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想了解肠癌肝转移领域最新进展吗? 想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些进展吗? 答:请关注 “北大肿瘤肝胆外一”!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北大肿瘤肝胆外一 pkucancerhpb 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新进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一科出诊信息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癌肝转移 高级研修班第8期(号外刊) 本期主讲人: 邢宝才教授 博士生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主任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 在第8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癌肝转移高级研修班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主任邢宝才教授进行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局部治疗选择》的主题演讲。与会专家学者反响强烈。在这里我们将邢宝才教授的主题演讲内容进行总结与大家进行分享。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局部治疗选择(二) 引言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来说,肿瘤的生物学行为非常重要,其次则是患者的治疗选择。治疗选择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另一方面是局部治疗。 今天的分享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局部治疗的发展与变迁;不同局部治疗方法的作用;如何选择不同的局部治疗方法。前两部分内容已经在前期内容中推送,本期和大家讨论一下,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应如何选择不同的局部治疗方法。 三、如何选择不同的局部治疗方法 肝转移局部治疗取得进步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更多的疑惑,是不是诸多局部治疗手段的疗效一样?是不是诸多局部治疗手段的适应症没有差别?临床上如何选择这些局部治疗手段?每种局部治疗手段的最佳应用的时机是什么?下面先从不同局部治疗手段谈起。 情形1 不可切除肝转移:切除联合射频获得NED 当进行过有效的转化治疗后,肝转移病灶仍旧评价为不可切除时(往往是病灶较小但个数较多),可以通过联合消融达到NED。 例如下面的这个病例。对于深在的病灶,切除会损失大量的肝体积,这时可以选择联合消融,达到可局部治疗的要求。 ![]() 情形2 可切除肝转移:切除联合消融,达到NED同时保留更多肝实质 当需要进行大范围肝切除才能得到根治性效果时,可以考虑联合消融,将一个大范围肝切除转化为局部切除+消融,达到保留肝实质的效果。 ![]() 例如下面的这个病例。对肝中、肝右静脉旁病灶进行消融,保留了肝静脉主干,避免进行右半肝切除。 ![]() ![]() ![]() ![]() ![]() ![]() ![]() 情形3 可切除肝转移,小于3cm:切除 or 消融?
对于≤3cm消融病灶的局部复发率,EORTC40004和EORTC40983的数据联合分析得出,消融组与切除组是类似的(2.9% vs 6.2%)。然而在META分析中,无一例外的显示出切除的局部控制率优于消融。本中心的倾向性匹配分析结论显示,对于3cm以下、3个病灶以下,或者单发病灶5cm以下的患者,切除组的局部复发率为6.5%,而消融组高达15.2%。最新的一项III期(COLLISION)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期待最终的结果。 例如下面这个病例。对于一个位置深在的3.1cm肿瘤,应该如何治疗?答案一定是切除吗?对于相同位置的1.2cm肿瘤,又应该如何治疗?相信第二个选择很容易,消融既可以达到根治,又可以兼顾PSH。其实这是同一个患者在接受化疗前后的情况,因此我们说,对于可切除病灶,选择哪种局部治疗手段,应该权衡肿瘤根治性与保留肝实质这两方面因素。 ![]() ![]() △ 对于肿瘤小但是深在,需要大范围切除才能达到R0的患者。通过化疗使肿瘤缩小,然后采用RFA的方法达到NED。既保证了根治,又保留了更多的肝实质,减少了手术创伤,加快患者康复。 情形4 消融 or SBRT?
如前所述,SBRT的研究较少,入组例数偏低。目前公认比较权威的是2012年初次报道的密歇根大学的一组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了2000-2010年189例患者,其中62例(106个病灶)接受SBRT,127例(206个病灶)接受消融,主要观察终点是局部无进展期。初期结果表明:对于3cm以上的肿瘤,SBRT明显优于经皮消融。2018年更新报道:对于2cm以上的肿瘤,SBRT明显优于经皮消融。因此,对于肿瘤过大又不适合手术切除的,不应该强行消融,可以选择SBRT。 总结
讲者简介 ![]()
邢宝才,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一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 邢宝才教授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和研究。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带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年完成各种类型的肝切除200余例,其中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超过1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70例左右。建立完善了结直肠癌肝转移三大数据库。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方面,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如转化治疗、新辅助治疗、肝动脉灌注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理念,并推进了如联合PVE/PVL二步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多次切除复发肝转移、liver first等外科新技术新方法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连续5年保持结直肠癌肝转移围手术期0死亡,5年生存率达到4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邢宝才教授承担着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人类蛋白质草图项目的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多个科研课题。作为博士生导师,已经培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0余名。发表文章50余篇。同时担任多种杂志的编委和审稿专家。 邢宝才教授现任: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肝转移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肝转移学组副组长 中国外科医师协会MDT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肝癌中心 副主任 中国医促会肝脏外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委员会肝转移学组 委员 中国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 常委 中国医促会胰腺疾病分会 常委 中国医促会结直肠癌肝转移分会 常委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胃肠肿瘤委员会 常委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肝脏学组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来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