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医、任医,知医是前提。现在知医较难,各种信息满天飞,到处都是专家权威,名医大师,真真假假,鱼龙混杂。知医难,知中医更难!有些文化精英,将中医污名化,歪曲、抹黑,给人们了解中医,造成困难。更有医生,著书立说,把话说得太绝对,这样抗癌,那样保健,夸大其效,把病人引入歧途。中医是活人医学,西医是死人医学,但我们不知道中医、不理解中医了。 中医没有实验室,中医不搞尸体解剖,在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客观基础上,以活生生的人为实际对象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中医治癌,不在癌症本身,而在人的生命,在五藏阴阳的寒热虚实,在“神气”的因应调节,病人不配合,自以为是,影响乃至于损伤了自身的抗癌机制,治疗就难了。 生命是动态的,是差异的,气候有影响,情绪有影响,生活有影响,孰重孰轻,孰主孰次,因人而异,病机传变各有不同。病人不要盲从书本,医生能够客观求是,即便医生患者不见面,也能收到较好疗效。 山东一老年妇女,肺癌,各种癌症指标都很高,由儿媳来我门诊,根据舌、症,判断为肺阴虚,养阴散结破瘀治疗,半年过后,癌症指标完全正常,病灶稳定,胸闷气喘症状消失,服药2年多,如今还在间歇性服药。湖南一个肺癌病人,2015年初通过网络找到我,判断为阳虚肺寒,大剂量的姜桂附,加破瘀通府,一直到2018年情况都很好。有位老年妇科癌症,2017年微信诊治,清热泻火、破瘀通络一月余,出了一年的血止住了,病人精神改善了,心情也好了。 癌症多老年,大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病机十分复杂,如一团乱麻。形态医学,仪器看见了就明白了,可以独立诊断,互不相干,肺就是肺,肝就是肝。生命医学的实际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活人的生命动态变化,所有疾病相互联系,病机受各种因素影响,或稳定、或传变,或由藏出府,或由络入经,疾病本质的分析和判断,要去伪存真,由此及彼,才能实事求是。因为生命的复杂性、动态性、多维性,有些癌症的“辨症求机”还需要通过药诊。药诊是张仲景所创立的,我在《中医之和》中已经论述。 癌症的“辨症求机”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病人不能用静态尸体理论要求中医,医患才能配合,治疗才能有效。 方证对应 中医治癌,辨证论治,以就诊病人为本,没有机械僵化的标准,原则是“方证对应”,“证”变则方变,“证”不变则方不变。 “证”是中医分析就诊病人的临床症状群所获得的病机性质。癌症病机,是中医根据就诊病人自身生命反应出来的临床现象,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病性之辨、病邪之辨、病位之辨和病种之辨、病形之辨、病势之辨后获得的。个人体会,癌症病机稳定性较大,治疗关键在有信心、有耐心,能开通府气、破瘀通络,补之得当,泻之适宜,该温时能温,该清时能清,大多能够缓解。 病机虽然相对稳定,但人是活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药物的影响等,常常使虚、实、寒、热的病性和五藏六腑、表里经络的病位发生变化,因此临床既要知常有守,又要达变调整,保证“方证对应”。 “方证对应”有两个方面,一是“效不更方”,二是“药随证转”。“效不更方”和“药随证转”是相对的,不更方并不是一味药都不变,一点剂量都不变;“药随证转”并不是随心所欲,想更方就更方,而是根据病机变化的需要,该调整处方才调整处方。“证”变药不变,或“证”未变药变,或遵西医药理,罗列抗癌中药,或不分寒热阴阳,统统大剂量姜桂附,都不是辨证论治。 癌的病性和病位有变的可能,也有不变的可能,立足临床客观,以活生生的人当时反应出来的临床症状为客观依据“辨症求机”,形成证候病机判断,根据证候病机,“随证治之”,才能实现“方证对应”。 癌症病位,西医在形态病理,关联性很小;中医在五藏病机,气化联系密切。西医病灶不能等于中医的病位。西医癌症,形态所在便是病位所在,实验室、显微镜等仪器才能确定。中医不是检查仪器说了算,根据临床症状群,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客观分析,才能做出病位判断。西医同样部位的癌,在中医,病位也许是多样的:有五藏六腑之分,有上中下三焦之异,有在经在络、在气在血之别等等。如肺癌,西医病灶就在肺,但中医辨症求机后的病位,可能还与肝有关,与肾有关,与脾有关,非独肺也。 西医形态的病理,不是中医的病性;西医形态的病位,不是中医的病位。中医治癌,目标在寒热虚实之病性,五藏表里之病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上下表里升降浮沉,病机与方药对应,才是“方证对应”。不“辨症求机”,只知病灶,不知病机,等于是见症状治症状,头痛医头,就不是中医了。 |
|