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政二街 2019-01-09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而进行的实验探究.为此,教材中安排了如图所示的这四个实验:

1.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3.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4.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来验证和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这四个实验(或类似的实验)为载体,通过分析探究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验证或者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考试的重点是故意利用有气体参与(或者生成)的开放体系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让通过观察反应后托盘天平指针的偏转,来分析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并要求提出实验改进措施.但是,有时还会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守恒原因、实验的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所以,对于在一般的实验装置(即开放体系装置)中进行实验探究时,如果是没有气体的参与(或者生成),那么化学反应前后托盘天平的指针必然没有偏转(即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如果是有气体的参与(或者生成),那么化学反应前后托盘天平的指针就有可能发生偏转了;但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仍然是相等的.这时,只要设法把该开放体系装置转变为密闭装置,那么化学反应前后托盘天平的指针也就必然没有偏转.另外,这四个实验探究的具体方法点拨如下: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要注意以下五点:

(1)在瓶底事先铺少量的细沙,以防白磷燃烧时炸裂瓶底.

(2)玻璃管上的小气球要系牢,以防燃烧生成的白烟和放热使瓶内气体膨胀的气流将小气球冲掉.这样白烟就会扩散到空气中,既引起空气污染,又会使实验探究失败.

(3)用玻璃管将锥形瓶内的白磷点燃后,迅速将锥形瓶塞紧;防止瓶塞被冲开,白烟溢出,瓶内外气体流通.这样,也会污染空气和导致实验探究失败.

(4)第一次称量后取下锥形瓶,待锥形瓶冷却后,再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以防热的锥形瓶烫坏托盘.

(5)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是:4P+5O2 点燃¯2P2O5.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要注意实验前将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以防铁锈阻碍反应发生,而看不到实验现象(即铁钉上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铁+硫酸铜→硫酸亚铁+铜;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

3.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称量后取下小烧杯并将小试管倾斜,使其中的盐酸与小烧杯中的碳酸钠粉末充分反应.然后,重新把它们放在托盘天平上,会看到反应剧烈,粉末逐渐减少,有大量气泡冒出;天平指针偏右.这是因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而导致的结果.如果将该实验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就不会导致天平指针偏右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4.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要注意实验前将一根长镁条用砂纸打磨干净,以防其表面的氧化物阻碍其顺利燃烧,该反应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还会冒白烟,放出热量;再次称量时天平指针可能偏左、偏右或者停在分度盘中间.原因是参加反应的氧气和反应生成的白烟的质量没能称得,(另外,镁燃烧时也可能消耗氮气,即镁+氮气 氮化镁).如果将该实验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就不会导致天平指针偏转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镁+氧气→点燃氧化镁;化学方程式是:2Mg+O2 点燃¯2MgO.

2.称量器-托盘天平

【知识点的认识】托盘天平是一种粗粗略称量物质质量的常用衡器.精确度一般为0.1克.最大量程一般是200g.如图所示,它由托盘、横梁、平衡螺母、刻度尺、指针、刀口、底座、分度标尺、游码、砝码等组成.由支点(轴)在梁的中心支着天平梁而形成两个臂,每个臂上托着或挂着一个盘,其中一个盘(通常为右盘)里放着已知重量的物体(砝码),另一个盘(通常为左盘)里放待称重的物体,游码则在刻度尺上滑动.固定在梁上的指针在不摆动且指向正中刻度时或左右摆动幅度较小且相等时,砝码重量与游码位置示数之和就是被称量物质的质量.其使用注意事项有以下六条:

1.事先将要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把游码移至0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左右平衡.在称量过程中,不可再碰平衡螺母.

2.左放物质,右放砝码(即'左物,右码').

3.砝码不能用手拿,应该从大到小用镊子夹取,使用时要轻拿轻放.并且,游码也不能用手移动.称量完毕,取下的砝码应放回砝码盒,还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4.过热、过冷的物质不能直接放在托盘里称量,应先在干燥器皿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5.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6.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情景,来考查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使用注意事项、读数、误差及其原因分析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技能和误差分析的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与其有关的题目,必须熟记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还要有一定误差及其原因分析能力.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主要记上面归纳的六条即可,但是还要注意精确度为0.1g;对于误差及其原因的分析一般是这样的:

1.若物、码错位(即'左码,右物'),误差偏大.

2.若砝码生锈了,误差偏小;若砝码磨损,误差偏大.

3.若左盘放纸,右盘不放,误差偏大;反之,误差偏小.

4.若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左时,就开始称量,误差偏大;反之,误差偏小.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3.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式的书写分两种情况:

1.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此时又分为两种:(1)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用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它的化学式.例如,铁的化学式为Fe;硫的为S;氦气的为He;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要先写出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再在其右下角标出该分子的构成(即该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才能完成其化学式的书写.例如,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氮气的为N2;氢气的为H2;等等.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1)是要先按照'左正右负'的原则[即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但甲烷(CH4)、氨气(NH3)除外],书写出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元素符号;(2)是采用交叉法(即交叉正、负化合价的数值),找到并标出各元素符号右下角所要标注的原子或离子个数;即可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而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2O)还可以计算出:①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②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及其类别辨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教材之外的典型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分析、判断一下该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其中含有什么元素或原子团(是化合物再考虑),是化合物时还要考虑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然后,再相应的书写规律和方法进行规范书写其化学式即可.另外,如果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若右下角的个数含有约数,一般要约分;但是,过氧化氢(H2O2)等过氧化物,以及淀粉[(C6H10O5)n]和葡萄糖(C6H12O6)等有机物除外.

2.在表述化学式的意义时,要注意其宏观和微观描述方式的不同,宏观上一般'组成'来描述,而微观上一般用'构成'来描述.还有当化学式前面有了数字时,就只有微观意义,而没有宏观意义了(因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对于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读法也是有规可循的.具体以氧化物、酸、碱和盐的顺序剖析如下:(1)氧化物一般称呼为'氧化某',但是,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氧化某',低价的称呼为'氧化亚某';并且,有时还需要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来区分其名称.例如: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和四氧化三铁(Fe3O4)等.当氧元素不显﹣2价时,一般称呼为过氧化某或超氧化某.例如: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和超氧化钾(KO2)等.(2)酸的称呼分为两种:①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其中的'某'是氢、氧元素之外的元素名称;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某酸',低价的称呼为'亚某酸';例如:硫酸(H2SO4)、亚硫酸(H2SO3)等.②把不含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氢某酸';例如:氢氯酸(俗称盐酸,HCl)、氢硫酸(H2S)等.(3)碱一般称呼为'氢氧化某(或亚某)';例如: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等.(4)盐的称呼也分为两种:①把不含氧元素的盐称呼为'某化某或亚某',例如,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等.②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某或亚某',例如,硫酸铁[Fe2(SO4)3]、硫酸亚铁(FeSO4)等.

4.涉及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时,一定要联系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来进行.

4.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符号Mr).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利用公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来进行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的其它计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相互推算,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推算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不难看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是建立在相对原子质量的基础上的.因此,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样的,也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6×10﹣27kg)作为标准的.

2.某分子的实际质量=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即1.66×10﹣27kg).

3.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一',符号是'1'一般不写.

4.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

5.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是指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式来计算某物质中所含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公式是:'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当然,如果知道了物质中各元素的实际质量,就可以利用元素的实际质量来直接相比即可.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的其它计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或者是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公式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而不是其实际质量,但是计算出来的元素的质量比与利用元素的实际质量计算出来的是相等的.因为,各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样的,都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6×10﹣27kg)作为标准的;当然,可以利用该标准推算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即某原子的实际质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但是当用来计算元素的质量比的时候,这个标准又以约数的形式被约分掉了;所以,按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公式,采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是根本不会影响各元素的质量比的.

2.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时,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

3.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时,可以先将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设为x,然后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4.有时还会利用某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计算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如,如果已知或已求氧化铁(Fe2O3)中的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即56×2:16×3),那么就可以推算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即7÷(7+3)×100%],也可以推算出氧元素的为30%.

6.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别是指元素符号、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等及其周围的四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具体内容如下:

1.元素符号宏观上表示元素,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既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等等.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部分元素符号还能表示由它所组成的物质等;不过,这些物质必须是由原子构成的才行.实际上,此时元素符号所表示的物质意义,其实是该元素符号的兼职身份(即该物质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就是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因此,这类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只是那两个基本意义了;它还能表示物质及其组成或构成等.例如,Fe除了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以外,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等.

2.化学式宏观上表示物质及其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2O)还可以计算出:①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②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3.离子符号整体上表示一个该离子,右上角表示一个该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4.四种数字的含义是这样的:(1)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例如,2H2表示2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等等.(2)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例如,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原子;SO4表示一个硫酸根中含有四个氧原子;等等.(3)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H+表示一个氢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SO4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二个单位的负电荷;等等.(4)化学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在该化合物里该元素或原子团所显的化合价.例如,H2O﹣2表示在水中氧元素显﹣2价;NaOH﹣1表示在氢氧化钠中氢氧根显﹣1价;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离子符号的意义、化合价、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分子的构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根据化学符号表述它及其周围四种数字的意义、根据相关的意义来书写其相应的化学符号'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一直是多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跟化学符号中所有元素符号和数字都有关系.并且,此时的化学符号只有微观含义,不能再表示其宏观含义了.但是,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跟其前面的数字是无关的.例如,在2H2中,前面的2表示2个氢分子(它与右下角的2是有关系的,当没有这个2时,它就表示2个氢原子了);右下角的2表示1个氢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它与前面的2是无关的).

2.在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来书写相应的化学符号时,一定要规范、准确,不可丢三落四.

7.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

2.推测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有机物;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3.推断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这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为 NH3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其化学式中应该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并且其原子个数分别是1和3;所以,答案应该是'NH3'.

4.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例如,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 5g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物B的质量等于生成物C与反应物A的质量之差(即15g﹣10g).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判断对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原因、含义和4个方面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样四个关键词.由此可知:(1)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对物理变化无效;(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等;(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而非某物质的质量.

2.对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来推断(即'三不变'造成的).

3.对于定律的应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义(即'六不变'),细心地进行套用.

8.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有三种,具体以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为例,表达如下:(1)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2)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3)每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分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也有三个,它们分别是:(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简记为'反、生、条');(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表示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关系(即该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的表达,有关的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的理解,首先要明确该概念是建立在化学式的基础之上的;然后要弄清化学方程式的作用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是一一对应的,可以将其相互联系起来理解和识记.对于其中的质量关系,可以结合着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和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进行准确地计算后,再完整的表达出来.对于其中的粒子关系,可以联系着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进行细致地表达.

9.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实际上就是化学方程式的第二个含义;也就是,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实际质量关系(即质量比).这是因为把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乘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后,就得到了分子(或原子)的实际质量了,可是在计算物质的质量比的时候,又被当成约数约分掉了;所以,可以用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实际质量比.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具体计算方法是将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其配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及其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相对分子质量等的计算、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其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的表达'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及其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计算和表达的基础,是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尤其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

2.在计算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时,首先要确认一下化学方程式是否已经配平了,然后结合着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根据上面说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如果化学式前面没有化学计量数,这说明此处的化学计量数为1,也就可以不用乘了.但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切不可忽略了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同理,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没有数字时,默认为1,也就不用乘了.

3.当知道或计算出化学方程式中的绝大部分物质的质量关系,并且只有一种还不知道时,就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进行计算.当然,按照原来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也可.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该物质的化学式比较复杂时,最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因为这样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10.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1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

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

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

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

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是以计算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是抓住'三找';即一找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找已知量和未知量x,三找用到的相对质量关系.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一般可以简记为:'六步七行'.其中的'六步',又可以对应着简记为:'设、方、质(分为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两行)、比、算、答'.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设未知量x时,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切记严格地按照'写→配→标→注'步骤细心书写;(3)找质量关系时,最好先找下一行的实际质量关系(即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再对应着找上一行的相对质量关系.并且,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分居上下两行.(4)列比例式时,要按照'上一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一行的实际质量比'的顺序来列;保证是对应比相等.(5)求算x时,可以参考着化学方程式下面的两行质量关系中的上下或左右的倍数关系来求算.当没有倍数关系时,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求算便是.(6)在写答案时,只需要简明扼要地答出关键语句即可.

精选试题

一、我会选择:

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在反应中( )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0g冰受热融化成10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原来镁条增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任何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都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3.镁带在耐高温的密封(内含空气)容器中加热,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是( )

A.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B.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C.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D.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4.有一化学方程式aC2H2+bO2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mCO2+nH2O,据此判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2a=mB.a=2mC.b=mD.a+b=m+n

5.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A.27:32:102B.27:24:43C.4:3:2D.108:96:204

6.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B.S+O2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SO2

C.4Fe+3O2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Fe2O3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D.4P+5O2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P2O5

7.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CO2+3H2O,则X(甲醚)的化学式是( )

A.C3H6O2B.C2H6OC.C2H4OD.CH4O

8.在化学反应2A+B=2C+D中,16gA和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C.若有8gA参加反应,生成D的质量是( )

A.11gB.5.5gC.18gD.4.5g

9.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O2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CO2的读法,错误的是( )

A.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B.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C.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碳加上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10.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CO2+2H2O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则X中( )

A.一定含有C、H、0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0元素

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H元素

D.只含有C、H两种元素

二、我会填空:

11.根据下列叙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

(2)水通直流电生成两种气体单质. .

(3)铝在高温条件下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 .

(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

12.2003年12月,重庆某地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本次事故喷发出大量硫化氢(H2S)气体,造成了上百人死亡.在通常状况下,H2S是一种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剧毒.请回答:

(1)H2S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1个H2S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2)H2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H与S的元素质量比为 .

(3)事故发生后,抢险人员在发生事故的井口通过点火燃烧的方式消除H2S毒气.已知H2S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 g.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 ,砝码放在 .某同学在称量含硫酸铜溶液的烧杯质量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则应进行的操作是 (填序号)

①加砝码或向右移游码 ②减砝码或向左移游码 ③倒出少量硫酸铜溶液.

14.说出下列各符号意义

(1)2H2O .

(2)N .

(3)5SO42﹣ .

三、我会实验与探究:

1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总质量关系,他们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MgO)

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小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称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其混合,充分反应后称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他们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一)中 ;实验(二)中 ;实验(三)中 .

(2)由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实验(一)中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实验(二)中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3)上述三个实验中,实验 才能正确地反映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总质量关系.

(4)由此可得出结论: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总质量关系时,必须在 (填'密闭'或'敞开')仪器中进行.

四、我会计算:

16.将干燥、纯净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取31g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待充分反应后,

将剩余固体物质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21.4g,试回答:

(1)根据 定律,反应后可生成氧气 g;

(2)21.4g剩余固体中含有 和 两种物质;

(3)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17.有一种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CaCO3).其中含有二氧化硅杂质(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某学生取2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25g盐酸分5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1)表中m的数据是 g.

(2)该石灰石样品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求2g石灰石完全反应后可生成多少g CO2?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择:

1.C2.D3.B4.A5.D6.BD7.B8.B9.D10.D

二、我会填空:

11.3Fe+2O2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Fe3O42H2O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H2↑+O2↑8Al+3Fe3O4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9Fe+4Al2O3 2H2O2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H2O+O2↑12.氢硫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341:162H2S+3O2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SO2+2H2O13.0.1左盘右盘①14.2个水分子氮元素,1个氮原子5个硫酸根离子

三、我会实验与探究:

15.增加减少不变3.20.2g三密闭

四、我会计算:

16.质量守恒9.6KClMnO217.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