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功,必须先使教师成功、家长成功 刘京海认为,帮助每个孩子成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要实现这个根本目标,必须使教师首先成功。教师成功是学生成功、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没有成功的教师,哪能有成功的学生?学校首先应该成为教师成功的学校,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成功教育思想的教师,才能真正实施成功教育。刘京海把主要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帮助教师成功的工作中去了。 在闸北八中这样实力薄弱的学校里,教师和学生长期笼罩在消极否定的阴影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失败者”的自我观念。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改变固有陈旧观念和方法的意向与信心,他们对自己改变差生的能力感到怀疑,没有意识到自已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针对这种状况,刘京海特别强调要用成功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训、提高教师,让“成功”激励教师自我提高,让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教师是一个集优缺点于一身的综合体,问题是领导怎么认识教师,怎么为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来推动他们的发展。刘京海喜欢研究每一位教师的长处,而不是过多地指责和埋怨哪个教师的缺点和不足。刘京海坚信,人是可以变化的,既然教师的责任是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校长的责任当然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校长的真正水平不是体现在给你一批好教师,你才能办好学校,现实情况是,就是这样一批教师,校长能不能使学校的综合素质每年都有所提高,使骨干教师、好教师不断涌现。在实验开始时,刘京海就领导学校一班人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大面积补课,取而代之的是加强教师的进修学习。双休日实行后,全校每月有一个休息日为教师进修时间。为开拓教师的眼界,刘京海请来了上海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用事实来教育教师,说服教师。然后让第一线教师模仿、体会学习困难学生的确是可以在教师的关爱和帮助下走向成功的。在成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一整套让教师成功的计划逐一实施:师徒制,让能力强的带能力差的,而不论他们年龄谁大谁小;微格教学研究,为每位教师实录一堂课,让教师通过录像定格来仔细研究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骨干教师中开展“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主题活动;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特色,发掘他们的教学潜力。 总结促进教师成功计划的效果,闸北八中的许多教师都深有体会。其中,楼蓉嬉老师感慨颇深,在成功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她激动地说:“多年来的教改实践,与其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比较大,不如说我自己的心理素质改善还要大。回想过去,我是个全校出名的凶老师,学生稍有出轨行为,或成绩不好,我不是训斥,就是叫家长。在我的高压政策下,学生看到我一个个都像木头人,服服帖帖。当时,我还认为,能做到这样的班主任,是个了不起的班主任,起码是个对学生负责的好班主任。在一届又一届的班主任工作中,自认为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但不知什么原因,辛苦的劳动换来的不是丰硕的成果,而是全校最凶、最差的老师的评价,是早一天离开这个老师就早一天脱离苦海的议论。我心里十分委屈,我哪一点对不起他们?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一遍又一遍地批评教育,常常弄得喉咙嘶哑。为了让他们掌握一个知识点,我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抄呀,背呀,常常陪到满天繁星。他们为什么就不领情?我曾后悔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为此,我曾多次向学校递交请调报告1987年当我得知刘校长让我担任成功教育实验班的班主任,我又急又怕,急的是我不了解成功教育,怕的是承担不起这份责任。刘校长知道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个教师总是认为自己所教的学生笨,带着这种消极的期望去从事教育,必然使教育从一开始就走向失败,所以尽管你抓得很紧,但由于你对学生认识不够,必然带来教育方法的错误,教育方法的错误,最终导致教育后果的错误。学生从失败走向失败,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有成功的愿望,有成功的潜能。他建议我多看些书,多研究学生的心理,他推荐我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有关教育著作和教育杂志上的论文,推荐我读优秀班主任的事迹介绍。特别让我难忘的是,为了让我有的放矢地看更多的书,他总是先看一遍,然后对重点进行批注。在刘校长的启发和有关理论的指导下,我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学生一起走向成功。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不仅写出了自己的科研论文,还获得了上海市园丁奖,成功教育让我第一次看到了人民教师的价值。 成功的岂止是学生?岂止是楼蓉嬉老师一人?实验班的教师们从学生的身上也都纷纷看到了自己的成功。在成功教育的实践中,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育人的艺术不断地提高和完善,真可谓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刘京海逐渐认识到教师和家长是学生发展的双翼,仅有教师的一翼,学生发展还是不快的。 闸北八中的学生家长大多是身处社会底层、文化水平较低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对教育缺乏必要的关心和支持,掌握的教育方法更是可怜,对孩子的发展普遍缺乏信心。通过调查,刘京海发现差生的家长乃至一般学生的家长都有一种心态,觉得自己的孩子没出息,所以也不愿意花力气教育子女。令人深思的是,几乎所有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的未来都充满了遐想,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龙是风可是读了小学,进了初中,家长们渐渐看出孩子的未来是不会如意的,所以他们对教师、校长的号召再也不激动了,再也不行动了。其实整个教育的失败是以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信念动摇为前提的,由此导致家长对孩子的信念动摇,最后导致孩子对自己的信念动摇。教育者对教育现有的结果简单化,认为这种家长素质差的想法是要不得的。教师越有这样的想法,家长越不支持学校教育,孩子也就坏得越快。从某种角度说,家长素质的提高难道不也是教育的责任吗?因此必须帮助家长树立坚信孩子能成功的思想,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具有成功的渴望与潜力,确立帮助孩子提高的成功心理。学校规定家长会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任何教师不得在全班面前批评家长、学生,有问题可以个别交流意见。这样,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信心增强了,对自身的责任心也增强了。通过实践,刘京海认为,对家长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树信心,抓习惯,管思想。一方面,学校要帮助家长搞清孩子的问题不是脑子问题,而是动力问题,是习惯问题,这不是靠打骂可以解决的;另一方面,还积极发动家长参与成功教育的实践。刘京海力除旧习,在家长会上只提简单可行的要求,比如“一灯、一桌、一小时”,即要求家长为学生学习提供一盏灯、一张桌、每天伴孩子一小时。家长们听了觉得有道理,做了之后的确有实效,从而感到孩子真的是有希望了。在刘京海成功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八中学生的家长们真正获得了成功感,以前一些不愿来学校开家长会的家长,现在经常打听家长会什么时候开,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密切了。为了使家长有更深刻的体会,刘京海从南京请来了全国十佳好少年周婷婷父女到学校做报告。身患残疾的周婷婷在父亲的帮助重返普通学校就读的事迹,打动了许多家长的心。许多家长对照周弘将哑女培养成一个正常人的事迹,都更加后悔自己关心子女不够,对子女的教育做得实在太少太差。报告会结束以后,很多家长主动向老师提出要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