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传承人叶炳辉:堪舆留题解说

 易林一叶 2019-01-10

愚按: “地灵人杰”是民间百姓热衷的话题。在东莞一知名人士的“聚贤堂”,我们也常谈及村落、墟镇、祖居等人文建筑,地与人的祸福故事令人记忆尤深。当谈到祖辈流传下来,村上竟有堪舆留题,白纸黑字,言之凿凿,祖宗己存心留下良善,我等不能视之如草芥。因此,癸巳三月花开时节,写下这絮语。



踏着古代堪舆大师的足迹……



堪舆留题,在古时又叫风土记,是指某个地方的山脉、河流等自然环境,经过堪舆大师的观察,发现当中有藏风聚气的宝地,然后用堪舆的理论、方法,以流利、生动的诗、赋或用顺口溜形式记载下来,称为堪舆留题。



这些堪舆留题,广泛流传于民间,代代相传、转抄,并招引远近的人们不断前来寻访。



在古代,就有相当多的堪舆大师云游四方,赶龙寻宝,如唐朝国师的杨救贫(杨筠松)及徒子徒孙曾文 、廖金精、赖布衣(宋朝国师赖文俊)等大师为代表。



堪舆,堪天舆地。



《堪舆金匮》十四卷,引东汉时期许慎的观点:“堪,天道;舆,地道”。



回顾历史可知,中国先民为了生存,为了栖息之地的安全与舒适,仰观天象与俯察地理,并能根据山河的态势、树木土石的差异以及风雨雷电气象变化,选择最佳地点和方位来建宅定居。东汉刘熙在《释名》云:“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故堪舆活动在古代也称相宅。



堪舆学是人类研究天文地理和人类休养生息关系的学问,是数千年来古代先哲集体智慧的发展,古人在城市规划、建筑选址、室内布局等方面积累的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城池人文规划图



人类赖以生存的每一方山水,会有真龙穴的宝地,这样的宝地一旦被堪舆大师发现,在“名花无主”的情况下写下留题。从此,堪舆的神奇故事伴着留题流传,传得更广泛、深远。人们渴望得到大自然力量的庇佑,会依照留题所示,苦苦寻觅,试图得到宝地,但很多的留题象一道迷,往往求之无门,只能世代相传,引来几多感慨。



正如,现在还流传在粤西云开山脉高坡一带的黄配天的留题:


勾髻勾又勾,美女梳妆在里头;送比李家他不要,送比陈家也不收,留在深山万古愁!



相传康熙年间,有个外地人路经勾髻岭,劳顿口渴,得到当地好心人的接待。为感“一粥”之恩,外地人欲以“美女梳妆”佳穴相送,但李家和陈家自认为勾髻岭不可能结地,谢绝了好意。外地人走后,村里出现了上述的顺口溜,这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堪舆大师黄配天到来,追悔莫及。




古代堪舆留题体现宽泛的学与术



堪舆的理论,源远流长。堪舆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问,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关联,和中医学一样,堪舆学的理论依据是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很多重要的理念都源自《易经》。此外,中国古代天文学、历法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在堪舆学形成过程中,晋郭璞的《葬书》,及相传为黄帝所作的《黄帝宅经》等众多堪舆著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葬书》开篇即说:“葬者,藏也,乘生气也。”所谓葬,就是藏。藏的含义,是隐匿,暂避或暂息,收藏储存的意思。这里说的藏是以葬相联系的。



虽然葬是指埋葬死者之阴宅,但《葬书》不仅仅是阴宅风水的典籍,而是以阴宅为例而阐析和谐人居建筑选址原理的著作,己经包括阳宅在内的建筑选址原理。





《黄帝宅经》讲述了人与住宅、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关系。它的学说是以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神、七政、八卦等理论为主,强调“地善,功茂盛;宅吉,人兴隆”。这两本著作,涉及到了建筑选址及布局的原理,形势与理气结合,是中国堪舆文化的经典。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有成就的堪舆家往往兼天文学、地理、物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知识于一身,其中不乏朝庭高

官或佛道教徒、国师等类型的人。




广东省高州市古庙:杨仙殿



例如,战国时的堪舆家樗里子是一位名将,以有智和用智著称。秦所以东攘诸侯,多出于樗里子之策,最终能并六国而统一天下;同代另一个阴阳家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韬三略,又擅长于外交家的纵横之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也留下堪舆绝技成书而流传于世;晋代的郭璞是一个学者、文学家、训诂学家,写下《葬书》,他曾为当时的几个城市选址;唐代一行禅师张遂,则是天文学家,首创唐代新历《大衍历》,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月亮比太阳离地球近的科学论点,世界上首次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改进了黄道游仪、浑天仪等天文仪器,因他同时精通堪舆术,《古今图书集成》将他列入堪舆名流列传。同代的李淳风也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史学家,曾任太史令,改进天文浑仪,加黄道、赤道、白道三环(古称三辰仪),使天文观测更便捷精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著有堪舆著作《宅经》。还有唐朝国师杨筠松,宋代国师赖文俊,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等等,其传奇故事在民间代代相传。






堪舆学是多边缘学科,理论与实践与民俗相结合。堪舆大师具有相当的文化知识,阅读有关的书籍,观察自然现象,研究人与宇宙的关系,甚至要知道当地一些人和自然抗争产生的民俗和习惯,结合堪舆理论,实事求是,学术结合,方进行操作。



堪舆师从事宅基地的选择,按堪舆原则进行朝向的确定和布局,一般情况下,他们既起着建筑人文规划师的作用,又扮演术士的角色。



作为建筑人文规划师,他们善于观察自然环境的状况,分析自然界山水形成堂局吉详的各种构成因素,如山脉、河流、树木、风向、气流、光度、湿度和星象等,收集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资料,研究掌握所有物象对宅地的吉凶。从这些专门的经验知识中,他们可以推知出何处是龙真穴的宝地。作为术士,他们为人推算,以晦涩难懂的言词与方术向人们阐述各种可见或不可见的现象和宇宙的神秘力量。



传说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写下《琼府城》,留题中就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

今朝来到海南游,遥遥琼甸是虚洲;

五峰乱起琼中五,万象攸归府坐休。

十县琼安文第一,三州崖万独儋优;

元辰浅跳龙开眼,富贵根源不二周。




古代留题承载百姓朴素的思想情怀



试看粤西堪舆大师本地姜《论广东高府形势》:

“余自学青囊以来,于今数十年矣,回忆始受之师,尝得峦头之妙……抚心自问,凡举天地否泰,山川之祸福,人世之盛衰,敢操于掌上,所以遨游千里之外,身托诸邦之中,大凡王侯将相之地,胸中俱有,……他如小考满福之区科名者,何可胜数?……”



本地姜说:“大凡王侯将相之地,胸中俱有”,并且,“凡举天地否泰,山川之祸福,人世之盛衰,敢操于掌上”,这是本地姜再三拜师得到“地理之妙”而发自内心的说法,在流传下来留题中,类似这样的观点,说明了宝地的实用价值,正所谓地灵,才会人杰,也反映了民间敬仰。



堪舆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堪舆家十分重视审察山川形势,讲究宅地的选址、向背、房内功能布置等。现存的名墓、大宅、庙宇建筑,很多方面都是根据当时堪舆家所定的原则来安排的。






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敬畏等情感,通过堪舆留题将这些情感表达,构建一个理想的宅地环境,这是中国传统的“天、地、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以及迁移的历史,也会在古代堪舆留题留下影子。



堪舆活动在我国之所以盛行,是因为我国地取形势复杂的山岭,三大龙脉来自昆仑,背靠世界屋脊,气候特殊多变,人们发病率相对较高,故建房特别注重择地,这是堪舆活动盛行的客观自然条件。



古代的堪舆大师云游四方,顺应民间百姓朴素的追求“财丁贵寿”、“安邦护国”的思想,阅山川奇秀,观自然玄妙,审人间祸福。堪舆的代表人物如杨筠松,被人们尊称为“杨救贫”,赖文俊有“赖布衣”之称,可见,为民为国的堪舆家深受民间爱戴。



不少的堪舆大师有济世利民的抱负,追龙寻穴,选择一些山川地貌好、生气葱郁的州县,这样的饱学之士,激情之下赋诗题辞,然后以堪舆留题的形式写下来。留下建筑人文规划史上的宝贵财富。



民间百姓追求美好生活,报效国家的思想情感是无可厚非的,在当时的历史环境里,这样朴素的想法寄托在留题中,可激励一代代后来人,成为“野民”高贵而积极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