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秦岭之尖 2019-01-15

 导航窗格   提示:每期更新,点开查看


 平台首页  |   医学笔记    |   医学试题    |   医学图谱


 执业医师  |   医学考研    |   医学视频    |   医学百科


 助理医师  |   全科医师    |   免责声明      关于我们


医学笔记

当前位置《儿科学知识点 | 查看更多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一)病因

  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疾病或药物影响。

(二)临床表现:好发于3月~2岁小儿

1.初期:

  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枕秃、Ⅹ线片检查多正常,或仅见临时钙化带稍模糊。血钙浓度正常或稍低,血磷浓度降低,钙磷乘积稍低(3040),碱性磷酸酶增高或正常。

2.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

  骨骼改变

  (1)头部:①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②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小儿③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④出牙延迟。

  (2)胸廓:胸廓畸形多发于1岁左右小儿①肋骨串珠②肋膈沟(赫氏沟)③鸡胸或漏斗胸。

  (3)四肢:①腕髁畸形:多见于6个月以上小儿,状似手镯或脚镯;②下肢畸形:1岁左右站立行走后小儿,“O”型腿或“X”型腿。

  (4)脊柱后突或侧弯,骨盆畸形。

  血生化及骨骼X线改变: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X线检查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骺端距离加大;骨质普遍稀疏,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3.恢复期:患儿临床状减轻至消失。血清钙磷数天内恢复,碱性磷酸酶46周恢复,X线表现23周后恢复。

4.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遗留骨骼畸形。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清25-OHD3(正常1080μg/L)和1.25-OH2D3(正常0.030.06μg/L)水平在佝偻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四)预防和治疗

1.预防:自出生2周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为400800U

2.治疗:

  (1)一般治疗:

2)维生素D制剂①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D0.20.4万ⅠU,或125-OH2D3(罗钙全)0.52μg24周后改为预防量。②突击疗法:肌注维生素D32030万ⅠU1个月后随访若明显好转,改预防量口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