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年级生物上册 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doc

 昵称61750408 2019-01-10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
水中:游泳(鱼),漂浮(水母),倒退(乌贼),划水(乌龟) 。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行走:如猫、狗、大象、马。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2、动物运动的形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骨的成分和特性:骨质中有水分、有机物和无机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因而骨质坚硬。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因此,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时期有机物无机物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面:是骨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多为一凸一凹,分别叫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膜构成,附着于关节面及骨面上,封闭关节腔。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关节囊和一些韧带有一定的伸展性。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和关节窝相结合;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多位于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肌腹:属于肌肉组织( 内容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