但他没放弃自己。他在那里一年又一年,等啊等,盼啊盼,就盼着哪天皇上突然想起他了,再把他喊回去。

这不天真么,皇上哪能今天说东明天说西的,你当还珠格格呢,说赦免就赦免了。

钩沉|他比李白官大,比杜甫快活,比白居易能折腾,却把好牌打得稀烂

但不管怎样,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你还别说,他这么等着等着,真就实现了!十年以后,皇上真喊他回去了,不仅他,他的好基友、跟他一起改革被贬到湖南的柳宗元,也被喊回去了!

小刘,不,现在是43岁的老刘了,喜大普奔地收拾行李,来到了京城长安。

京城的风景真好看啊,京城的口音真亲切啊,京城的桃花真美啊,京城的胡汉三我又回来啦,简直开心地想作诗一首啊!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现在这些朝臣,就跟这些桃花一样,都是老刘我败了以后才上来的啊!

什么意思呢?简单翻译一下:

钩沉|他比李白官大,比杜甫快活,比白居易能折腾,却把好牌打得稀烂

皇上:来人,把这个家伙弄走,越远越好,朕不想看见他。连带他好基友一起弄走。

4

椅子还没坐热,嘴欠的刘禹锡就被贬到了连州(今广东连州),倒霉的柳宗元跟着被贬到了广西。

柳宗元郁闷啊。唐朝的广西啥都没有,生活条件不是一般地差。四年以后,他死在了那里。

但刘禹锡不。他在连州乐呵呵地过日子,四年以后,他等来了回京的诏书。

唉,我要是柳宗元,我能再郁闷活了……

老刘带着基友的遗稿,一个人又来到了京城。

京城的风景真好看啊,京城的口音真亲切啊,京城的桃花哪去啦?不管怎样还是要作诗一首啊。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钩沉|他比李白官大,比杜甫快活,比白居易能折腾,却把好牌打得稀烂

我得意地笑

你们这些朝臣就像这些桃花,开败了一茬又一茬,现在连种花的人都找不到了,而老刘我又回来啦!

就算再贬我,我也要图个嘴痛快。

5

跨越时空的全民偶像苏轼,因为一直被贬谪一直乐呵呵的性格圈粉无数。事实上,早他300年的刘禹锡,已经是这个路数的了。

被贬朗州,他在沅水边为自己建了一座海景房,春天看龙舟竞渡,秋天看姑娘采菱。他为当地居民写流行歌曲,传唱很广,每次听人唱他都乐得嘴巴咧到耳根去。

被贬连州,他在湘江边为自己建了一座海景房,并取名“吏隐亭”。不仅如此,他还把原有的景点和无名陈旧的亭阁台榭修整一番,各取一个名称,组成“海阳系列风景旅游区”,题了一组诗。

被贬和州(今安徽和县),原本应该在县衙内分一套三室三厅的住房,但知县欺负他朝中无人,大手一挥:住什么县衙啊,去,让他到城南江边住吧!

刘禹锡过去一看,哎这不我海景房么!转身题两句诗就贴门上了: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钩沉|他比李白官大,比杜甫快活,比白居易能折腾,却把好牌打得稀烂

知县气得瞪眼:去,让他住城北去,一室一厅就够了,看他面对什么大江!

刘禹锡又过去了,一看,还是有条河啊,而且垂柳依依,别有风情。拿笔又题了两句诗,心里那个嘚瑟:

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鼻子都气歪了: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让他住城中间来,十平米小茅屋,别挨着水!

刘禹锡到那一看,屋子里就能搁下一床、一桌、一椅,再加一扇一抚尺都能演口技了。

半年内连搬三次家,一次比一次简陋,换谁谁都爆了。但刘禹锡一捋胡子,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还特地请人刻在石头上,摆门边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知道吕秀才怎么说死姬无命的吗?就是酱婶儿的。

钩沉|他比李白官大,比杜甫快活,比白居易能折腾,却把好牌打得稀烂

6

四个多月的“永贞革新”,不仅让刘禹锡搭上了二十三年的贬谪事业,还赔上了一生的仕途。但他似乎很少沉沦,整天都没心没肺着。

柳宗元被贬湖南,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被贬广西,更是觉得“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满满都是绝望。

白居易与刘禹锡诗歌唱和,感慨“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你这么油菜,受点波折可以理解,但二十三年也太长了吧,生个娃也该娶媳妇了啊。

但刘禹锡不这样想。面对白居易的慨叹,他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苦日子都过去了,好日子在前头。

钩沉|他比李白官大,比杜甫快活,比白居易能折腾,却把好牌打得稀烂

借着编写民歌,他表达坚定的信念: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元稹去世,他安慰朋友: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他不觉得人老了就一无用处,认为“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六十四岁时,他还高呼“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无怪乎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什么都懂却无所挂怀。这不是没心没肺,是一份真正开阔的心胸与豁达的情怀。

“巴山楚水凄凉地”,没能让他消沉下去,“我言秋日胜春朝”,却为自己代言出了新高度。

天塌下来,他当被盖,天不塌,他还得上去捅几下。不管生活怎样艰难,他始终笑看风霜。正是这样的心态,使他度过了贬谪的岁月,迎来了回京养老的晚年,在七十一岁高龄,安然离世。

刘禹锡的故事告诉我们,爱笑的男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钩沉|他比李白官大,比杜甫快活,比白居易能折腾,却把好牌打得稀烂

往期回顾

今日责编:蒋燕

微信编辑:张书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