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沙,18年后......

 wujinlan吴金兰 2019-01-12

近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对外公布,到203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规划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条件,提升主城区功能等级,完善新城综合功能,促进新市镇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形成“一主、两轴、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空间结构和“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

我们理出规划中跟原来川沙地区发展有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一、川沙主城区片区范围扩容

本次规划明确中心城周边地区不应继续连绵发展的总体导向,将虹桥、川沙、宝山、闵行等四片具有部分全球城市功能的地区,纳入主城区统一管理,并作为规划空间布局优化的重点地区。规划主城区范围约 1161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为664平方公里,虹桥片区86平方公里、川沙片区97平方公里、宝山片区 84平方公里、闵行片区 199平方公里。另外,高桥镇、高东镇紧邻中心城地区也将纳入主城区管理,范围约 31平方公里。

▼主城区川沙片区区位图

其中川沙片区东至浦东运河,南至下盐公路,西至 S3沪奉高速,北至川杨河,包括川沙镇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六灶部分)、张江科学城(康桥、周浦及新场部分)及其周边地区,片区面积 9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 50万人左右。

培育川沙主城副中心,促进张江、川沙、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各板块的联动发展,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功能。

结合外环绿带建设形成大型绿地空间,规划控制机场联络线和迪士尼枢纽,优化迪士尼接驳线,新增轨道交通线,加强片区与中心城和浦东枢纽的交通衔接,提高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覆盖用地面积比例至30%左右。提高片区路网密度,加强南北向道路交通联系。

依托张江科学城、川沙镇区和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适度增加高等级教育、医疗卫生和文体设施数量。多途径提供多样化住宅产品,重点在张江科学城增加租赁性住房。

、老川沙多个镇规划中心镇

中心镇主要包括郊区位于发展廊道、发展基础良好的罗店、安亭、朱家角、佘山、枫泾、朱泾、亭林、海湾、奉城、惠南、祝桥、长兴、陈家镇等新市镇,以及位于中心城周边的南翔、江桥、九亭、浦江周浦、康桥唐镇、曹路(两镇明确未划入主城区)等新市镇。强化中心镇对区域的带动能力。按照中等城市标准进行设施建设和服务配置,强化综合服务和特色产业功能,突出公共交通对城镇发展的引导作用。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紧凑布局,适当提高人口密度,提升就业服务功能,促进产城融合,提升宜居品质。其中,位于中心城周边的中心镇,注重维护生态底线,强化空间管控,控制人口增长,遏制城市蔓延,优化环境品质,形成组团化的城镇空间格局。

一般镇(合庆)主要包括郊区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城镇。强化一般镇对乡村地区的统筹作用,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设施建设和服务配置,突出现代农业、生态保护等功能,满足周边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就业需求,引导农村居民就近集中居住。

▼各镇规划分布图

三、川沙地区未来交通出行高铁部分

提升浦东、虹桥和洋山等国际(含国家)级枢纽功能,并结合浦东国际机场新增铁路东站(祝桥)(明确虹桥和浦东均列入国家级枢纽)。

在现有虹桥站、上海站、上海南站的基础上,根据浦东国际机场对外衔接的功能需求,新增国家沿海通道上的上海东站(祝桥),拓展浦东对外交通格局。完善安亭北站、松江南站,新增杨行站、奉贤站、南汇站(城际铁路入临港主城区)等,形成“四主多辅”的铁路客运枢纽布局,提高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对外交通服务能力。

强化上海铁路枢纽作为国家铁路网主枢纽的地位,至2035年,铁路运输占对外客运比例达到65%左右。优化京沪(沪蓉)、沪昆等既有铁路通道服务容量和品质,加快推进沪通铁路(祝桥东站),规划建设沪乍杭铁路、沪杭城际铁路、沪苏湖铁路(新增,通过东西联络线进入祝桥东站)),研究控制北沿江铁路、沪甬(舟)铁路(到宁波的海上高铁)、东海二桥等上海南翼跨杭州湾的对外通道,并将城际铁路引入南汇新城。

▼交通廊道分布图

四、川沙地区未来交通出行地铁轨交部分

至2035年,主城区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覆盖用地面积、居住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分别达到 40%、50%、55%,新城分别达到 30%、40%、40%,基本实现对 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全覆盖。

▼规划图集中跟川沙有关的部分地铁线路分布图,图中新增线路(仅供参考)

①21号线外高桥--迪士尼--川沙路-祝桥东站(2期)

②规划线曹路--大团方向(沿川沙路-南六公路-大川公路)

③规划市域线曹路-合庆-惠南东站方向(沿沪通铁路西侧南行)

规划机场快线(虹桥机场-浦东机场)

强化新城与主城区快速联系和对外辐射能力,形成9条主城区联系新城、核心镇、中心镇及近沪城镇的射线,新城与主城区之间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80%,枢纽之间的轨道交通出行时间缩短至40分钟以内。

强化外围地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利用沪通、沪乍铁路发挥市域铁路功能,新增嘉青松(金)线、宝嘉线、南枫线等,在新城、核心镇、中心镇之间形成10条左右联络线。规划建设机场联络线并控制轨道快线通道,加强浦东枢纽和虹桥枢纽的快速联系。

在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临港)、金山、城桥、惠南等城镇圈内部构建以中运量轨道和中运量公交为骨干的局域公共交通网络,并沿主要客流走廊构建跨城镇圈、主城片区和城镇圈之间的骨干线路,提高主城片区、新城、核心镇和中心镇的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四、川沙地区未来郊野公园及休闲等

至2035年,确保市域生态用地(含绿化广场用地)占市域陆域面积比例达到6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3%左右,河湖水面率达到10.5%左右。

在主城区范围内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加大整理复垦力度,通过建设用地减量及林带建设,开展生态修复,在主要节点处推进大型公园建设,形成近郊绿环以及顾村杨行、嘉宝、沪宁铁路、吴淞江、沪渝高速、淀浦河、沪杭铁路、申嘉湖、吴泾、黄浦江、浦闵、外环运河、川杨河、张家浜、赵家沟、滨江等16条生态间隔带,宽度控制在100米以上,防止主城区进一步蔓延。至2035年,近郊绿环和生态间隔带内的建设用地占比控制在 20%以下,森林覆盖率达到 50%以上。

推进重要节点郊野公园(区域公园)建设,保护并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走廊。

至 2035年,保证公共开放空间(4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和广场)的 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 90%左右。

至 2035年,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将达到 99%左右,让所有市民都能在有助于健康活力生活的社区居住、工作、学习和锻炼。

在战略预留区内,选择距离市中心较近、有利于带动城市更新或新区发展且公共交通较为便捷的地区,预留作为大型综合性国际赛事场馆选址。同时,预控其他专业性国际体育赛事用地。(本次规划预留到闵行吴泾滨江及外高桥滨江等地)

▼川沙地区郊野公园及绿廊规划分布图

川沙南及合庆郊野公园和川杨河沿线绿廊

18年后,川沙

更美好

*特别声明:素材整理自《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读本,仅供参考,以实际建设为准

川沙频道综编

---广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