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律失常

 KOAB 2019-01-12

基本信息

[概述]

心律失常指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流行病学]

室上性心律失常很常见,心血管病患者多发。

[病因]

本病可由心血管疾病、感染等因素引起。

[临床症状]

心悸,可引起冠状动脉、脑动脉等供血不足症状。

[危害]

心律失常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重症者可危及生命。

[并发症]

心力衰竭、休克、晕厥、脑栓塞等。

[检查]

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诊断]

心电图检查是确诊心律失常性质的重要依据。

[饮食建议]

饮食以易消化、清谈、营养丰富、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种维生素为主,忌辛辣刺激等食物。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采用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多数无需治疗。

[治愈性]

严重的心律失常预后较差。

[重要提醒]

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如果应用不当,也能介导心律失常,甚至死亡。故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以便随时应急。

查看更多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诊断依据]

1.详细追问发作时心率、节律(规则与否、漏搏感等),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2.发作时有无低血压、昏厥或近乎昏厥、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3.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便捷的方法,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性质的重要依据。4.动态心电图也称Holter监测,通过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图,可能记录到心律失常的发作、自主神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等,可弥补体表心电图只能做短暂记录的不足。

查看更多

治疗

[治疗方针]

治疗包括发作时心律失常控制、去除病因病灶、预防复发等。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钠通道阻滞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药物、钙拮抗药。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以便随时应急。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是用于治疗房颤合并其他心脏病需要开胸手术者。

[其他治疗]

包括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电复律、电除颤、心脏起搏器植入和消融术等电学治疗方法等。1.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方法可用于终止多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在药物治疗前或同时采用;2.电复律和电除颤分别用于终止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和心室扑动、心室颤动;3.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4.导管消融术可以根治多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如预激综合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

[预后情况]

心律失常的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类型、性质、基础心脏病、年龄、患者的心脏功能及是否合并全身疾病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查看更多

护理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日常护理]

1.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2.居住环境力求清幽,避免喧闹,多种花草,有利于怡养性情。3.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节制房事,预防感冒。4.尽力保持标准体重,勿贪饮食,因为发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5.注意季节、时令、气候的变化,因为寒冷、闷热的天气,以及对疾病影响较大的节气,如立春、夏至、立冬、冬至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应提前做好防护,分别采取保暖,通风、降温等措施。6.精神情志的正常与否,同心律失常发生关系密切,设法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烦恼、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正常心态。

[饮食调理]

饮食以易消化、清谈、营养丰富、少食多餐、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清洁卫生、冷热合适、定时定量为原则,心律失常患者禁忌浓茶、咖啡、香烟、烈酒、煎炸及过咸、过甜、过黏食品,少食细粮、松花蛋、动物内脏,兼有水肿者,应限制饮水量。

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