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大臣上朝,“汉朝坐、宋朝站、清朝跪”,文明是在倒退吗?

 金华303 2019-01-09

明代《徐显卿宦迹图》


这和文明有什么关系?


汉朝别说大臣,亲王见了皇帝都要跪拜磕头,宋朝更牛,连皇帝自己都要跪拜。只能说汉宋离我们远,所以大家把这两个朝代想象的很美好,清朝离我们近,大家就觉得很不能接受而已。


所谓“汉朝坐、宋朝站、清朝跪”也不是这几朝大臣见君王的常态,汉朝还好一些,三公在皇帝面前是有座位的,但是也不是说所有时候三公见了皇帝都不用跪拜;宋朝就更别说了,别说大臣,南宋皇帝见了金国使臣都要“跪”,因为南宋自居金国的属国:“宋主遽命设东西位,使者东面,宋主西面,受诏拜起皆如仪。”


南宋跪拜


从元朝开始大臣们就开始普遍跪皇帝了,如果大家有兴趣翻翻明实录就能看到一大堆的“跪”、“膝行”记载。


明朝皇帝见大臣的时候,大臣只要听皇帝说话,或者和皇帝说话,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规矩都必须跪着,如果大臣需要移动,那也不能站起来,只能“稍前跪”,也就是跪着往前挪,皇帝姿态就可以完全随意了,站卧躺趴都可以。


而一旦皇帝说完话,交代某大臣去办事,大臣就必须“叩头承旨”表示遵旨。


我这里稍微贴一段明实录记载,虽然是文言文,但是很简单,大家能看的清爽:


(皇帝)因目司礼内臣云:“都说与先生。”又昂首目从哲云:“先生试看朕容。”且出手腕令看。


(方)从哲跪稍前,仰视圣颜,果然清减。


……


上云:“待朕体稍安即行。”


(方)从哲叩头谢


说完明朝,我再说一下汉朝,汉朝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尊重大臣,别说大臣,就是亲王见了皇帝也得“伏谒道旁”,“伏谒”本质上就是五体投地式的磕头。


伏谒


这里我可以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汉武帝的哥哥看到汉武帝男朋友韩嫣乘坐天子副仪仗车队过来,以为是汉武帝来了,连忙跪在路旁,结果发现是韩嫣,大怒。


“天子车驾跸道未行,先使嫣乘副车,从数十百骑驰视兽。江都王望见,以为天子,辟从者,伏谒道旁。嫣驱不见。既过,江都王怒。”


第二个例子就更早,秦末六国复辟,赵国大将打了胜仗回邯郸报告,结果看到赵王姐姐车队过来,他以为是赵王来了,结果赶紧“伏谒道旁”。


“李良已定常山,还报赵王…道逢赵王姊,从百余骑。良望见,以为王伏谒道旁。”


“伏谒道旁”可不是跪礼,就是五体投地式的跪拜,这一定要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