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评述】 互乡,地名,具体在哪不可考。洁,上进的心。往,过往。 上一节从明理的角度,把人分成三类:第一类,明理的人;第二类,明白一些道理,又能采纳别人意见的人;第三类,无知又以为知的人。那本文的互乡是属于哪一类人?互乡是属于“无知但又以为知的人”。 由于互乡难于交流、无理取闹是出了名。所以对于当时的贤达,见到互乡之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然而,有一天互乡的一个童子,由于仰慕孔子的学问,来求见孔子,孔子也认真的见了。由于孔子接见了互乡之人,孔子弟子就不明白为什么孔子要见“难于交流的互乡人”? 孔子说:看人不要看他的过往(不保其往也),要看他的心(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就说互乡童子吧!他有上进之心,有别于互乡之人。如果无别于互乡之人,怎么可能来请教我? 是啊!看人看心真是至理名言。就拿企业招聘来说,如果只以过往的成就作为选拔的标准,那将失去很多高级人才。像诸葛亮,过往没有任何从政的经历(没有成绩),但有本事。对于招聘来说,不管做什么,只是为了看心(本事)。如果不看心,只看成绩,那将错过许多杰出的人才。所以看一个的简历,不是为了看一个人过往的成绩,而是为了看这个人有没有本事(看心)。如果能确定有本事,是可以不看的!反之,再好的成绩,如果无法体现能力杰出(心),也是不能要的。 总之,对于人才的选拔,要看心(本事)。当然,要看心,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心? 什么是心? 答案请见下节: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