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种分型。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严重、持久缺血。此类患者应如何管理?在本期微课堂中,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杨滨教授为我们详细讲解。
1.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1990年到2015年,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位于疾病之首。2015年,农村地区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且高于城市水平。
2002年到2015年,我国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从2012年开始,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超过城市地区。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会有2260万心肌梗死患者。
2. 2016年中国大陆冠心病介入数据报告
2016年我国行PCI的患者数已超过60万例,每百万患者中平均有466.18例接受了PCI,且STEMI患者行急诊PCI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挑战1:救治急
研究显示,STEMI患者救治每延误30分钟,1年死亡风险将增加7.5%。
挑战2:血栓负荷重
血管直径阻塞≥3.5 mm和(或)血流完全阻断、TIMI评分≥3分的患者行PCI时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升高,严重影响预后。
挑战3:短期及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China-PEACE研究结果显示,ACS患者院内、7天内死亡率居高不下,ACS患者出院后2年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然较高。EPICOR Asia中国亚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约20%的ACS患者会再发冠脉事件,且心梗、卒中的发生率依然较高。
STEMI患者的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包括院前管理、院中管理及院后管理。
1. 院前管理
院前管理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做好一级预防,降低AMI发病率。第二,教育患者识别心梗症状,及时呼救,缩短就医延迟时间。第三,改进院前急救系统,缩短转运延迟时间。
(1)INTERHEART研究
研究显示,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对初发AMI的贡献率达75.8%。
(2)2015年中国STEMI指南
STEMI指南推荐,通过健康教育和媒体宣传,使公众了解AMI的早期症状,教育患者在发生疑似AMI症状后尽早呼叫'120'急救中心,及时就医,避免因自行用药或长时间多次评估症状而延误治疗。同时推荐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规范化胸痛中心,缩短首次医疗接触(FMC)至开通梗死相关动脉的时间。
2. 院中管理
院中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尽早给予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第二,全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第三,重视溶栓患者院内治疗的药物管理。

图1. ACS患者诊治的规范流程。

图2. STEMI溶栓患者管理路径图。

图3. 直接PCI患者管理路径图。
专家简介

杨滨,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3病区主任,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卫计委百千万工程百名高端领军人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会血管疾病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山西省胸痛中心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山西省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太原市神经介入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从事冠状动脉、周围血管(头颈动脉、主动脉、四肢动脉)、下肢静脉疾病等介入治疗工作15年,熟悉冠状动脉旋磨、血栓抽吸、血管内超声(IVUS)、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及IABP植入,擅长复杂冠脉病变及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