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死张汤的导火线,终于被点燃了。 第一个替张汤点火的人是张汤的下属。 此人名唤李文,时为御史中丞。李文不知怎么惹上张汤,张汤恨李文都咬得牙齿咯咯响。 牙响也没有用,对方没有留下把柄,张汤没办法奈何他。 有个人将张汤恨李文之情看在了眼里。这个人,是张汤宠信一小吏,名唤鲁谒居。鲁谒居什么话都没说,悄悄地行动了。 鲁谒居教人将一大箩真假罪状,匿名举报李文。张汤当然也不客气,就举报材料将李文定罪。很快地,李文就被拉出去喀嚓一声砍下脑袋。 李文被砍头后,刘彻将张汤召来,问了一句奇怪的话:“李文昨天人还好好的,怎么一夜之间蹦出这么多罪名?” 张汤假装不知情,说道:“有可能是李文得罪了什么人,被人家告了。” 张汤以为他不说,鲁谒居不说,彼此心灵相通,鬼都不会知道他们搞了什么事。 鲁谒居替张汤整死李文后就病了。张汤闻听,亲往慰问。上司关心下属,当然正常。张汤竟然在慰问时间,做了一件很不正常的事。 张汤看望鲁谒居时,竟然主动替鲁谒居搞足底按摩。 就按摩一事,的确是件小事。可实话说,此事非同寻常。举目长安,哪个上司替下属做过足底?好像没有听说过。就算是有让谁来做都是合理的。但是此事发生在张汤身上,很不可思议。 张汤是谁?他是汉朝出了名的酷吏。曾记否,长安酷吏郅都,人到哪,就被怕到哪。治地方,地方怕;治长安,权贵怕;守边疆,匈奴怕。如果不是窦太后看他不顺眼,谁都搞不掉他。 如今的张汤,稍逊郅都,但在前汉之酷吏排行榜上,如果他说自己第三,没人敢跟他争第二。就这么一个靠整人为业以此发家的酷吏,竟然会温柔得像只猫似的向主人卖殷勤。 这事不知如何就被传了出去,当时就有人敏感地嗅到这是一个炒作的极佳机会。 谁也没料到,主动为张汤炒作的人,竟然是赵王刘彭祖。 人世间,有些人天生具有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之本领;有些人天生则具有将小事化大,大事化祸事为本领。刘彭祖却属于后者,而张汤竟然还被刘彭祖缠上了。 刘彭祖之阴狠狡诈,天下无人不知。无论长安官场还是地方诸侯,大家都知道,刘彭祖不惹你就算阿弥陀佛,如果你惹上他,一旦被他缠上,就算不被他整死,至少也是半个废人。 张汤之所以得罪刘彭祖,是因为他挡了刘彭祖的发财路。赵国向来以冶铸为业,张汤和桑弘羊突然搞出一个盐铁论,好端端的私有产业,就被国家垄断了。于是,刘彭祖吃不来这口气,就上诉中央。 张汤当然知道刘彭祖是什么人,此人诚不可欺,也不可被他欺。于是,张汤采取排斥手段否决了刘彭祖上诉要求。 他们结下了梁子。 有仇不报,那就不是真正的刘彭祖了。张汤是学法律出身的,刘彭祖也是学法律出身的。如果论专业俩都是高手。如果两个法律高手,大打出手,那当然就有好戏看了。 一直以来,刘彭祖一直在搜集张汤各种阴事。当他搜得张汤替人按足底时,如获至宝,立即动手炒作。马上地,刘彭祖给刘彻送去了一封信。 这不是一封问候信,而是一封揭发信。 信里是这么写的:“张汤是国家大臣,听说鲁谒居有病,他亲自替之摩足。此事听来很不寻常,老哥我刘彭祖认为,张汤和鲁谒居极可能有不可告人的奸事。” 揭发信很顺利地到达刘彻手里。刘彻一看,异常震惊。 如果真有此事,那张汤那不就是狄山说的诈忠? 诈忠,就是犯了欺君之罪。难道天下都知道了张汤诈忠,独我聪明之皇帝刘彻被骗了不成? 一个以骗皇帝为职业的人,竟然是他曾经无比信任的人。这实在太可怕了。 刘彻越想越觉恐怖,马上派人去查。可刘彻扑了个空。在司法部的人到家门前时,鲁谒居已病死家中。 那个鲁谒居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这个时候死,真够邪门的。 刘彻的人没有全扑空。鲁谒居死了,还有他家人,其中包括鲁谒居的弟弟。司法部的将鲁谒居一家全抓来,准备审问。 鲁谒居弟弟一行人被关押在少府看守所。汉朝少府,主管宫廷事务。廷尉将嫌疑犯家属关押在少府主管的监狱,他们目的很明确:不想打草惊蛇。 廷尉已经惊动了张汤。张汤之政治嗅觉,灵敏有如电子狗。如果说想瞒过他,那实在是胡扯。 张汤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有一天,他挂视察之名去少府看守所走了一趟,看到了鲁谒居的弟弟,亦装作不认识此人。 张汤装了一辈子,他成功就成功在装之品质,最后害死他的也是装之姿态。当时,鲁谒居弟弟张汤大人是来救他来的,没想到反而装出一副冷酷的模样。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张汤离去,心中千言万语却无法与之言说。 鲁谒居弟弟以为张汤大人就算不能亲自暗示,至少也得派个人通气吧。他竟然连哼都不哼一声,这实在太欺负人了。 于是,鲁谒居弟弟主动投案,揭发张汤。说张汤和其兄鲁谒居共谋阴事,诛杀李文。 张汤是老江湖,他有理由相信鲁谒居弟弟手里肯定掌握他的阴事。所以无论怎么样,都得救鲁谒居弟弟一行人出狱。否则,恐怕吃不了,兜着走的人是他,而不是别人。可当张汤正盘算怎么救鲁谒居弟弟,没想到对方竟然沉不住气,先咬了他一口。 做事风格不投机,这下子真的全坏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