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走50%的诺贝尔奖 德国幼儿园教育值得深思

 顺琳 2019-01-09

(原标题: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德国幼儿园教育值得全世界深思)

我一好朋友果果老公是德国人,因为很喜欢德国的教育,所以在女儿两岁多时夫妻俩选择了把她送回德国接受教育。在之前推送的《带娃去户外,你常做的这个举动,正在剥夺孩子的自信心!》一文中,我就和大家分享过她女儿就读的森林幼儿园。她说每次和老公去学校参观或者收到学校发来的照片和消息,都会有所触动。

最近和果果交流近况时,她和我聊起了中国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德国制造的孩子》,片子刚好记录的就是德国幼儿园的教育是什么样的,也讲到饿了老师是如何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锻炼他们抗挫力、培养独立自主能力的。

看完后,我深受启发,德国幼儿园确实非常注重思考和努力,也许这也是“为什么人口不到世界人口1.1%的国家,却能拿走自诺贝尔奖成立以来将近50%的奖项”的原因。

尽管我们所处环境和拥有的资源并不相同,但对于教育这件事,遵寻以“孩子到底需要什么”为出发点来考量,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更多好的做法。其实不仅仅是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平时教娃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点,所以把自已感受到的几个点分享给大家。

像大人上班一样开“晨会”,

每个孩子都需要思考自已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在德国的幼儿园,孩子们入园后就要像大人上班一样开“晨会”。孩子们在各自小组开会,每天都是固定的,这也是他们活动的开始。

拿走50%的诺贝尔奖 德国幼儿园教育值得深思

图片来源于文章

晨会主要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小朋友说出今天的日期、天气、熟悉一些数字的概念。

拿走50%的诺贝尔奖 德国幼儿园教育值得深思

图片来源于文章

然后小朋友们就开始按照各自的兴趣自由组合,开始幼儿园里的重头戏“project”教学。

拿走50%的诺贝尔奖 德国幼儿园教育值得深思

图片来源于文章

让孩子自已决定兴趣,

动手把想法变成现实

咱们都知道要鼓励孩子自已的兴趣爱好,要让他们有自主独立的动手机会,哪怕把事情搞砸了也要继续支持。但我们也知道,这些想法实现起来绝非易事,这需要大人的指引。

在德国幼儿园里,一项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project”(项目),正是以“找到孩子长时间感兴趣的主题”来进行教学的。

拿走50%的诺贝尔奖 德国幼儿园教育值得深思

图片来源于文章

具体的做法就,先让孩子们按照兴趣选择感兴趣的课题,集体表决;接着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把梦想变成现实。

在这个“把想法变为作品”的过程中,孩子必需要去做几件事情:

自己去搜集线索和资料;

寻求帮助、获取意见;

分享和展示。

一个项目常常会维持几个月,所以也经常会同步进行多个项目。

例如纪录片的拍摄中,幼儿园有两个“project”在同时进行,一个是美国文化,一个是火山。

拿走50%的诺贝尔奖 德国幼儿园教育值得深思

图片来源于文章

拿走50%的诺贝尔奖 德国幼儿园教育值得深思

图片来源于文章

这种项目制的最大好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全程参与了整个项目的过程,会对某一个知识领域了解得非常透彻。

这种教学方式在我们过往至少是高中甚至大学才会接触到,但是你会惊讶地发现,对这群刚刚脱下尿不湿的小娃儿们来说,也已经算不上难题咯。

更重要的是,在老师得当的激励方式下,每个孩子都可以坚持下来!

拿走50%的诺贝尔奖 德国幼儿园教育值得深思

图片来源于文章

亲自体会”成功和失败是挨着的“,

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抗挫教育

当娃儿碰到困难就抓狂、甚至崩溃,咱们都会觉得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太弱,但在当下又很难说服他们勇敢地跨过去。

德国幼儿园里就很突出地强调在孩子碰到困难时怎么去推进。

他们是这样做的:所有的“project”没有现成的“教案”,甚至连日程表都没有,所有的一切都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跟着孩子的节奏去推进,所以孩子们一定会发生“卡壳”。

有时候孩子们会感叹说‘哇哦这真是太棒了’。有时候也会沮丧,‘为什么总是停滞在这一步'。”

拿走50%的诺贝尔奖 德国幼儿园教育值得深思

图片来源于文章

老师说,这个时候的关键点就是要去引导他们思考:“我们还能再做什么呢?”

拿走50%的诺贝尔奖 德国幼儿园教育值得深思

图片来源于文章

“尽管有时候我们也想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但也真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要学习的就是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当孩子在解决了问题后,他们会得到一个特别宝贵的经验:成功和失败是紧挨着的,有时候就差这么一点。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孩子有了困难,可以找老师咨询,和小伙伴一起想办法。孩子也因此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习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也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适应协作分工,融入团队和社会。

成果被成人世界认可,

感受与社会的联结,

我们这一代都足够尊重孩子,也希望孩子们可以早早地感受到自己与社会的联结,让他们知道自己做的事是有价值的。

德国幼儿园里就很注重这一点,幼儿园联系了当地最大的商场,以展示孩子们经过了漫长劳动后完成的作品,以此践行“帮助孩子融入社会”的教学理念。

这个充满仪式感的展览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创作有信心并感到骄傲,一方面也提醒家长和社会更多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中。

项目中表现优异的孩子可以获得机会分享自己在项目过程中的收获。

拿走50%的诺贝尔奖 德国幼儿园教育值得深思

图片来源于文章

两点最重要的启示

一、大人必须退后,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除了对德国幼儿园教学的记录,这部片子也讲述了德国教育者是如何思考,整个教育体制为何经历了如此的改变。

它们也曾经历过“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所以应该听大人的话,延续大人的成长经验长大”,但在1990年,因为内外环境的变化给德国带来了社会变革,“优秀人才”被重新定义:以前的工作人们只需要按部就班/按照上级交代去做就行,而现在的社会要求一个优秀的从业人员必须要有创造力、在工作中有想法、有灵活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由此德国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这种转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大人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和帮助者,挖掘孩子的潜能。

德国各个联邦州斗殴会制定各自的幼儿教育大纲,但大纲具体如何执行则是由各个幼儿园根据孩子兴趣和爱好自主决定的。

比如,在具体的教学中,会通过让孩子们投票的形式决定教学内容,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带到学习中来。

把选择权主动权交给孩子,最大的好处是保留了孩子本身的发展可能性,每个孩子的自身特长被发现、被提高,潜力得到发掘和运用。“因为你有充分的选择权,真的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在德国的妈妈这样说道。

这让从小就被教导“要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的我们真的非常羡慕。这些也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思维定式,习惯跟随、习惯和他人一样,害怕特立独行,害怕被否定。从小习惯了被安排的我们,早已失去了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的勇气。

二、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可以幸福

每一个人都渴望把孩子培养得足够优秀,也愿意为此付出精力、财力,但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关注点放在“期望”上,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个体和变化。

就像我们早已习惯把目光投向“我的孩子都有哪些不会的,我应该怎样让孩子学会这些”,而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他们本身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优点和长处可以进一步挖掘”。

所以当纪录片里的这家幼儿园园长说“我们的教育基于一个出发点,就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是好孩子”时,我的内心涌动着莫名的感动。

在德国,他们眼下的幼儿园教育最看重的首先是帮小朋友能融入到社会和将来的生活中,并且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自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