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第一“真实的谎言”,舜实际上是历史长河奸雄之首

 珂江 2019-01-10

千古第一“真实的谎言”,舜实际上是历史长河奸雄之首

尧舜禅让,这是天下第一美谈。最早记载于《尚书·尧典》。司马迁在《史记》记载:尧帝至晚年,知道自己儿子丹朱不肖,便把帝位传给舜。尧说,“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传贤不传子”,尧舜禅让的故事历经千百年而不衰,人云亦云,谁去怀疑其真实性呢。

据称,“发于畎亩之间”的舜,美德主要是“孝悌”。舜能正确对待父母兄弟的缺点错误,用自己孝行美德感化帮助他们改恶从善,由此得到尧的认可。舜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典”指导自己的行动,在接待四方诸侯时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尧将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并破格擢用,于是舜取得为帝的资格。

千古第一“真实的谎言”,舜实际上是历史长河奸雄之首

但历史上真的是这么回事吗?“尧舜禅让”这段故事在历史上就没有确切的记载,先秦文献中也是语焉不详,《史记》也是依据传说载入。严格地说,“尧舜禅让”事实真相仍为“千古之谜”。

这个“千古之谜”疑点产生在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当时有人盗挖魏安厘王墓,得到数十车竹简,其中有“纪年”13篇,记载自尧舜禹汤,一直到战国魏安厘王史事。后经人整理成《竹书纪年》,里面记载的“尧舜禅让”内容竟与《史记》大相径庭,让人大跌眼镜。

千古第一“真实的谎言”,舜实际上是历史长河奸雄之首

《竹书纪年》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又说“舜囚尧,……使(其子)不与父相见。”这是说舜将尧囚禁起来,父子不能相见。“古之所谓圣君明王,都不过是构党与,聚苍族,逼上弑君,以求其利也。”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博览《竹书纪年》等宫廷秘籍,私撰了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通》,揭开这一“千古之谜”。刘知几认为对尧的溢美之辞多是凭空想象的“广造奇说”。他指出,尧当政时对“世济其美,不陨其名”的大批才识之士不能举用;对“世济其凶,增有恶名”的众多小人不能摒除,结果事实上“当尧之世,小人君子,比肩并列,善恶无分,贤愚共贯”。

《山海经》中称尧之子为“帝丹朱”。刘知几推断当时舜先废尧,仍立其子丹朱为帝,接着又发动政变夺其帝位。王莽建立新朝,曹丕建魏,司马炎建晋,西汉末年以后所出现的众多帝王“禅让”,实际上有哪个是心甘情愿的。

千古第一“真实的谎言”,舜实际上是历史长河奸雄之首

“以古方今,千载一揆”,舜应该是千古奸雄之首。

据《史记》记载,舜取得了权利之后,启用了尧在位期间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八恺”、“八元”,史称“举十六相”,这明摆着就是扶植亲信;另外舜还剪除尧的亲信,史称“去四凶”。为篡位做足了准备。

据《尚书·皋陶谟》载,舜不仅囚禁丹朱,还找借口杀掉其,并灭绝其全家。尧为舜之岳父,丹朱是舜的妻舅,但为了攫取帝位,舜早已将“孝悌”二字抛到脚后跟了。

舜虐待了尧,他有了好下场了吗?不,他也没有好下场。

千古第一“真实的谎言”,舜实际上是历史长河奸雄之首

舜的结局同尧一样凄惨。舜在晚年也想将帝位让其子商均继承,遭到禹的反对。禹同样以政变手段将舜放逐到南方“苍梧之野”,自己即帝位。《史通》对此有生动描述。苍梧之地,当时属边远荒凉的地区且有瘴气,外地人到此很容易患病。当时,舜已90高龄,两个妃子也不准伴随身边,舜最后客死异乡,两妃子也投湘水自杀。历观自古以来被放逐的君主,如舜这般凄惨的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台湾的柏杨认为“舜晚年南巡”真实原因不外乎两点:要不,是武装押解,不得不往;要不,是追兵在后,盲目逃生。两者必居其一。

韩非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而天下誉之。”“人臣弑其君”者即奸雄;“而天下誉之”者又为圣人。岂非咄咄怪事。

汉献帝在曹丕逼迫下将皇位禅让,说了这样一句,“舜、禹之事,朕知之矣!”这也许就是“禅让”的真相。

千古第一“真实的谎言”,舜实际上是历史长河奸雄之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