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家应补楹联短板[河南/刘洪敏]

 率我真 2019-01-11
  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征稿、评审、公示已近尾声,等到9月就掀开“盖头”了。从最近流出的部分入展作品看,尽管大赛“提倡自作联”喊了多年多届,但自作联还是寥寥无几。单就选联也存在不少问题。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本人冒昧地谈一点看法。 
    楹联书法,实际是姊妹艺术,是书法和对联两种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品。楹联书法,需要做足两种功夫。这两种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就可成为书法家、楹联家。事实上,楹联家可以不一定是书法家,但书法家一定要是楹联家。这是因为楹联家不一定会把自己创作的楹联作品书写、挂刻出来,而书法家的楹联书法作品必须是楹联,并且要拿出去展示。所以书法家最起码要懂得对联字词对仗,声律平仄是怎么一回事。 
    然而有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往往太“小看”楹联,在选联上出现了问题。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诗、词、古风,什么是律诗和绝句。如果将对联与诗句混为一谈,随意拿两个诗句当作对联来写,岂能不出问题? 
    这次入展的作品中,有人书写了唐代岑参《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中的“挥毫散林鹊,研墨惊池鱼”句子。这首诗是古风无疑,古风是不拘泥平仄的。此诗句硬要作对联,那么上联平仄失替,下联三平尾,这是对联大忌。所以从古风里选对联,格外要注意上下句的对仗是否工稳。 
   再说从律诗中选联。要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去选。如毛泽东《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颔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颈联。全诗的第一、二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和第七、八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不是对联了。还有人把毛泽东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词中的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也当成对联。这个如果不清楚,会弄出笑话,贻笑大方。 
   第三,还有的书法爱好者把古人的绝句诗都视作联句来写,也是要出问题的。一般来说,绝句讲究的是格律,但不强求对仗。还记得在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中,有副获银奖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孤桐三尺泻秋泉。”上句出自陆游《剑南诗稿》的《临安春雨初霁》,下句出自《闻虏乱代华山隐者作》,虽上下句对仗,但不符合对联格律,节奏点上的字平对平,仄对仄,平仄失对。所以说,这是两个诗句而不是对联。尽管这副楹联书法作品的书法很好,但由于对联出了毛病,还是遭到了非议。 
      第四,集词联的选用。过去大赛中出现过一副集宋词联:“居山一似庚桑楚;何日风流葛稚川。”本届还有人书写并入展。上联出自辛弃疾《鹧鸪天》,下联出自张辑《沁园春》。联中的“一似”“风流”对仗不工,联中用典,提到的庚桑楚,葛稚川这两个人,如无注明,也少人知晓。 
还有本届入展的“经史之泽可以及后,道德既高因而显亲”一联,出自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附录的《集秦篆·绎山碑》,是碑文的一句话,全不是楹联。可能书者一看有“楹联录存”字样,就认为是楹联了。 
     第五,名人联的选用。在本届大赛的参赛作品中,有一些参赛者选用的名人联,也不符合联律。既然是楹联书法作品展,就要求参展作品在楹联和书法两个方面都应是优选的精品。因此,书家在参赛中选用名人联时,也应尽量选用符合联律的楹联。 
    上述问题的存在,证明了书家在楹联方面的短板。 
    纵观历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之所以屡屡有瑕疵的病联充斥大展,我认为还有原因是评委把关不严。楹联书法的好坏与大赛的“指挥棒”关系密切,与评委专家关系重大。一些所谓的书法家给景区、建筑和单位书写的楹联硬伤累累,大煞风景,遭人诟病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书法家和评委专家首先要树立好文化人的良好形象,更应当补楹联这块短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楹联艺术是国粹,每一个文化人都应当自觉担当起责任,为楹联艺术的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要想全面提高当代楹联书法的艺术水平,必须大力提倡书家和书法爱好者,放下身段,潜心学一点有关对联的知识。 
    中国楹联学会颁发的《联律通则》,是创作、欣赏、评审的依据和标准范本,每一位书家应该认真学习、掌握并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
   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征稿、评审、公示已近尾声,等到9月就掀开“盖头”了。从最近流出的部分入展作品看,尽管大赛“提倡自作联”喊了多年多届,但自作联还是寥寥无几。单就选联也存在不少问题。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本人冒昧地谈一点看法。 
    楹联书法,实际是姊妹艺术,是书法和对联两种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品。楹联书法,需要做足两种功夫。这两种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就可成为书法家、楹联家。事实上,楹联家可以不一定是书法家,但书法家一定要是楹联家。这是因为楹联家不一定会把自己创作的楹联作品书写、挂刻出来,而书法家的楹联书法作品必须是楹联,并且要拿出去展示。所以书法家最起码要懂得对联字词对仗,声律平仄是怎么一回事。 
   然而有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往往太“小看”楹联,在选联上出现了问题。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诗、词、古风,什么是律诗和绝句。如果将对联与诗句混为一谈,随意拿两个诗句当作对联来写,岂能不出问题? 
   这次入展的作品中,有人书写了唐代岑参《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中的“挥毫散林鹊,研墨惊池鱼”句子。这首诗是古风无疑,古风是不拘泥平仄的。此诗句硬要作对联,那么上联平仄失替,下联三平尾,这是对联大忌。所以从古风里选对联,格外要注意上下句的对仗是否工稳。 
   再说从律诗中选联。要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去选。如毛泽东《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颔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颈联。全诗的第一、二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和第七、八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不是对联了。还有人把毛泽东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词中的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也当成对联。这个如果不清楚,会弄出笑话,贻笑大方。 
   第三,还有的书法爱好者把古人的绝句诗都视作联句来写,也是要出问题的。一般来说,绝句讲究的是格律,但不强求对仗。还记得在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中,有副获银奖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孤桐三尺泻秋泉。”上句出自陆游《剑南诗稿》的《临安春雨初霁》,下句出自《闻虏乱代华山隐者作》,虽上下句对仗,但不符合对联格律,节奏点上的字平对平,仄对仄,平仄失对。所以说,这是两个诗句而不是对联。尽管这副楹联书法作品的书法很好,但由于对联出了毛病,还是遭到了非议。 
     第四,集词联的选用。过去大赛中出现过一副集宋词联:“居山一似庚桑楚;何日风流葛稚川。”本届还有人书写并入展。上联出自辛弃疾《鹧鸪天》,下联出自张辑《沁园春》。联中的“一似”“风流”对仗不工,联中用典,提到的庚桑楚,葛稚川这两个人,如无注明,也少人知晓。 
还有本届入展的“经史之泽可以及后,道德既高因而显亲”一联,出自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附录的《集秦篆·绎山碑》,是碑文的一句话,全不是楹联。可能书者一看有“楹联录存”字样,就认为是楹联了。 
   第五,名人联的选用。在本届大赛的参赛作品中,有一些参赛者选用的名人联,也不符合联律。既然是楹联书法作品展,就要求参展作品在楹联和书法两个方面都应是优选的精品。因此,书家在参赛中选用名人联时,也应尽量选用符合联律的楹联。 
    上述问题的存在,证明了书家在楹联方面的短板。 
     纵观历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之所以屡屡有瑕疵的病联充斥大展,我认为还有原因是评委把关不严。楹联书法的好坏与大赛的“指挥棒”关系密切,与评委专家关系重大。一些所谓的书法家给景区、建筑和单位书写的楹联硬伤累累,大煞风景,遭人诟病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书法家和评委专家首先要 树立好文化人的良好形象,更应当补楹联这块短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楹联艺术是国粹,每一个文化人都应当自觉担当起责任,为楹联艺术的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要想全面提高当代楹联书法的艺术水平,必须大力提倡书家和书法爱好者,放下身段,潜心学一点有关对联的知识。 
    中国楹联学会颁发的《联律通则》,是创作、欣赏、评审的依据和标准范本,每一位书家应该认真学习、掌握并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

-----------------------中国楹联报
2017年07月21日第28期 > 总第1305期 > 第三版 > 新闻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