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惑不惧,方可不忧

 老刘tdrhg 2019-01-14

《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说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有仁爱心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产生害怕的心理。这是孔子所说的人格修养的三个重点。

阅读上述材料,比较智者、仁者和勇者的境界,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升格作文】

不惑不惧,方可不忧

①回首历史长河,无数仁人志士为修养浩然之气穷尽一生。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是孔子人格修养的三个重点,也是人生三重境界。依我愚见,先不惑,再不惧,方可不忧,也就达到完整人格。

②如何不惑?欲达智者之境,旨在培养判断力。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假若一直停留在“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天真中,就不必谈境界了。这也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和原因所在。随着学识丰富以及对专业的掌握,再借助前人经验,我们会抵达一个瓶颈,就是解决日常复杂变化的事理。这不仅需要每日磨炼脑筋,使其变得细密而踏实,并保持清明。总的来说,养成智慧才能形成判断力,成就智者之境,不惑的问题基本解决。

③如何不惧?在不惑的基础上,不惧容易达到勇者之境。坚强的意志不可或缺,而心若坚强,必先心地光明。孟子有“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之言,心中无悔,身正岂怕影不斜?其次,不被低级趣味以及劣等欲望所牵制,一旦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缠身,就是再铮铮铁骨,也会被拉扯的软软糯糯,意志薄弱。正如欧阳修说的“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④如何不忧?如果一个人做到不惑不惧,成为智者勇者,当然就成为仁者了。仁者还有什么可忧呢?然而,智者一定不惑吗?未必!勇者一定不惧吗?不一定。但做到不忧的仁者,就必先做不惑与不惧,这是必须的条件。

⑤怎样才能做到不忧?我认为,仁者在不惑不惧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不忧。一个人若什么也不知道,那便是可悲的不忧;一个人若意志不坚,便与不忧无缘。不忧之人需具备“仁”的人生观。成败得失于“仁”之中变得不重要了,也不会有忧。因为他行的是大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因仁者看透宇宙、人生以及世界万物终不会圆满的,所做一切都不论成败,尚若不做,才是彻底失败。因此,仁者拥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与坚韧的追求。

⑥以“仁”的人生观,成败不需忧虑,又何必斤斤计较身外之物?苏轼深领要旨,曾慨叹:惟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永恒无尽的,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因此不顾阳晴圆缺,一路高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而成就仁者之境。

⑦时代青年,要成为无忧的仁者,就必须历练自己,砥砺前行。努力做一个不惑的智者与不惧的勇者,集三重人格于一身,磊磊落落,修养身心,提升素养。以智者之智,勇者之坚,仁者之达,立于世间。虽成不“至人”“神人”“圣人”,做个谦谦君子总可以吧!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 2021届1班杜雨航 指导教师:孙延堂

【升格指导】(1030——984字)

一是题目《不惑不惧,方可不忧》你的好,好就好在展示了三者的紧密关系;二是中间部分用设问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如何不忧,而要做到不忧,先要做到不惑与不惧。用不忧统帅不惑不惧,这是三重境界中的最高境界。作者把握了三种境界的内涵,理顺其因果关系,重在说理;三是需要提升之处:设问句虽然单独成行可制造悬念,提醒读者,但是站位较大,跟下一行凝聚在一段比较好;原文第七段论述不忧时,虽然分了层次,思想比较前卫(孔子为真正的不忧执着坚定不论成败,苏轼旷达人生)但还不够清晰,表述阐释有些啰嗦,应该分层次,才能清晰一些;最后联系实际,要提及时代青年,客观阐述人生观与价值观,再现修养目标与方向;四是总体看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原文】 不惑不惧,方可不忧

①回首千年历史长河,无数仁人志士为修养浩然之气穷尽一生。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是孔子的人格修养的三个重点,也是人生的三重境界。依我愚见,先为不惑,再为不惧,方可不忧,也就达到了三者兼备的完整人格。

②如何不惑?

③欲达知者之境,其旨在于培养我们的判断力。最基本的,我们必须有相当的常识,假若一直停留在“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天真中,就不必谈什么境界了。这也是我们上学的目的和原因所在。随着学识得丰富以及专门知识的掌握,再借助前人的经验,我们会抵达一个瓶颈,就是解决日常复杂变化的事理。这不仅需要每日磨炼脑筋,使其变得细密而踏实,而且要其保持清明。总的来说,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成就知者之境。

④如何不惧?

有不惑的能力作为基础,不惧就更容易达到一些。达勇者之境,坚强的自由意志不可或缺。而心若坚强,必先心地光明。孟子有言:“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心中无悔,自身正影不斜。其次,就是不要被低级趣味以及劣等欲望所牵制,一旦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缠身,就是再铮铮铁骨,也会被拉扯的软软糯糯,意志薄弱。

⑤可是知者一定不惧或不忧吗?未必!而勇者一定不惑或不忧吗?亦不一定!但是能做到不忧的仁者,必先做到不惑与不忧。

⑥如何不忧?

⑦首先,仁者不惑、不惧、不忧。一个人若什么也不知道,那便的确不忧,却也十分可悲。一个人若意志不坚,时而担心这,又时而担心那,便此生与不忧无缘。再者,不忧之人,需形成“仁”的人生观。一曰成败,二曰得失,此两端于“仁”的人生观之下,便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也不会忧了。正如《易经》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式因为仁者看透了宇宙、人生以及世界万物终不会圆满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论不上成功,但尚若不做,那便是彻底失败。在这种道理下,才有《论语》中所述:“知其不可而为之。”以这种“仁”的人生观,成败何需忧虑呢?再说得失,人本属于这世界,一切物质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又何必斤斤计较那些身外之物?苏轼便深领其要旨,在《赤壁赋》中慨叹惟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永恒无尽的,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凭此“仁”的人生境界,不忧不怨,不顾三生阳晴圆缺,只愿抱明月而长终;不管一朝悲欢离合,只求羽化而登仙。最终高歌:“竹杖芒鞋轻胜马,维怕了一蓑烟雨任平生!“成就仁者之境。

⑧知者不惑,却未必不惧;勇者不惧,又未必不忧;仁者集三重人格于一身,磊磊落落,修心养性,以知者之智,勇者之坚,仁者之达,立然立于世间。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 2021届1班杜雨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