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训诫:天下为公

 扫地僧一一 2019-01-15

      天下为公一词,很多人认为是孙中山首先提出的,其实不然,天下为公一词是我们中国的成语,目前认为最早出现在西汉戴圣编著的《礼记·礼运》中,其是对秦汉之前著名儒学家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著作中是这样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公簋的铭文拓片,该青铜器没有查到实物器型,也没有查到具体出土的出处,更没有专家的释读结果,仅有此铭文一幅。铭文共计25字,分五列,每列5字,从右起始。


      本人对该铭文的解读结果如下:

      天下为公训诫作旗帜。

      治国法宝可追辉煌盛华。

      先祖统一中国即用此法。

      方有今日秦夏疆域风光无限。

      此训诫,子子孙孙可作法宝用。


解读说明:

  这是铭文中右起第一列的前两个字,也就是“天下为公”的意思。上面一个字是由金文的“齐”字和金文的“丰”字组成。“齐”字,就是一致的、相同的、同时的等意思。“丰”字,就是多的意思,但在这里的多字,有器训所言多多创业的意思。铭文中的该字在“齐、丰”组合的旁边还有几个丁的表示,意思就是全面的,包括细微之处的,不留死角的意思。

      因此,铭文中第一字的意思就是:全面一致的、无微不至的多多创业!


      铭文中的第二字就是我们大家都认识的“公”字,但古文中的“公”字不是我们现在意思的“公”字,而是大家都喜欢、大家都希望、大家都认可的意思。

      因此,铭文中“公”字的意思就是:所有人的美好愿望!


      铭文中两字意思的组合就是:全面一致的、无微不至的多多创业,以实现所有人的美好愿望,这就是“天下为公”的基本含义!


      天下为公,全面一致的、无微不至的多多创业,以实现所有人的美好愿望。


  这是铭文中右起第一列的第三字。该字在字典中没有金文,只有篆文,但铭文中的该字就是大家都没有发现的金文的“诫”字!“诫”字是个警醒字,就是忠告的意思,但铭文中的这个“诫”字有着非常明显的忠告对象,那就是帝王对大臣和臣子的忠告,也就是帝王对大臣和臣子的训诫!


  这是铭文中的“皇”字。该字我们在前文中已经有过多次的解读,并且还有专文的特别解读。“皇”字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完美的,统一的意思!


  这是铭文中第三列的前两个字。这两个字千万不能当做“皇祖”来解读,因为古汉字是单字成意的。“皇”是统一的意思,“祖”是附加了其他意思的变化写法,这个另外附加的意思就是祖宗曾经操作过的意思,也就是祖宗曾经使用过的方法,这个方法指的就是前面的训诫所言“天下为公!”

      因此,铭文中的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统一中国的先祖曾用过的方法!


      国博公簋铭文按理解解读如下:

天下为公,训诫作旗。

以诫理政,可追盛华。

先祖统一,曾用此法。

方有秦夏,江山万里。

后世子孙,勿忘此训。


      名词解释:

      训诫--就是帝王对大臣和臣子的训言和忠告,也是对大臣和臣子做事方法的指导和规诫。


      旗--就是旗帜,指引、引导的意思,也就是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的意思。


      华--就是我们中国最早的名称,其出现的年代远在虞朝之前,就是传说中“唐虞盛世”中的“唐”字!该字作为最早中国之名出现在散氏盘铭文之中。后世的唐朝,之所以取名为“唐”,就是因为“唐”有盛世中华的意思,“唐”的寓意是要像盛华那样繁荣兴旺!


      先祖统一--该铭文是秦夏时期产生的铭文,秦夏指称的先祖统一,必然是秦始皇的统一,因此,先祖就是秦始皇!


      天下为公--不是秦始皇所创,但为秦始皇所用。铭文中明确指出秦始皇是用天下为公的理念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同时,天下为公还是秦始皇对各位大臣和臣子的训诫,由此,该训诫与新莽嘉量铭文中黄帝要求大臣爱民如子的训言有了交集之处。

      天下为公,是一种思想理念,该思想的产生远在秦始皇之前,很可能是在中国的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之。


      秦夏--铭文中的秦夏毫无疑问指的就是秦朝,并且明确的说明了是因为有了先祖的统一,才有了秦夏今日的万里江山!由此可见,秦始皇的统一,早在秦夏之前就已经完成!秦朝的存在是和统一紧密相连的。


      国博青铜器公簋铭文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五个字,但却对历史的说明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说明了秦夏与秦始皇统一的历史渊源;二是说明了盛华的真实存在,并与散氏盘铭文形成了相互印证;三是说明了成语“天下为公”的真正含义;四是以更深刻的文字方式表现出了祖宗器训“多多创业、以享以祀”的思想理念;五是秦始皇训诫与新莽嘉量铭文中黄帝训言的类同;六是该铭文用字灵活,表意清晰,不拖泥带水,有很高的指导性和思想性,所以我认为该铭文很可能是秦夏时期的某位帝王所作。


      随着铭文解读的逐渐深入,不但秦朝的历史已经非常清晰,就连黄帝的历史也在慢慢的向我们走来,甚至于我们通过铭文的解读已经看到了上古中华的光辉与灿烂!华在虞之前,虞在黄之前,那么为什么新莽嘉量铭文和公簋铭文都将“华”视为盛华,而忽视或贬低了虞的存在呢?这是因为虞在被大洪水彻底摧毁之后,并没有完全灭亡,而是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又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但这个发展已经不能和大洪水之前的虞朝相提并论了!


      按我们综合研究的推断,大洪水发生的年代大约在距今5700年到5800年之间,而黄帝统一中国的年代则在距今4700年到5100年之间,因此两者在年代的差距上有700到1000年的间隔,而这个间隔很可能就是后虞的衰败和新黄崛起的年代!


      一个历史悠久的王朝,无论是衰败灭亡,还是崛起建立,都是需要时间的,也是需要过程的。强大无比统一中国的秦朝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被干趴下,辉煌如日月的黄帝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就统一中国,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从铭文实证的角度上来看,目前作为历史判断依据的各种经典史册中的记载,毫无疑问是有重大瑕疵的,也是有重大问题存在的。


参考阅读:

千古之谜:黄 帝

皇 帝


《甲骨文道》文章留言交流群,加管理员微信:gongjingtian1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