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公元678——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唐代韶州(今韶关市)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江南籍的第一位宰相,一生中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在几十年的为政生涯中,他勤政为民、务实纯朴、刚正清廉,曾为“开元之治”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受到了后人的肯定和推崇。以下是几则关于他的小故事。 (一) 开凿梅岭 广东南雄和江西大余交界之处,万山群列,逶迤起伏,其中有一座巍巍峻岭,叫做梅岭,也称大庾岭。是中国南北通向的交通咽喉。
秦皇汉武时期,为了开疆拓土的军事需要,朝廷曾在梅岭山中开辟一条山路。但是,小路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加上多年失修,早已变得面目全非。肩挑背负的山民猎户,步履艰难。特别是那里地处僻静,远离村庄,强人经常占山为王,拦路打劫。因而,南来北往的贩夫走卒或旅客行商,都必须结伴走岗。否则,连生命财产都得不到安全保障。
张九龄接到唐玄宗批准重修梅岭古道圣旨后,向韶州刺史、虔州地方官吏韦璩等及乡绅父老通报了情况,号召大家同心协力,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然后,张九龄一边派人张贴开凿梅岭新路、迁坟和招募民工之类的安民告示,一边带领地方官吏攀山越岭,勘测地形,规划线路,作好开工的一切准备。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奋战,大庾岭新路终于被开凿成功。这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南北物资的交流,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均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韶州、虔州两地百姓为了答谢张九龄为民办实事的功劳,特地送了一把“万人伞”给张九龄。张九龄顺利完成任务之后,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表奏朝廷。这时,张九龄回乡侍奉母亲的假期未满,唐玄宗也正在东都洛阳巡视。但是,唐玄宗听说张九龄重修大庾岭新路大功告成,又看了张九龄写的《开凿大庾岭路序》之后,不禁大喜过望,这时也不顾张九龄还在休假,便迫不及待下诏命张九龄即速重整行装,自韶州赶赴东都洛阳,随驾还京。回到京都长安之后,张九龄即被提拔为左补阙(正宰相)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