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不敢轻易接近杭州的南宋皇城遗址,就像是越想念越难相见。 初春,来到凤凰山,熬了一个冬天的向往,终得实现。 以前,只在南宋皇城的古地图上看到这些美丽的名称,月岩、古圣果寺、梵天寺、上教场... ...登过很多大山的我,不知高宗是如何把这张平面安置在一座小小的山坡之上: 一到山脚下,就开始质疑一个问题:怎么主峰才178米的江南小丘,竟藏得住这么繁茂的参天大树: 而后,那曾经地图上的名词,突然出现在路标上: 本是迫不及待跑向西方三圣一睹真颜,途中却被高宗的题字袢住了,矗立良久,这两个字,温厚端庄,圆融的笔触也许还包容了曾经的颠沛战乱,却始终没有突兀于既定的轮廓,刻在凤凰山石上留给后世的“忠實”,没有任何花式的展现、也没有傲居的气质,只有南宋官家真实不虚的存在: 而后,风化得只有一点轮廓的西方三圣、和考古队正在挖掘的现场,都让我踩在这条山路上的双足变得谨慎小心起来,这是高宗曾经走过的路啊,他从这里去峰顶的上教场的时候,心里是不是正想着北伐呢,却只能与金人议和... ... 从摩崖石刻折回再去上教场遗址,便路过了著名的“月岩”,本有些惆怅的心情顿时清朗起来,“凤凰山有石片如云,拔地高数丈,将巅有一窍,径尺余,名曰月岩”(《七修类稿》有载)。不知高宗当年是否也带着众嫔妃于中秋夜在此赏月?在桂香中,是吟诗作赋?还是回望北乡? 赘述至此,不外乎移步看景,怀古赏春。回来以后,眼前照片里的一景一物却比置身其中的时候更加清晰深刻了。 官窑的南宋,带给我的是古陶瓷的巅峰之美;而今亲至临安城旧处,南宋就是真真切切的一种存在。古代封建王朝有各自的故事,有的只成了故事,而在宋代,士大夫阶层得以成功地奠定了中国的文化,然后南宋是其中的巅峰,无论中国最早的戏曲、宋词、宋画还是以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无一不是。 这里隋唐肇州治、五代立国都、南宋建皇城。 这里有官家的窑场,取土自凤凰山下,其土紫、足色若铁,澄泥为范、青色釉面堪比玉美。 这样的凤凰山,才能制出官家的青器。 于小橋拙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