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卑,其实就是一种偏见!

 雅博学苑 2019-01-09

自卑,

到底是什么?

这张网,

又为何

会令我感到

漫无边际?

……

你,是否自卑?

或者,你曾今自卑过吗?

如果有,你觉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如果有,那你认为自己为何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毫无疑问地是,自卑是一种情绪,是一种感觉自己不如他人的认知结果。

问题在于,我们为什么会这样的认为?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从“自卑”说起。

在“儿童哲学启蒙”看来,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不自卑或者没有自卑经历的人。

换句话说,当你问一个人有无自卑这个问题时,他(她)总是强调自己从未自卑过,那基本可以说明,他(她)仍在这一情结中徘徊。

既然自卑是缘起“认知”之后的情绪结果,那它的源头必然在自己,而且必然与你的如何看待自己和旁物的认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都是在自卑过后,经历涅槃。

儿童也不例外,这是人生必经的风景。

这也是为什么“儿童哲学启蒙”会与大家讨论这个话题的本因所在。

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自卑”的感受同样源自有比较的认知,例如——

他比我个头高;

他比我力气大;

他比我长得帅;

他比我学地快;

他比我更讨人喜欢;

……

当孩子对物质生活有了感受和认识之后,这种基于对物质生活认知比较而产生的情绪仍旧存在。

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这种状态延续终生,甚至可能会导出更为复杂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于是,就有一些人终其一生都难以挣脱自卑心理编织的巨网。

事实上,自卑这种情绪的出现,是在提醒你——

你的认知思维出现了问题,是该做出调整的时候了。

正是因为“自卑”是一个人认知发展的产物,它会在一定的认知阶段出现,又会在达到一定认知水平之后消失。

所以如前所述,我们不可避免会经历这样的体验

但是,如果你的认知水平停滞不前,那自然无法摆脱这张网。

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并非无缘无故产生和发展,它大致会经历从智力到智能,再到智慧的过程。

正是由于存在这些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过“自卑”,每一个人都希望挣脱自卑,但很多人忘记了挣脱自卑,必须不断前行。

实际上,不光是“自卑”这样的情绪,很多所谓的负面情绪皆与从智力到智慧的发展过程有关。

协助孩子建构正确的认识比较习惯,源自父母如何认识比较事物。

这至少牵涉到两个有关儿童的哲学问题——

这个世界存在不公平,但你要如何看待?

面对不公平的世界,我能做些什么?

比如,随着孩子认知的发展,他们会发现总有人学习比自己好,反应比自己快,住的房子比自己大,去过的地方比自己多,家里的汽车比自己家的好,零花钱比自己多、……。

如果孩子向你提出这样的问题,至少说明孩子再用自己的现实环境与周围世界进行比较。

而你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则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

因为,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所能提供给孩子的答案只有两种——

正向积极的反馈;

负面消极的反馈。

前不久,我在公交车站听到两个唆着冰棍、二三年级小学生的对话。

其中一个有些自豪地说:“我家是一个别克车。”

另外一个颇有微词:“那有什么!我家是奥迪越野,比你家的厉害多了。”

那个孩子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那也没什么了不起,人家杨怡(音译,人名)家还有宝马呢!”

……

你可能认为这样的比较反映着这个现实的世界,而且不要说孩子,就是我们成年人,也会不自觉地运用此类比较,作出评判。

然而,问题在于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事实上,我们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主要在于我们有怎样的自我意识,这其中包含着如何看待评价自己,如何看待我与周围世界的位置、关系,对自我未来发展的确认等价值体系。

小孩子虽然无法理解这些,但与之相关的认知情绪结果已经发生。

也就是说,孩子的价值比较体系已经开始建立,并有了“结果”。

这一价值比较体系,从人的意识层面来说,就是我们思维比较的习惯——

你习惯于拿什么来进行比较;

你习惯于引导你的孩子经常跟谁来做出怎样的比较,以及养成怎样的思维比较习惯?

例如,你常常引导孩子跟他人比较结果,还是引导孩子跟他自己的过去比较努力的程度、认真的程度、以及将怎样做等等过程

所以,“儿童哲学启蒙”常常建议有些父母,引导和帮助孩子调整和建构正确的比较认知体系,如“你比昨天更努力”、“你比以前更认真”等,以养成良好的思维认知习惯。

当你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你才会恍然大悟——

原来,“自卑”不过是自己在认知上对自己的偏见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