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准则,目的就是让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 制度是执行力的保障,很多企业十分重视制度的制定,我们会发现很多公司都不缺制度,有的还很健全,但是对员工的约束力不强。大部分制度停留在纸上,没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制度缺乏执行力,无法贯彻实行有以下几个常见的原因: 01 一方面,在制定制度时,没有深入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导致制度不接地气或者不符合实情,所以无法得到执行。另一方面,在制定制度时,员工的利益没有的得到重视,想当然的制定一些让员工反感的制度。 02 如果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是“好好先生”,对下面的员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员工做得好的地方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奖励,做得不好的也没有实施应有的惩罚,时间一长,员工自然不会在意有没有违反规定。 03 上司不重视或不带头执行,层级越高,对制度的破坏性也就越大。上司对制度的不遵守或者态度不明,下面的人就会纷纷效仿或者甚至钻空子。制度执行需要各级领导者对制度达成一致,并带头去遵守执行。 企业制度形同虚设、难以落地,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员工工作效率低、执行力差,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积分制管理是一套从人性出发来设计的管理方法,它充分体现人性需求。在一些企业制度的制定上,也以人为本。例如,传统管理下,员工上班迟到就要扣工资,而积分制管理用扣积分代替扣钱,可以达到同样的警醒效果;并且积分不直接和员工的工资挂钩而是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用扣分的方式员工也比较容易接受。而员工为了得到更多福利,也会遵守制度,避免自己被扣分。让员工在信号下工作,能够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在规定制度的同时制定奖惩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才能让制度得以落实。积分制管理做到奖惩分明,员工的行为都可以用积分量化考核。例如,员工按时完成工作,主动报名参与活动等都会有奖分,而超时按成工作、上班迟到、下班未关电脑等都会有扣分。同时员工的积分排名对应着各项福利,将奖扣标准导入到制度的制定中,员工在执行过程中有了原动力,也会严格遵守制度的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按照标准来做事。 管理者对制度的态度决定了下面员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如果管理者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员工也会视制度于无物。企业的制度针对所有人,才能让员工心服口服。在积分制管理中,管理者有违反制度的行为会比普通员工扣积分扣得更多,并且当员工没有按照制度来做事时,不仅员工自己会被扣分,管理者也会被连带扣分。这样做目的就是培养管理者的责任意识,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和监督效果,保证制度能够高效执行。 如果制度制定出来没有执行,那还不如没有制度,保证制度强有力的执行是管理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执行不力的根源很多时候不在员工,而在于管理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