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家应该要注意,千万不要乱服用药物,即使是中药也不能乱服用,否则会对肝脏造成非常严重的损伤,甚至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尽量做好肝脏的调养工作,注意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正确用药能帮助治疗多种疾病,乱用药物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伤害,不可忽视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 1. 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中药 目前国内导致DILI报道较多的药物包括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一些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某些药物,以及治疗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皮肤系统疾病的某些药物。造成DILI的中草药,根据剂型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中草药制剂及中草药复方制剂。 常见的中草药制剂:包括卫矛科的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菊科的土三七、苍耳子、款冬花、千里光;天南星科的石菖蒲;豆科的番泻叶、苦参、山豆根、野百合;蓼科的虎杖、何首乌、黄药子、马钱子、鸦胆子、罂粟壳、土茯苓等;有毒矿物药:朱砂、雄黄、砒霜、铜绿等。 常见中草药复方制剂:包括牛黄解毒丸、六神丸、壮骨关节丸、天麻丸、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复方丹参素注射液、养血生发胶囊、补肾乌发胶囊、湿毒清、地奥心血康等。 上述中药及复方制剂,请不要在缺少专业医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服用。 2. 中草药致DILI的临床病理类型 中草药引起DILI的临床病理表现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已知的肝脏病理变化。虽然某些药物可引起一定的病理特征,但通常并不能依据组织学的变化来确定起因的药物。肝活组织检查往往用于临床生化异常的肝病患者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除外DILI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DILI组织学一般特征为: (1)局灶性(小叶中央)边界较为明显的坏死和脂肪变性,坏死灶严重程度比临床不成比例; (2)肝脏炎症较轻,小胆管胆汁淤积较明显; (3)门管区炎症程度较轻(可能有胆管破坏性病变); (4)多数为嗜中性细胞或嗜酸性细胞浸润; (5)类上皮肉芽肿形成; (6)微泡性脂肪变(线粒体损伤)和脂肪性肝炎。 吡咯双烷类生物碱所致肝损伤另一个作用靶位是肝窦内皮细胞,这些细胞受损时可发生肝窦阻塞综合征。 3. 中草药致DILI的临床特点 结合相关文献,中草药导致DILI与西药导致DILI比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老年人应用中草药的较多,中草药DILI患者平均年龄往往高于西药,中草药引起的药肝高发年龄为40~50岁之间,并且肝损伤的女性病人较男性为多。 (2)大部分中草药作用比较缓慢,服药至出现症状的时间较长,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中药其潜伏期在1个月左右,中草药潜伏期是否长于西药尚无统一结论。 (3)从肝损伤程度来看,中草药DILI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最近来自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中草药治疗的21 470例患者中,844例(3.93%)ALT范围为1~5倍正常值上限,提示轻度或中度肝功能异常;26例(0.12%)ALT值高于5倍正常值上限[(300.0±172.9)U/L]。 (4)临床表现:大部分的中药DILI患者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可出现乏力、食欲下降、黄疸、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临床表现。与西药DILI相比,中药DILI发热发生率低于西药,但瘙痒和上腹不适发生率更高。 (5)预后:最近来自我国解放军三二医院一项研究提示,与西药相比,中草药引起的DILI肝细胞损伤的比例更大(62.2% vs 88.5%,P<0.001),病死率更高(2.8% vs 4.8%,P=0.042)。 不可忽视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大家要注意,千万不要乱服用药物,乱服用药物对肾脏的影响非常大,中药也不能乱服用,最好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可以避免各种疾病的产生,乱用药物会影响肾脏的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