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实用的蔬果保鲜秘籍,比冰箱管用10倍!

 敦厚书屋 2019-01-08

编辑:小宅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周一到周五每天上下班都占据了一整天,哪有时间和精力去买菜,还不如好好睡觉

到了周末就不一样了,买了一大堆食材,本想趁着周末的大好时光做一顿美味的饭菜。谁知发现食材买多了。可是又不知道怎么保存起来?

特别是冬季,我们总习惯把买回来的果蔬敞开包装,就完事了。

但其实,为了让果蔬保存更长久,还得用上其他窍门。下面小宅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冬季常见的储存食物的技巧。

盐水浸泡:将鲜蘑菇根部的杂物除净,放入1%的盐水浸泡10-15分钟,捞出后沥干水分,装入塑料袋中,可保鲜3-5天。

清水浸泡:将鲜蘑菇洗净放入容器中,倒入清水淹没蘑菇。这个办法适合短期存放,注意不要采用铁制容器哦,以免鲜蘑菇变黑。

但是数量较多的话需要先晾晒一下,然后装入非铁制容器中,一层鲜蘑菇洒一层盐,可存放一年以上。

茄子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防止它变黑?

由于茄子中的酸性物质很容易氧化变黑,所以在切开后要及时放入清水中浸泡,待下锅前再取出即可。

西红柿比较脆弱,最好要挑选完好没有磕碰过的,不用水洗,直接放于保鲜袋内入冰箱保存就可以。

还有,如果西红柿上面有一点腐烂最好就不要食用了。

竹笋是鲜菜,越新鲜口感越好,买回来后不马上吃的话,可在切面上涂抹一些盐放入冰箱冷藏,可保其鲜嫩及口感。

萝卜放久了就容易出现糠心,这是萝卜萌芽,抽苔消耗养分导致的。可削去萝卜顶端的菜盘,防止萌芽,保持营养,保护水分;

若家庭需要存放少量萝卜,除了按以上处理后,还需将萝卜装入密封性好的无毒塑料袋中,扎紧袋口,置于阴凉潮湿处,温度最好在0-5摄氏度。

首先要选择表皮完好有完整白霜的冬瓜,放于通风阴凉处,最好能垫上木板等,而不要直接把冬瓜放在地上,这样就可以保鲜4-5个月。

冬瓜一般比较大,一次吃不掉的话,切面会渗出水分,很容易滋生细菌而变质。

所以最好在切口处盖一张洁净的白纸(最好是没有横纹的信纸)吸附液体,然后包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这样可以保存3天左右。

南瓜切开后一般是从瓜的心部开始变质,所以要将瓜瓤部分全部挖掉后再放入保鲜袋里保存。

土豆适宜低温保存,低于0°C容易冻坏,高于5°C时又容易发芽,所以,应把马铃薯放在爽通风的低温处。放一些苹果在旁边,土豆就不容易发芽。

如何防止切开的土豆变色:切开的土豆遇空气易氧化变色,可将切好的土豆浸泡在清水中,等烹调时再取出来用。

生菜可将菜心摘除,然后将沾湿的纸巾塞入菜心处让生菜吸收水分,等到纸巾较干时,将生菜放入冰箱中冷藏就好。

将新鲜整齐的芹菜捆好,用保鲜袋或保鲜膜将茎叶部分包严,根部朝下竖直放入清水盆中,大约可以保持一周不黄不蔫哟~

或者也可以将芹菜叶摘除,洗净后切成大段,用密封的保鲜袋/盒装好,放入冰箱冷藏室,随吃随取!

香菜在买的时候最好挑选棵大和带根的。洗干净晾干表面水分,用保鲜袋装好卷起来(排除空气),然后放入冰箱里冷冻,冬天拿出来就跟新鲜的一样!

还可以准备一个放了水的杯子,将香菜的根部泡在水中,每天换水,同样也能保持几天的新鲜。

因为韭菜怕干,所以将心买回来的鲜韭菜用小绳捆起来,然后根部朝下放在清水盆中,可保鲜3-5天。

也可以用大白菜叶包裹就韭菜,放在阴凉处,可存放3-5天。

保鲜:将网兜或废旧的尼龙袜洗净晾干,把洋葱装入其中,用绳扎紧,吊于阴暗通风处,可防潮、防腐。

冻洋葱复鲜:冻了的洋葱先不要吃,可将冻洋葱放入水中浸泡半天,即可恢复原状。

新鲜的生姜算是比较娇嫩的,天暖易干硬萎缩,天冷又易冻坏腐烂。

沙埋:首先要选择外皮无损,茎肥厚的大块姜,生有小芽应掰掉,把姜埋入潮而不湿的细沙土或黄土中,如花盆、脸盆等,放在较暖、干燥、通风处。

袋装:如果分量少的话,可装纸袋或塑料袋内,在11-14摄氏度的环境下存放。

防干缩:把姜用水洗净晾干,放入盐罐中;或把姜去皮,放一点白酒或黄酒密封。

青椒如果来不及吃,沾水后会变质。所以保存前不要用水洗,直接擦干装入保鲜袋,再存放于冰箱内。

用水保存防氧化,用清水把莲藕上的泥土洗净,然后浸泡在水中,每一两天换一次水,冬季保持水不结冰为好。

柠檬一般每次只吃一两片,可以先在切口处涂上一层蜂蜜,再封上保鲜膜冷藏。

这样不但能够有效防止细菌入侵,还可以防止水分和营养的流失,保存时间可达3~5天。

以后买回来的新鲜蔬菜,就不要直接往冰箱里头搁啦,直接用这些方法,管用!给冰箱腾出点空间,同时也可以让自己吃得更加新鲜哟!

/ 图片来源网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