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岩·杭城三大赏月圣地

 grandy3hz 2019-01-15

中秋已过,但这圆月仍可赏。

在杭州我们能够想到的赏月胜地无非都是与西湖有关,而与岩石联系在一起赏月的,在杭州乃至全国恐怕就只有凤凰山上的月岩了。

这里曾是南宋皇城的御花园,月岩便是当时皇帝与嫔妃们赏月的好去处。

南宋皇城遗址之月岩

作者:万松书院讲解员 贺洁

月岩位于凤凰山圣果寺遗址附近。

《七修类稿》有记载:

凤凰山有石片如云,拔地高数丈,将巅有一窍,径尺余,名曰“月岩”。

它是由一组岩石构成,处在一片玲珑的石林中,石壁峭立,挺拔俊秀,岩峰簇拥成林,其中一块岩石拔地而起,高约六七米,在岩石顶端有一个通透的天然孔窍,孔径的大小左右约34厘米,上下约45厘米,略呈一个圆形,称为月窦

讲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有疑问,就凭这一组岩石如何能与月光构成一幅奇特的景致呢?

《西湖游览志》记载:

每到中秋夜,月光以岩孔穿出,幻化成一轮明月,刚好投射于池中,天上地下,相映成双。

也就是说这“月岩望月”的胜景之奇须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当明月冉冉升起,月亮美妙的光影正好能够透过月岩顶部的月窦,照射在岩石前的桂月池中,形成“月循窦中入,地下玉镜旋”的妙景。

月岩投辉景象出现后,变换的光束在水池中缓缓移动,空中、岩顶、水面各有一轮明月。

每当此时,四周夜色正浓,凉气爽人,桂香袭来,月光格外柔和优美,充满着诗情画意。

南宋诗人蒲寿宬以《月岩》为名,用诗记录了当时赏月的盛景:

皎皎应如欲下弦,为谁长挂此岩前。

行人莫笑中空洞,空洞中间尽是天。

因此这南宋御苑内的月岩望月与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并称为杭城的三大赏月胜地,而且仅为皇家独有。

南宋衰亡后,皇宫不复存在,但景致依然,游人才有幸在这里赏月,于是许多文人雅士也常来此处游憩、觞咏,留下了大量的题刻,字径都大到一尺左右,字体浑厚有力,虽然个别字已经损坏,但是仍能给人以美感。

“光影中天”题刻中的“光”和“中”字尚可辨识,“影”和“天”字风化严重,已无法辨认,从落款处可以确定该题刻的作者为蔡襄。边上的“无影相”题刻字迹较为清晰,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杨龙有之父,浙江左参政杨师孔所题写。

再看这处“高大光明”题刻,是由明代著名的书法家洪珠所书,他曾在杭州岳王庙的照壁上书有“尽忠报国”四字。

在月窦左下方的岩壁上,元代诗人陈天瑞《咏月岩望月》的千古绝句“怪石堆云矗太空,女娲炼出广寒宫”的石刻字迹至今依稀可辨。

元人的书法受赵孟頫的影响颇深,而这处题刻挥洒自如,用笔结体尚有南宋遗风,加上陈天瑞本身的隐逸状态,使得这个题刻更加具有灵动的书法美感。

这些一诗一刻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只有那明月还是从前的模样,在八百年后的今人眼里又有了新的诠释。

其实月岩除了在中秋当晚赏月外,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如果你有心早起,在上午9点半之前赶到月岩,还会见到太阳透过月岩上的圆洞投射到旁边的水潭,一轮圆日映在水中,有着极其梦幻的美感,人们也可白天去借着太阳先一饱眼福。

当我们漫步在凤凰山幽长的小道间,穿梭在古今时空间,山河依旧却楼台无存,但仿佛真能目睹当年的盛世繁华。

听,在这空山寂寂,鸟语啾啾中,你是否也听见了南宋皇帝携嫔妃,大臣们在此或高谈阔论,或低吟浅唱呢。

走走歇歇,脚下是几近荒芜的乱石泥路,心中却是繁华考究的玉宇琼楼,虽不见一砖一瓦,一亭一阁,但却胜过了全天下所有的千岩万壑。

漫步凤凰山的乐趣也许就在于此。

来源:凤凰山管理处

编辑:陈志华 范雨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